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97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以0.2~2wt%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静电功能活性成分,与98~99.8wt%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熔融共混而成;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酯和槐糖酯的混合物;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由多聚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以及丙烯酸树脂聚合而成,其含有质量百分比1~3%的NCO基团。该胶黏剂具有良好的胶黏力,可广泛应用于具有防静电需求的电子、通讯等行业。该防静电胶黏剂无需溶剂,具备绿色、无毒、环保等优势,且因其产品中组分互溶、均匀,使得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An antistatic solventless adhesiv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黏剂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但在电子行业常因静电积聚导致静电放电现象的发生,给终端的应用领域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防静电胶黏剂作为防静电场所的粘结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防静电胶黏剂都是在通用胶黏剂中掺入金属粉或炭黑得到,但其和通用胶黏剂的相容性差导致储存的稳定性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迁移现象导致材料的防静电效果性能下降。同时,金属粉或炭黑的加入导致胶黏剂带有颜色和不溶性颗粒物,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互溶的、均匀性好的防静电胶黏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它以0.2~2wt%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静电功能活性成分,与98~99.8wt%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熔融共混而成;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由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以及丙烯酸树脂聚合而成,其含有质量百分比1~3%的NCO基团。具体地,该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制成: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wt%;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45~50wt%;聚氧化丙烯二醇15~20wt%;丙烯酸树脂8~15wt%;扩链剂0.5~1wt%;分散剂0.5~1wt%;生物表面活性剂0.2~2wt%。优选地,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酯和槐糖酯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脂的质量百分比为50~90%。进一步地,所述鼠李糖酯为单鼠李糖酯和双鼠李糖酯的混合物,其中,双鼠李糖酯的含量为60~90wt%。优选地,所述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R值为1.0~3.0。优选地,所述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4000。优选地,所述聚氧化丙烯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2500。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其中,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丙二醇、戊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分散剂为气相二氧化硅或纳米碳酸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丙烯酸树脂按比例加入反应釜,于110~120℃、真空度50~200Pa下脱水2~3h,然后氮气升压并降温至75~80℃保温;(2)向步骤(1)产物中加入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75~80℃下反应2~3h后同时加入扩链剂和分散剂,继续于75~80℃下反应2~3h得到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3)向步骤(2)得到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熔融共混后即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多聚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以及丙烯酸树脂先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与鼠李糖酯在无溶剂下完美互溶,得到一种均匀的防静电胶黏剂,能够具有良好的胶黏力,可广泛应用于具有防静电需求的电子、通讯等行业。该防静电胶黏剂无需溶剂,具备绿色、无毒、环保等优势,且因其产品中组分互溶、均匀,使得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为实施例3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在PP塑料中的防静电测试实验。图2为实施例4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在其他塑料中的防静电测试实验。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聚酯/聚醚多元醇比例对胶黏剂的影响胶黏剂制备过程中,各个组分的百分比含量为: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R=2)16%,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45/47/50%,分子量为2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20/18/15%,分子量在30000的丙烯酸树脂15%,1%的1,4-丁二醇,1%的气相二氧化硅,鼠李糖酯1.8%(单鼠李糖酯20%+双鼠李糖酯80%),槐糖酯0.2%。其制备方法如下: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丙烯酸树脂按比例加入反应釜后,110~120℃,真空度50~200Pa,脱水2~3h后,氮气升压并降温至75~80℃;加入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分散剂,于75~80℃反应2~3h,最后加入脱水的鼠李糖酯和槐糖酯共混。按照上述配方及工艺,制备出3种防静电无溶剂胶黏剂,主要区别在于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比例不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聚酯多元醇的比例越高,鼠李糖酯更容易和聚氨酯预聚体互溶,且均匀性更好。同时,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和更低的开放时间。表1实施例2:异氰酸酯R值对胶黏剂的影响异氰酸酯R值定义为反应原料异氰酸酯基摩尔数与羟基摩尔数之比。R值的大小对胶黏剂很多性能指标,如开放时间、溶融粘度、初粘强度和终粘强度、拉伸强度、储存稳定性等,都有很大影响。选择了R值为1.0~3.0的4种MDI进行合成,各个组分的百分比含量为: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50%,分子量为2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15%,分子量为30000的丙烯酸树脂15%,1%的1,4-丁二醇,1%的气相二氧化硅,鼠李糖酯1.8%,槐糖酯0.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并做了相关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提高,开放时间延长,稳定性下降,考虑到初粘强度和终粘强度,选择R值在2左右的比较合适。表2R值开放时间(min)初黏强度(N/2.5cm)终黏强度(N/2.5cm)储存稳定性1.562.825.2+++++2.082.627.8+++++2.5172.327.9++++3.0252.127.1+++实施例3:防静电测试实验按照以下组分制备胶黏剂,比例为: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R=2)16%,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50%,分子量为2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15%,分子量为30000的丙烯酸树脂15%,1%的1,4-丁二醇,1%的气相二氧化硅,鼠李糖酯1.8%,槐糖酯0.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完成后将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均匀涂布在PP塑料表面后,进行摩擦产静电实验,以边长约2毫米的纸屑为被吸物,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它以0.2~2wt%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静电功能活性成分,与98~99.8wt%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熔融共混而成;/n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由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以及丙烯酸树脂聚合而成,其含有质量百分比1~3%的NCO基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它以0.2~2wt%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静电功能活性成分,与98~99.8wt%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熔融共混而成;
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由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以及丙烯酸树脂聚合而成,其含有质量百分比1~3%的NCO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制成:
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20%;
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45~50%;
聚氧化丙烯二醇15~20%;
丙烯酸树脂8~15%;
扩链剂0.5~1%;
分散剂0.5~1%;
生物表面活性剂0.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酯和槐糖酯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脂的质量百分比为5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李糖酯为单鼠李糖酯和双鼠李糖酯的混合物,其中,双鼠李糖酯的质量百分比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无溶剂型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二亚胺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荔枝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