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67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18
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包括盲孔、刃口前轮廓线、内准线、仿生凸起棱条结构、第一弧线、第二弧线、刃口曲面和铲体;铲体上方中线布置八个盲孔,该盲孔由二个螺栓固定于机架上,用于铲体的固定;铲体具有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之间的曲面构成刃口曲面,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为前刃口曲线,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铲体表面分布高度不同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贴近内准线一侧为斜面,生凸起棱条结构对称布置于铲体两侧;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构成后轮廓线,二个弧线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国标圆弧形深松铲可以降低工作阻力17%左右,降低土壤扰动量,降低能耗,改善土壤整体质量。

A bionic deep loosening shovel with bionic surface of drag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先进程度决定了农业作业质量、作物生长环境以及后期作物成长的好坏。而土壤板结、犁底层上移使得作物生长受限,根系无法扎入犁底层以下。当雨水较多时,犁底层阻碍雨水渗透,会造成烂根的现象出现;当雨水较少时,犁底层阻碍层下水分上升,使得作物缺水死亡。深松技术可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得水分、养分可以充分交换,促进土壤的水分平衡、改变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平衡,进而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就目前,随着深松技术的深入发展,深松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一是深松阻力过大,致使能耗较大。由于深松作业耕深在20~40cm之间,土壤扰动量较大,作业牵引阻力较大,因此作业阻力和能耗较大;二是作业成本较大,由于深松阻力大,需要大马力牵引机械进行牵引作业,结合现在的农业发展现状,小地块,个体农户作业,购买大马力拖拉机会增加农业作业的成本,三是目前深松铲工作过程中铲体土壤粘附严重,会在铲体下端形成土核,降低深松的作业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降低深松作业的作业阻力,降低土壤扰动量,减少土壤粘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工作阻力大,土壤扰动大,工作过程粘附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该深松铲一是可有效的减小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阻力,降低能耗,二是可以减小对土壤的扰动,三是可有效减少土壤粘附,从而降低工作阻力。本技术是由盲孔、刃口前轮廓线、内准线、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两条后轮廓线、铲体等组成;所述的铲体上方中线按一定距离布置八个盲孔,孔径为盲孔孔心与铲体左侧距离为40mm,与顶面距离为30mm,两个盲孔之间的孔间距为23mm,共布置八个盲孔;铲体具有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之间的曲面构成刃口曲面,刃口曲面垂直宽度为30mm,刃口前轮廓线和内准线为前刃口曲线,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仿生曲线方程为y=-28.3-9.03x+0.13x2-9.53x3+2.68x4-6x5,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x≤141.3。所述的铲体表面按一定角度分布高度不同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契合穿山甲的鳞片的微结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的高度h为3mm~7mm,两个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之间的角度β为2°~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的宽度l由两个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之间的角度决定,为15mm~20mm。所述的铲体表面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数量为11个,且该结构贴近内准线一侧为斜面,该斜面与铲体的角度α为20°~23°,且仿生凸起棱条结构对称布置于铲体两侧。所述的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构成后轮廓线,第一弧线半径R为634mm,第二弧线半径R为49mm,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相切。所述的铲体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按一个角度为63°,半径R为410.5mm的扇形布置,契合穿山甲的鳞片的宏观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仿生深松铲上布置八个盲孔,可以根据地况条件自由调节铲体的入土深度,达到最佳的入土深度。仿生深松铲的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该曲线原型为挖掘动物爪趾的内轮廓线,当深松铲工作时,土壤运动轨迹随刃口曲面运动,且受到该曲面的作用力而破碎,使得铲体周围的土壤松碎并形成固定的运动轨迹,从而降低铲体在工作中的行进阻力,达到减阻的目的。依据仿生原理对穿山甲鳞片表面凸起棱条结构进行仿生设计,在铲体表面按一定角度分布高度不同的该仿生凸起棱条结构,该结构可以在工作时进一步破碎铲体周围的土壤,并且工作时该结构为单个独立的结构共同作用,可以在工作中降低土壤的粘附,使得已经粘附的土壤及时脱离铲体,保证深松铲在工作中不会出现粘附现象,从而降低工作阻力,达到脱土减阻的目的,降低能耗。通过大田试验,该仿生深松铲相较国标圆弧形深松铲可以降低工作阻力17%左右。且加工方便,材料使用Q235即可以达到65Mn材料的过工作要求,降低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深松铲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深松铲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深松铲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6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深松铲仿生凸起棱条结构布置方式示意图。其中:1-盲孔,2-刃口前轮廓线,3-内准线,4-仿生凸起棱条结构,5-第一弧线,6-第二弧线,7-刃口曲面,8-铲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盲孔1、刃口前轮廓线2、内准线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第一弧线5、第二弧线6、刃口曲面7和铲体8;如图1和图5所示,铲体8上方中线按一定距离布置八个盲孔1,孔径为盲孔孔心与铲体左侧距离为40mm,与顶面距离为30mm,两个盲孔之间的孔间距为23mm,该盲孔1由二个螺栓固定于机架上,用于铲体8的固定,铲体的入土深度通过调节固定不同的盲孔1实现,耕深调节深度为20~45mm,根据作业的土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深度。如图2所示,铲体8具有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之间的曲面构成刃口曲面7,刃口曲面7垂直宽度为30mm,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为前刃口曲线,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仿生曲线方程为y=-28.3-9.03x+0.13x2-9.53x3+2.68x4-6x5,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x≤141.3;该曲线通过对挖掘动物爪趾的内轮廓线的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得到。如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铲体8表面按一定角度分布高度不同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的高度h为3mm~7mm,两个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之间的角度β为2°~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的宽度由两个仿生凸起棱条结构之间的角度决定,为15mm~20mm,铲体表面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数量为11个。如图4所示,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贴近内准线3一侧设计为斜面结构,该斜面与铲体8的角度α为20°~23°,且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对称布置于铲体8两侧。所述的铲体8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按一个角度为63°,半径R为410.5mm的扇形布置,契合穿山甲的鳞片的宏观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弧线5和第二弧线6构成后轮廓线,第一弧线5半径R为634mm,第二弧线6半径R为49mm,第一弧线5和第二弧线6相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其特征在于:包括盲孔(1)、刃口前轮廓线(2)、内准线(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第一弧线(5)、第二弧线(6)、刃口曲面(7)和铲体(8);铲体(8)上方中线布置八个盲孔(1),该盲孔(1)由二个螺栓固定于机架上,用于铲体(8)的固定;铲体(8)具有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之间的曲面构成刃口曲面(7),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为前刃口曲线,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仿生曲线方程为y=-2(8).3-9.03x+0.13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阻仿生表面的仿生深松铲,其特征在于:包括盲孔(1)、刃口前轮廓线(2)、内准线(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第一弧线(5)、第二弧线(6)、刃口曲面(7)和铲体(8);铲体(8)上方中线布置八个盲孔(1),该盲孔(1)由二个螺栓固定于机架上,用于铲体(8)的固定;铲体(8)具有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之间的曲面构成刃口曲面(7),刃口前轮廓线(2)和内准线(3)为前刃口曲线,前刃口曲线为仿生曲线,仿生曲线方程为y=-2(8).3-9.03x+0.13x2-9.53x3+2.6(8)x(4)-6x5,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x≤1(4)1.3;
铲体(8)表面分布高度不同的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贴近内准线(3)一侧为斜面,该斜面与铲体(8)的角度α为20°~23°,仿生凸起棱条结构(4)对称布置于铲体(8)两侧;第一弧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海王立冬吴千端木令坚车军剑吴思阳齐红岩禹江涛陈创发包健伦刘炫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