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138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其中,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体和隔板,隔板位于螺旋体轴向中部;螺旋体包括第一螺旋流道、U型卡接环和第二螺旋流道,第一螺旋流道的内侧焊接有U型卡接环,第二螺旋流道通过U型卡接环与第一螺旋流道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便于拆卸清洗和检修,对自身结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增长了使用寿命。

Mixed channel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制造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是由两张平行的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形通道,冷热流体之间通过螺旋板壁进行换热,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分为不可拆式和可拆式两种,不可拆式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通道的端面采用焊接密封,因而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可拆式的两个通道可拆开清洗,适用范围较广。但是,不可拆式无法全焊接密封,无法拆卸清洗内部,而可拆式的虽然可以拆卸清洗内部,但是,一方面,拆卸清洗过程操作复杂,而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螺旋板壁上留有的污渍会严重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便于检修,冷热两个螺旋形通道任意一个损坏,整个换热器均不可使用,降低了利用率;最后,通道内部容易物料杂质堵塞或压力过大而造成结构破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和检修的,并且使用安全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和检修,对自身结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增长了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体和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螺旋体轴向中部;所述螺旋体包括第一螺旋流道、U型卡接环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内侧焊接有所述U型卡接环,所述第二螺旋流道通过所述U型卡接环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通过U型卡接环卡接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第一螺旋流道和第二螺旋流道的快速分离和拆卸,便于对螺旋板壁上留有的污渍进行清理,保证了换热效率,并且,第一螺旋流道或第二螺旋流道损坏时,可进行单独的更换,便于检修,提高了利用率,增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流道为冷侧流道,所述冷侧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封头之间通过板条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为热侧贯通流道,所述热侧贯通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封头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热侧贯通流道的横截面上覆盖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端面的径向呈直线分布的均匀排布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隔板上方和下方的所述热侧贯通流道。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热侧贯通流道进口之间的空间体积占所述壳体内总体积的百分之六十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高温蒸汽从热侧贯通流道进口送入,蒸汽瞬间充满封头内腔,然后进入热侧贯通流道,热蒸汽先进入上半部敞开的热侧贯通通道,当接触到隔板时,由于隔板的阻碍,只能从各个通孔中通过,蒸汽在热侧贯通流道中做螺旋流动,此时靠近隔板处热侧贯通流道成为螺旋通道,通过各个通孔的热蒸汽进入隔板另一侧热侧贯通流道,这样热侧贯通流道内形成混合流道,对冷侧流道内的介质充分加热。冷侧流道内的冷介质从冷侧流道进口流入,经冷侧流道流入螺旋体芯内,然后在经过冷侧流道和冷侧流道出口流出完成换热,通过螺旋体中部的隔板的设计,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浪费以及运行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侧贯通流道上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内安装有泄压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热侧贯通流道上开设泄压孔,泄压孔内装有由两个阀芯、阀筒和弹簧组成的泄压装置,当压力过大时,压力会推动弹簧,高压气体或液体就会从阀芯与阀筒的空隙排出,降低热侧贯通流道内的压强,对自身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增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之间设置有定矩柱,且相邻所述定矩柱呈菱形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菱形分布的定矩柱使第一螺旋流道和所述第二螺旋流道受力更加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流道的入口位置安装有过滤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去除了输送进第二螺旋流道内物料的杂质,防止通道堵塞的发生。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和检修,保证了换热效率,提高了利用率,对自身结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增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螺旋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图1中A-A处截面示意图;图3附图为图2中I处放大示意图;图4附图为图2中II处放大示意图;图5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U型卡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中,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体2和隔板3,隔板3位于螺旋体2轴向中部;螺旋体2包括第一螺旋流道21、U型卡接环和第二螺旋流道22,第一螺旋流道21的内侧焊接有U型卡接环,第二螺旋流道22通过U型卡接环与第一螺旋流道21可拆卸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螺旋流道21和第二螺旋流道22通过U型卡接环卡接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第一螺旋流道21和第二螺旋流道22的快速分离和拆卸,便于对螺旋板壁上留有的污渍进行清理,保证了换热效率,并且,第一螺旋流道21或第二螺旋流道22损坏时,可进行单独的更换,便于检修,提高了利用率,增长了使用寿命。具体的,第一螺旋流道21为冷侧流道,冷侧流道的两端与壳体1两端的封头之间通过板条23密封连接。具体的,第二螺旋流道22为热侧贯通流道,热侧贯通流道的两端与壳体1两端的封头连通。具体的,热侧贯通流道的横截面上覆盖有隔板3,隔板3上设置有沿壳体1端面的径向呈直线分布的均匀排布的通孔31。具体的,通孔31均连通隔板3上方和下方的热侧贯通流道。具体的,壳体1内部的隔板3与热侧贯通流道进口之间的空间体积占壳体1内总体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具体的,第一螺旋流道21和第二螺旋流道22之间设置有定矩柱,且相邻定矩柱呈菱形分布。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高温蒸汽从热侧贯通流道进口送入,蒸汽瞬间充满封头内腔,然后进入热侧贯通流道,热蒸汽先进入上半部敞开的热侧贯通通道,当接触到隔板3时,由于隔板3的阻碍,只能从各个通孔31中通过,蒸汽在热侧贯通流道中做螺旋流动,此时靠近隔板处热侧贯通流道成为螺旋通道,通过各个通孔31的热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体和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螺旋体轴向中部;/n所述螺旋体包括第一螺旋流道、U型卡接环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内侧焊接有所述U型卡接环,所述第二螺旋流道通过所述U型卡接环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体和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螺旋体轴向中部;
所述螺旋体包括第一螺旋流道、U型卡接环和第二螺旋流道,所述第一螺旋流道的内侧焊接有所述U型卡接环,所述第二螺旋流道通过所述U型卡接环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流道为冷侧流道,所述冷侧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封头之间通过板条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流道为热侧贯通流道,所述热侧贯通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壳体两端的封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贯通流道的横截面上覆盖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沿所述壳体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彦君柳兰生张岩梁铭博王想文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兰洛炼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