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104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在地面纵、横安装多座一定高度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每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外侧套接一个自升降外套架,横向设置的相邻2个自升降外套架之间经电动葫芦轨道梁和承重横梁进行连接,承重横梁顶部纵向固定有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电动葫芦轨道梁上的电动葫芦将标准节段向上提升后横向移动并将标准节段固定在现浇支架梁标准节顶部,然后自升降外套架沿着现浇支架梁标准节向上爬升,再次重复提升、固定标准节段,直至现浇支架梁标准节搭建至需求高度。该安装方法只需少量人工配合,即可实现现浇支架梁的安装、拆除、吊装等一系列作业工作。

An installation method of cast-in-place support beam system that can be raised or lowered by its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支架梁系统安装方法,特别是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常会涉及到现浇箱梁施工,箱梁往往具有较好的横向稳定性和整体性,因此常设计在公路互通部位,以往施工此类部位时,常采用满堂支架或设置门洞的方式建造(门洞适用于下有同行需求情况),但此种方式若遇到箱梁净高很大情况,其劣势就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箱梁净高很大的话,满堂支架需求量会很大,且支架搭设越高,对地基要求也越高,一方面大量的支架堆放现场不利于现场管理,另一方面,高大的满堂架还会占用十分庞大的基础,这对基础处理和检查是十分不利的;第二、满堂架太高大,会制约起吊设备,起吊设备往往在起吊高度上都有限制,一般为30m以内,若超过30m高度,现有起吊设备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高大满堂架施工工期时间也较长,同时需要耗用大量人工,不仅会增加大量人工成本,还会增加很大的施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只需少量人工配合,即可实现现浇支架梁的安装、拆除、吊装等一系列作业工作。此方法一方面可大大提高支架的搭设与拆除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同时该现浇支架梁系统可周转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的边际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在地面纵、横安装多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的部分架体,每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部分架体外侧套接一个自升降外套架,横向设置的相邻2个自升降外套架之间经电动葫芦轨道梁和承重横梁进行连接,承重横梁顶部纵向固定有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电动葫芦轨道梁上的电动葫芦将标准节段向上提升后横向移动并将标准节段固定在现浇支架梁标准节顶部,然后自升降外套架沿着现浇支架梁标准节向上爬升,再次重复提升、固定标准节段,直至现浇支架梁标准节搭建完成至需求高度。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安装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A.将现浇支架梁标准节中的底节段固定在地面上,在底节段上重叠固定堆放多个标准节段中的中节段;B.在自升降外套架上安装升降千斤顶,将自升降外套架吊运套装在已安装好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外侧,并将自升降外套架与现浇支架梁标准节通过临时固接装置固定连接;C.在2个横向设置的自升降外套架之间固定安装电动葫芦轨道梁和承重横梁,电动葫芦轨道梁上安装电动葫芦;D.在地面将多个现浇支架标准梁片节拼装成多套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并将其吊装固定在承重横梁顶部,并将分配梁吊装固定在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顶部;E.通过电动葫芦向上提升待安装的中节段,并沿电动葫芦轨道梁移动使得待安装的中节段位于已固定安装好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上方,然后将待安装的中节段与下方的中节段固定连接;F.重复步骤E,将另一个待安装的中节段安装至同一根电动葫芦轨道梁另一端的最顶端已固定安装好的中节段上方;G.将升降千斤顶固定在最顶端的中节段上方,松开自升降外套架与中节段之间的临时固接装置,启动升降千斤顶,将自升降外套架向上抬升;H.通过临时固接装置将抬升后的自升降外套架与最顶端的中节段固定连接,将升降千斤顶与最顶端的中节段分离后向上提升;J.重复步骤E—H,直至所有的中节段安装完毕,然后再重复步骤E—H,将标准节段中的顶节段固定在最顶部的中节段上,至此,整个现浇支架梁系统安装完毕。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现浇支架梁系统安装完成并完成箱梁施工后,按上述方式的逆操作,完成现浇支架梁系统下降拆除工作;步骤G过程中,每一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上的自升降外套架同步向上抬升。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所述临时固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标准节段外侧壁上的节段连接耳板,以及设置在自升降外套架内侧壁上的套架定位耳板,自升降外套架固定在标准节段上时,通过限位螺栓将连接耳板和套架定位耳板连接在一起。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所述标准节段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节段法兰连接板,相邻两个标准节段连接时,使用螺栓将两个标准节段法兰连接板固定连接,升降千斤顶与标准节段连接时,其底部固定于标准节段顶部的节段法兰连接板上。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所述标准节段和自升降外套架均为由纵向、横向、竖向和/或斜向设置的杆件相互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其中经电动葫芦轨道梁相互连接的2个自升降外套架相对应的两个侧面中上部为镂空状,所述顶节段为方形锥体结构。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步骤C中,在自升降外套架顶底部中心固定设置有临时支撑,电动葫芦轨道梁和承重横梁固定在临时支撑上,承重横梁顶部高于动葫芦轨道梁,顶节段安装过程中,首先在顶节段顶部固定安装砂箱垫块,待顶节段安装完毕后,利用升降千斤顶下降自升降外套架,使临时支撑落在砂箱垫块上,然后再将自升降外套架与中节段通过抱箍构件固定连接。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临时支撑落在砂箱垫块上以后,通过斜拉索将临时支撑与顶节段连接在一起,同时通过电动葫芦吊起横撑,将横撑通过抱箍构件固定在横向相邻的2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上,纵向设置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通过纵向稳定钢丝绳与旁边的基础或现浇支架梁标准节连接。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所述自升降外套架顶部设有2根横杆,每根横杆上设有2个升降千斤顶的固定穿入孔,所述电动葫芦和升降千斤顶均通过升降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前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中,步骤C中,承重横梁安装时,在其顶部上固定均匀间隔设置有限位挡块,步骤D过程中,在地面将多个现浇支架标准梁片节拼装成多套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并将其沿纵向吊装固定在承重横梁顶部,固定过程中,将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底部卡入限位挡块中,横向相邻的两套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之间通过纵、横以及斜向设置的连接杆件连接固定,然后再进行分配梁的吊装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只要在地面完成基本节段的安装后,就可通过少量人工配合可实现在无附着状态下,实现高度60m、跨度40m内的现浇箱梁作业,大大缩短了搭设和拆除支架的时间,同时支架由于仅有两排立柱,故支架下已形成很宽的车行或人行通道,不需另行搭设门洞。不仅如此,因为标准梁片段采用两端悬臂方式,利用材料自重,最大程度优化了各杆件的受力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去除自升降外套架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自升降外套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自升降外套架吊运标准节段的示意图;附图7为底节段或中节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面纵、横安装多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的部分架体,每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部分架体外侧套接一个自升降外套架(2),横向设置的相邻2个自升降外套架(2)之间经电动葫芦轨道梁(3)和承重横梁(4)进行连接,承重横梁(4)顶部纵向固定有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5),电动葫芦轨道梁(3)上的电动葫芦(6)将标准节段向上提升后横向移动并将标准节段固定在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顶部,然后自升降外套架(2)沿着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向上爬升,再次重复提升、固定标准节段,直至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搭建完成至需求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面纵、横安装多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的部分架体,每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部分架体外侧套接一个自升降外套架(2),横向设置的相邻2个自升降外套架(2)之间经电动葫芦轨道梁(3)和承重横梁(4)进行连接,承重横梁(4)顶部纵向固定有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5),电动葫芦轨道梁(3)上的电动葫芦(6)将标准节段向上提升后横向移动并将标准节段固定在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顶部,然后自升降外套架(2)沿着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向上爬升,再次重复提升、固定标准节段,直至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搭建完成至需求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将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中的底节段(7)固定在地面上,在底节段(7)上重叠固定堆放多个标准节段中的中节段(8);
B.在自升降外套架(2)上安装升降千斤顶(9),将自升降外套架(2)吊运套装在已安装好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外侧,并将自升降外套架(2)与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通过临时固接装置固定连接;
C.在2个横向设置的自升降外套架(2)之间固定安装电动葫芦轨道梁(3)和承重横梁(4),电动葫芦轨道梁(3)上安装电动葫芦(6);
D.在地面将多个现浇支架标准梁片节(10)拼装成多套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5),并将其吊装固定在承重横梁(4)顶部,并将分配梁(11)吊装固定在现浇支架标准梁片系统(5)顶部;
E.通过电动葫芦(6)向上提升待安装的中节段(8),并沿电动葫芦轨道梁(3)移动使得待安装的中节段(8)位于已固定安装好的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上方,然后将待安装的中节段(8)与下方的中节段(8)固定连接;
F.重复步骤E,将另一个待安装的中节段(8)安装至同一根电动葫芦轨道梁(3)另一端的最顶端已固定安装好的中节段(8)上方;
G.将升降千斤顶(9)固定在最顶端的中节段(8)上方,松开自升降外套架(2)与中节段(8)之间的临时固接装置,启动升降千斤顶(9),将自升降外套架(2)向上抬升;
H.通过临时固接装置将抬升后的自升降外套架(2)与最顶端的中节段(8)固定连接,将升降千斤顶(9)与最顶端的中节段(8)分离后向上提升;
J.重复步骤E—H,直至所有的中节段(8)安装完毕,然后再重复步骤E—H,将标准节段中的顶节段(12)固定在最顶部的中节段(8)上,至此,整个现浇支架梁系统安装完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现浇支架梁系统安装完成并完成箱梁施工后,按上述方式的逆操作,完成现浇支架梁系统下降拆除工作;步骤G过程中,每一座现浇支架梁标准节(1)上的自升降外套架(2)同步向上抬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接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标准节段外侧壁上的节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书海赵伟龚兴生张胜林孔余江王彪罗首信于时尧孙全武曾继松吴宪史光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