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71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防治装置本体,防治装置本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诱虫箱,诱虫箱的两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灯圈,诱虫箱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一号电网,一号电网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网,诱虫箱的内表面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集虫槽,集虫槽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集虫罐,在诱虫箱的外侧设置有诱虫灯,在诱虫箱的内侧放置有诱虫剂,利用病虫的趋光性和趋食性诱食病虫进入诱虫箱内部,诱虫效果更好,在诱虫箱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网和二号电网,一号电网与二号电网相互贴合且通过滑动结构相连接,调整诱虫箱内电网与病虫接触面积,增加灭杀范围。

A pest control device for pepper planting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
本技术属于防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辣椒,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为木兰纲、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黄色,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河南、河北省和内蒙古,在辣椒种植基地内,为了保证辣椒少受害虫的干扰,常常需要利用病虫害防治装置进行防治。现有的辣椒基地用的病虫害防治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使用不便和防治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国内于2019年1月22日授权的,授权公众号CN208402974U了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诱虫箱诱虫,通过电网杀虫,通过收集袋收虫,同时通过液压泵和药箱喷雾灭虫,解决了病虫害防治装置使用不便和防治效果差的问题,但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仅通过诱虫剂诱虫,诱虫效果不好,仅通过一处电网杀虫,杀虫效果不好;通过集虫袋收集病虫,倒取不便,且内部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具有使用简单方便和诱杀效果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防治装置本体,防治装置本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诱虫箱,诱虫箱的一侧卡合连接有防护罩,诱虫箱的两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灯圈,诱虫箱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一号电网,一号电网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网,诱虫箱的内表面底端一侧粘合连接有器皿,诱虫箱另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箱门,箱门与诱虫箱通过磁性相吸合,诱虫箱的内表面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集虫槽,集虫槽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集虫罐,集虫罐的内表面底端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垫,卡垫的底端一侧通过绳束固定连接有拉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一号电网和二号电网均为方形结构,一号电网和二号电网的上下两端相贴合,一号电网的四角处通过转轴转动均连接有滚轮,滚轮与一号电网的内表面相贴合,二号电网的外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二号垫层,二号垫层与一号电网的内表面相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集虫罐的两侧外表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附接罐,附接罐为方形结构,附接罐的内表面底端开设有方槽,附接罐的上端通过旋合连接有螺栓,附接罐的内表面一侧卡合连接有二号滤网,二号滤网为梯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卡垫为弧形结构,卡垫的一端通过弹簧与集虫罐的一侧内表面弹性相连接,卡垫的另一端与集虫罐的内表面相贴合,卡垫的外部四周粘合连接有一号垫层,一号垫层的两端与集虫罐的两侧内表面相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集虫罐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观测槽,观测槽为弧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拉环为环形结构,拉环的外部四周套合有橡胶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防护罩为弧形结构,防护罩的内表面一侧卡合连接有一号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诱虫箱的外侧设置有诱虫灯,在诱虫箱的内侧放置有诱虫剂,利用病虫的趋光性和趋食性诱食病虫进入诱虫箱内部,诱虫效果更好,在诱虫箱的内部设置有一号电网和二号电网,一号电网与二号电网相互贴合且通过滑动结构相连接,调整诱虫箱内电网与病虫接触面积,增加灭杀范围;在诱虫箱的底端设置有集虫罐,集虫罐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卡合结构,通过拉环拉动卡垫,将集虫罐内部的病虫全部倒出,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清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诱虫箱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诱虫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电网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卡垫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滚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治装置本体;2、诱虫箱;3、集虫罐;4、灯圈;5、防护罩;6、附接罐;7、观测槽;8、拉环;9、一号滤网;10、一号电网;11、二号电网;12、箱门;13、器皿;14、集虫槽;15、二号滤网;16、卡垫;17、滚轮;18、一号垫层;19、二号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防治装置本体1,防治装置本体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诱虫箱2,诱虫箱2的一侧卡合连接有防护罩5,诱虫箱2的两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灯圈4,诱虫箱2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一号电网10,一号电网10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网11,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一侧粘合连接有器皿13,诱虫箱2的另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箱门12,箱门12与诱虫箱2通过磁性相吸合,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集虫槽14,集虫槽14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集虫罐3,集虫罐3的内表面底端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垫16,卡垫16的底端一侧通过绳束固定连接有拉环8,本实施例中防治装置本体1为原有结构,首先利用万向轮将整个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移动后,控制液压缸活塞杆伸长,固定锥钻入至泥土中对装置进行固定,液体泵可以从药箱内抽取农药喷洒进行灭虫,防护罩5用于诱虫箱2前端入口处的遮挡挡雨,灯圈4使用的是中山市灯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Y-1002LED灯圈4,灯圈4用于诱虫箱2的辅助照明和灯光诱引,一号电网10与诱虫箱2内壁四周相贴合,二号电网11设于器皿13的前端,一号电网10与二号电网11和贴合并通过滚轮17进行前后滑动,用于病害虫的电杀,器皿13用于放置诱虫剂,诱虫剂的使用可参考广州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7519诱虫烯诱虫剂,通过诱虫剂散发气体对病害虫进行诱引,使用时,打开诱虫箱2一侧的箱门12,将器皿13拿出,进行诱虫剂的放入和添加,箱门12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与诱虫箱2相连接,箱门12的上端通过磁性与诱虫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治装置本体(1),防治装置本体(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诱虫箱(2),诱虫箱(2)的一侧卡合连接有防护罩(5),诱虫箱(2)的两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灯圈(4),诱虫箱(2)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一号电网(10),一号电网(10)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网(11),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一侧粘合连接有器皿(13),诱虫箱(2)的另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箱门(12),箱门(12)与诱虫箱(2)通过磁性相吸合,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集虫槽(14),集虫槽(14)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集虫罐(3),集虫罐(3)的内表面底端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垫(16),卡垫(16)的底端一侧通过绳束固定连接有拉环(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治装置本体(1),防治装置本体(1)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诱虫箱(2),诱虫箱(2)的一侧卡合连接有防护罩(5),诱虫箱(2)的两侧外表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灯圈(4),诱虫箱(2)的四周内表面设置有一号电网(10),一号电网(10)的内侧设置有二号电网(11),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一侧粘合连接有器皿(13),诱虫箱(2)的另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箱门(12),箱门(12)与诱虫箱(2)通过磁性相吸合,诱虫箱(2)的内表面底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集虫槽(14),集虫槽(14)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集虫罐(3),集虫罐(3)的内表面底端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垫(16),卡垫(16)的底端一侧通过绳束固定连接有拉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种植基地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号电网(10)和二号电网(11)均为方形结构,一号电网(10)和二号电网(11)的上下两端相贴合,一号电网(10)的四角处通过转轴转动均连接有滚轮(17),滚轮(17)与一号电网(10)的内表面相贴合,二号电网(11)的外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二号垫层(19),二号垫层(19)与一号电网(10)的内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美李正为周思菊叶小荣黄春红莫星煜蒋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