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91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功能模块,箱体包括主体部、前端板、后端板、盖板,主体部上设有若干导轨组,功能模块上设有第一导槽,第一导槽在功能模块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前端板、后端板上设有第二导槽,主体部前端设有第一台面,后端设有第二台面,第一台面上设有第三导槽,第二台面上设有导轨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导槽与导轨组配合插置定位在箱体上,当接纳居民类型发生变化时,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进水水质情况调整功能模块的类型、数量和排布顺序,同时,当功能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方便的将故障功能模块取出检修或更换。

A modular decentraliz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是针对相对分散的居民区设置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对不方便汇集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进行分流处理,具有体积较小、对应用户类型多样、变化多样的特点。每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接纳的居民用户数量非常少,所以接纳用户的人员构成对进水水质(生活污水水质)的影响非常大,如:居民家中以老人为主,则污水占比以冲厕污水及洗涤用水为主,水质相对较淡,COD及TN浓度均不高,稍加处理即可达标排放,可减少曝气模块降低能耗,又如:居民以出租户为主,且多为青壮劳动力,则厨房、餐饮用水、食物残渣会占很高的比例,TN、COD浓度则会非常高,需要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可以采用多极AO结构来保证脱氮效果。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接纳的居民类型常常也会发生变化,现有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均为固定式结构,无法灵活地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安装时接纳的居民类型为老人为主,一段时间后居民中青壮年比例增加,则会出现出水水质超标的情况,又如安装时接纳的居民类型为青壮年为主,一段时间后居民中老人比例增加,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面对变化的进水水质采用固定结构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存在一定局限,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再者,由于现有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为固定式结构,当其出现故障时,拆装检修过程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构建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用于污水净化的多种功能模块,所述箱体包括主体部、前端板、后端板、盖板,所述主体部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设置在两块侧板底边之间的底板,所述前端板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后端板上设有出水管;所述主体部上由前至后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导轨组,所述导轨组包括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侧板上的竖轨和底板上设置在两条竖轨底端之间的底轨,所述功能模块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功能模块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功能模块可插置定位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前端板、后端板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在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可插置定位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前端设有由外至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台面,所述主体部后端设有由内至外凹陷形成的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上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二台面上设有导轨组,以使两个所述主体部可首尾插置连接;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导轨组位置对应设有若干接线机构,以将所述功能模块的进气管或电线管引出至所述箱体外部进行气路或电路连接,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顶部的盖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填料模块,所述填料模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框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框体的上下横梁上间隔均匀设有若干挂环,所述挂环上挂载有条状填料。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曝气模块,所述曝气模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框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框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导流隔板模块,所述导流隔板模块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板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板体后端面上凸起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导流道的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所述板体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在靠近所述导流道顶部的位置与所述导流道联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搅拌模块,所述搅拌模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框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框体上设有搅拌器、电线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底面上设有密封垫,所述通孔和/或管体内设有密封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组上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轨顶面上的第一密封片,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竖轨上的第二密封片,所述第二密封片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所述竖轨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片形状相配合的槽体,所述第二密封片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与竖轨抵压接触,所述弹簧顶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片抵压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密封片在未受外力时收纳于所述槽体中,所述第二密封片顶部设有压柱,所述压柱底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片抵压接触,所述压柱顶端延伸至所述竖轨外部,以在所述盖板盖合时向下推动所述第二密封片,使所述第二密封片部分伸出于所述槽体。为实现上述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样并分析安装位置生活污水水质;根据生活污水水质设计功能模块的类型、数量和排布顺序;根据功能模块的类型、数量和单个主体部上导轨组的数量确定是否需要将多个主体部首尾插置进行连接;当主体部为一个时,将前端板对应最前端的导轨组插下,将后端板对应最后端的导轨组插下;当主体部为多个拼接时,将后方主体部的第三导槽对应前方主体部第二台面上的导轨组插下,然后再将前端板对应最前端的导轨组插下,将后端板对应最后端的导轨组插下;按设计将各个功能模块依次插入主体部、前端板、后端板围成的容置空间;盖上盖板进行气路、电路、水路连接即完成构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前端还设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与进水管连接,以向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内间歇输入生活污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功能模块通过第一导槽与导轨组配合插置定位在箱体上,当接纳居民类型发生变化时,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进水水质情况调整功能模块的类型、数量和排布顺序,能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当功能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方便的将故障功能模块取出检修或更换;2、前端板、后端板通过第二导槽与导轨组配合插置定位在主体部上,同时,主体部上设有第一台面、第二台面、第三导槽、导轨组结构,两个主体部可首尾插置连接,当需要设置功能模块的数量较多时,可以拼接延长主体部,并在拼接的主体部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前端板、后端板,再盖上相应长度型号的盖板即可完成箱体的适配改装,以容纳大量的功能模块,能够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箱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用于污水净化的多种功能模块,所述箱体包括主体部、前端板、后端板、盖板,所述主体部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设置在两块侧板底边之间的底板,所述前端板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后端板上设有出水管;/n所述主体部上由前至后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导轨组,所述导轨组包括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侧板上的竖轨和底板上设置在两条竖轨底端之间的底轨,所述功能模块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功能模块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功能模块可插置定位在所述箱体上;/n所述前端板、后端板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在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可插置定位在所述主体部上;/n所述主体部前端设有由外至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台面,所述主体部后端设有由内至外凹陷形成的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上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二台面上设有导轨组,以使两个所述主体部可首尾插置连接;/n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导轨组位置对应设有若干接线机构,以将所述功能模块的进气管或电线管引出至所述箱体外部进行气路或电路连接,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顶部的盖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用于污水净化的多种功能模块,所述箱体包括主体部、前端板、后端板、盖板,所述主体部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设置在两块侧板底边之间的底板,所述前端板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后端板上设有出水管;
所述主体部上由前至后间隔均匀设有若干导轨组,所述导轨组包括两条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侧板上的竖轨和底板上设置在两条竖轨底端之间的底轨,所述功能模块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功能模块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功能模块可插置定位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前端板、后端板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在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以与所述导轨组配合使所述前端板或后端板可插置定位在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主体部前端设有由外至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台面,所述主体部后端设有由内至外凹陷形成的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上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二台面上设有导轨组,以使两个所述主体部可首尾插置连接;
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导轨组位置对应设有若干接线机构,以将所述功能模块的进气管或电线管引出至所述箱体外部进行气路或电路连接,所述接线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通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顶部的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填料模块,所述填料模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框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框体的上下横梁上间隔均匀设有若干挂环,所述挂环上挂载有条状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曝气模块,所述曝气模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框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框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若干曝气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导流隔板模块,所述导流隔板模块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板体的两侧面上和底面上延伸设置,所述板体后端面上凸起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导流道的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所述板体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漾王缘薛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