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81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墙面线槽和开关盒设置操作不便且对墙面外观破坏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沿竖向堆叠的多块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横向移出部分,使其一端伸出堆叠体之外;在最上的轻质隔墙的上表面用墨线弹画出标记线;以标记线为标准,从轻质隔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采用钻孔工具钻出线孔,该线孔位于轻质隔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在最上层的轻质隔墙线孔成形后,即可搬走用于安装和进行线管的预埋;然后可以重复上述操作以对剩下的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进行线孔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在待开线槽板件内部进行准确开槽,避免了对墙体表面的破坏。

The method of reservation and embedment for metal wire pipe of light parti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
技术介绍
轻质复合墙板是一种建筑结构部品,是一种工厂生产的大幅面装配室内外围护墙板,集内外墙围护功能、内外墙保温功能及外墙装饰功能于一体,施工现场与结构主体结构进行安装连接,构成建筑内外墙围护结构。轻质复合墙板重量轻,减少了结构造价,增大了使用面积,施工简单便捷。建筑结构设计上使用轻质墙板,可大大降低结构和基础造价,而且优化梁柱结构,使室内整体布局更合理,使用功能更高。然而现有技术中,在轻质隔墙上的管线预埋暗埋、开关盒等,多采用电锯切割线槽安装,待安装好后再用砂浆补平的实施方式,具有操作不便且对墙面外观破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墙面线槽和开关盒设置操作不便且对墙面外观破坏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沿竖向堆叠的多块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横向移出部分,使其一端伸出堆叠体之外;在最上的轻质隔墙的上表面用墨线弹画出对应于待成用于容纳线管的线孔的标记线;以标记线为标准,从轻质隔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采用钻孔工具钻出线孔,该线孔位于轻质隔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在最上层的轻质隔墙线孔成形后,即可搬走用于安装和进行线管的预埋;然后可以重复上述操作以对剩下的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进行线孔加工。本方案中的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通过钻孔的方法将线孔预先加工在轻质隔墙的上下表面之间,不会破坏轻质隔墙的表面结构,也无需时候补填割开的槽,确保轻质隔墙外观的完整。可选地:所述标记线共设置两条,两条标志线相互平行且分别对应待开设的线孔在轻质隔墙的投影的边线。可选地:钻孔工具包括手持式旋转机体、加长轴和钻头;钻孔时,启动手持式旋转机体,以通过加长轴带动钻头旋转,并向待开线槽的轻质隔墙方向施加,以逐渐在轻质隔墙上形成线槽。可选地:在钻孔过程中,通过一定位辅具对钻孔方向进行定位,确保钻孔方向不偏移;所述定位辅具包括夹板、槽钢件、角钢件和两个定位片;其中,所述定位片上开设有贯通板面的通孔;所述角钢件垂直连接于所述槽钢件的一侧板的外侧面的长向中间位置;两个所述定位片沿所述角钢件的长向彼此间隔地连接于所述角钢件;两个所述角钢件上的通孔沿所述角钢件的长向相互对应,且两个所述通孔的连线位于所述槽钢件的下方;所述夹板对应位于所述槽钢件的下方,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槽钢件,以和所述槽钢件配合夹持于轻质隔墙的边上;将定位辅具夹持于轻质隔墙后,调整所述定位辅具的位置至使两个通孔的连线对应待开设的线孔的轴线,将加长轴依次穿过两个定位片的通孔,然后在加长轴的一端连接钻头,另一端夹持于手持式旋转机体;启动手持式旋转机体,以通过加长轴带动钻头旋转,并向待开线孔的轻质隔墙方向施加,以逐渐在轻质隔墙上形成线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中示出了多个轻质隔墙堆叠在一起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中示出了堆叠的轻质隔墙中最上的一片移出部分的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堆叠的轻质隔墙中最上的一片移出部分并通过定位辅具和钻孔工具钻线孔的示意图;图5为定位辅具的示意图;图6为定位辅具的立体图(部分结构隐藏未示出)。图标:10-定位辅具;11-夹板;12-槽钢件;13-角钢件;14-定位片;K1-通孔;16-杆件;17-螺母;18-轻质隔墙;19-钻孔工具;K2-线孔;20-手持式旋转机体;21-加长轴;26-钻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配合参见图1和图2,对于预制的轻质隔墙18,多采用多片堆叠绑扎在一起后运输到现场的方式转运。对于现场的轻质隔墙18,部分需要开设线孔以用于预埋线管。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墙体设置完成后再在其表面采用切割机割出线槽,埋入线管后再进行表面填补。然而该办法施工复杂,且对墙体表面破坏严重。配合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沿竖向堆叠的多块轻质隔墙18的最上一块横向移出部分,使其一端伸出堆叠体之外;在最上的轻质隔墙18的上表面用墨线弹画出对应于待成用于容纳线管的线孔K2的标记线;本方案中,标记线共设置两条,两条标志线相互平行且分别对应待开设的线孔K2在轻质隔墙18的投影的边线;以标记线为标准,从轻质隔墙18的一端向另一端采用钻孔工具19钻出线孔K2,该线孔K2位于轻质隔墙1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在最上层的轻质隔墙18线孔K2成形后,即可搬走用于安装和进行线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沿竖向堆叠的多块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横向移出部分,使其一端伸出堆叠体之外;/n在最上的轻质隔墙的上表面用墨线弹画出对应于待成用于容纳线管的线孔的标记线;/n以标记线为标准,从轻质隔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采用钻孔工具钻出线孔,该线孔位于轻质隔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n在最上层的轻质隔墙线孔成形后,即可搬走用于安装和进行线管的预埋;然后可以重复上述操作以对剩下的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进行线孔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沿竖向堆叠的多块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横向移出部分,使其一端伸出堆叠体之外;
在最上的轻质隔墙的上表面用墨线弹画出对应于待成用于容纳线管的线孔的标记线;
以标记线为标准,从轻质隔墙的一端向另一端采用钻孔工具钻出线孔,该线孔位于轻质隔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在最上层的轻质隔墙线孔成形后,即可搬走用于安装和进行线管的预埋;然后可以重复上述操作以对剩下的轻质隔墙的最上一块进行线孔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线共设置两条,两条标志线相互平行且分别对应待开设的线孔在轻质隔墙的投影的边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隔墙金属线管预留预埋方法,其特征在于:
钻孔工具包括手持式旋转机体、加长轴和钻头;
钻孔时,启动手持式旋转机体,以通过加长轴带动钻头旋转,并向待开线槽的轻质隔墙方向施加,以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华曾勇杨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