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68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包括机箱、下支撑杆、传送带、拾取爪、切碎滚筒和切碎齿,所述机箱左侧下方设置有两个从动滚筒,从动滚筒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右侧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左侧上方设置有传动滚筒,传动滚筒前后两侧均与上支撑杆转动连接,上支撑杆右侧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传动滚筒和两从动滚筒上,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拾取爪,所述机箱内部左侧设置有切碎滚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备通过滚筒带动传送带和拾取爪移动,拾取面积大,拾取效率高;分多次切割桑条,能有效保护刀具,并能增加切割效果;刀扇在切割的同时能将桑条碎屑向右侧带动,防止桑条堆积在进料口。

A bionic mulberry picking up and chopp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桑条切碎机,具体是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
技术介绍
桑树的桑叶通常用来养蚕,而桑条通常用来作为菌菇养殖的营养基,桑条充当营养基,需要将桑条切碎,而传统的桑条切碎机,需要人工上料,在使用时非常麻烦,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包括机箱、下支撑杆、传送带、拾取爪、切碎滚筒和切碎齿,所述机箱左侧下方设置有两个从动滚筒,从动滚筒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右侧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左侧上方设置有传动滚筒,传动滚筒前后两侧均与上支撑杆转动连接,上支撑杆右侧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在传动滚筒和两从动滚筒上,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拾取爪,所述机箱内部左侧设置有切碎滚筒,切碎滚筒上设置有若干个切碎齿,切碎齿与拾取爪交错设置;所述机箱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后侧与主动轮连接,传动滚筒后侧设置有第一从动轮,切碎滚筒后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与转轴连接,转轴上设置有风扇,所述机箱内对应风扇左侧固定设置有滤板,机箱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内部左侧设置有定位杆,转轴左端穿过定位杆并与定位杆转动连接,转轴左端设置有若干个刀扇,刀扇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后壁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仓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口与仓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拾取爪呈“L”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备能自动拾取桑条并进行切碎工作,提高了桑条切碎的工作;2、分多次切割桑条,能有效保护刀具,并能增加切割效果;3、刀扇在切割的同时能将桑条碎屑向右侧带动,防止桑条堆积在进料口;4、设备通过滚筒带动传送带和拾取爪移动,拾取面积大,拾取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的剖视图;图3为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中传送带和切碎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2、下支撑杆;3、从动滚筒;4、传送带;5、拾取爪;6、传动滚筒;7、第一从动轮;8、皮带;9、上支撑杆;10、第一电机;11、主动轮;12、第二从动轮;13、滑轮;14、出料口;15、切碎滚筒;16、切碎齿;17、刀扇;18、定位杆;19、转轴;20、滤板;21、风扇;22、气孔;23、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包括机箱1、下支撑杆2、传送带4、拾取爪5、切碎滚筒15和切碎齿16,机箱1左侧下方设置有两个从动滚筒3,从动滚筒3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支撑杆2,下支撑杆2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机箱1左侧上方设置有传动滚筒6,传动滚筒6前后两侧均与上支撑杆9转动连接,上支撑杆9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传送带4套设在传动滚筒6和两从动滚筒3上,传送带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拾取爪5,机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切碎滚筒15,切碎滚筒15上设置有若干个切碎齿16,切碎齿16与拾取爪交错设置;所述机箱1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后侧与主动轮11连接,传动滚筒6后侧设置有第一从动轮7,切碎滚筒15后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2,主动轮11、第一从动轮7、第二从动轮12通过皮带8连接。所述机箱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滑轮13。所述机箱1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左侧与转轴19连接,转轴19上设置有风扇21,机箱1内对应风扇21左侧固定设置有滤板20,机箱1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孔22。所述机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定位杆18,转轴19左端穿过定位杆18并与定位杆18转动连接,转轴19左端设置有若干个刀扇17,刀扇17倾斜设置。所述机箱1后壁上设置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处设置有仓门。所述出料口14与仓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拾取爪5呈“L”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机10通过皮带带动传动滚筒6和切碎滚筒15转动,传动滚筒6转动时,拾取爪5拾取地面上的桑条,并向右侧带动,带动到切碎滚筒15处后,切碎滚筒15带动切碎齿16转动,切碎桑条,并将桑条向右侧带动,同时,第二电机23带动风扇21和刀扇17转动,风扇21将机箱1内左侧空气向右侧带动,从而将桑条向右侧吸附,桑条触碰到刀扇17处后再次被切割,刀扇17倾斜设置,转动时同样能起到风扇的作用,切碎桑条的同时将桑条向右侧带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下支撑杆(2)、传送带(4)、拾取爪(5)、切碎滚筒(15)和切碎齿(16),所述机箱(1)左侧下方设置有两个从动滚筒(3),从动滚筒(3)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支撑杆(2),所述下支撑杆(2)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所述机箱(1)左侧上方设置有传动滚筒(6),传动滚筒(6)前后两侧均与上支撑杆(9)转动连接,上支撑杆(9)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4)套设在传动滚筒(6)和两从动滚筒(3)上,传送带(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拾取爪(5),所述机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切碎滚筒(15),切碎滚筒(15)上设置有若干个切碎齿(16),切碎齿(16)与拾取爪交错设置;/n所述机箱(1)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后侧与主动轮(11)连接,传动滚筒(6)后侧设置有第一从动轮(7),切碎滚筒(15)后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2),所述主动轮(11)、第一从动轮(7)、第二从动轮(12)通过皮带(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下支撑杆(2)、传送带(4)、拾取爪(5)、切碎滚筒(15)和切碎齿(16),所述机箱(1)左侧下方设置有两个从动滚筒(3),从动滚筒(3)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支撑杆(2),所述下支撑杆(2)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所述机箱(1)左侧上方设置有传动滚筒(6),传动滚筒(6)前后两侧均与上支撑杆(9)转动连接,上支撑杆(9)右侧与机箱(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4)套设在传动滚筒(6)和两从动滚筒(3)上,传送带(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拾取爪(5),所述机箱(1)内部左侧设置有切碎滚筒(15),切碎滚筒(15)上设置有若干个切碎齿(16),切碎齿(16)与拾取爪交错设置;
所述机箱(1)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后侧与主动轮(11)连接,传动滚筒(6)后侧设置有第一从动轮(7),切碎滚筒(15)后侧设置有第二从动轮(12),所述主动轮(11)、第一从动轮(7)、第二从动轮(12)通过皮带(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桑条捡拾切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高丽霞苏安
申请(专利权)人:河池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