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68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所述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包括:操作管、操作杆、推动杆、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其中,操作管外径为10‑12mm;操作杆,滑动设置在管状操作孔内;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前端,弹性开关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后端;第一圆形薄片,包括第一外环和设置在第一外环内的第一内环,第一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一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一外环中设置有径向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一弹性杆,且所述第一圆形薄片通过卡扣与操作杆的前端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后腹腔建立气腹,因后腹腔空间很小,只有当建立气腹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手术。因后腹膜薄弱,且边界不明显,在术中分离过程中常出现破损,破损的后腹腔此时与前腹腔相通,气体进入前腹腔,后腹腔空间明显减小,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有时需要增加操作孔,协助主刀完成手术,增加了创伤程度和延长了手术时间。除此之外还加重了术中碳酸血症,也影响术后肠道恢复。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术中出现后腹膜破裂后,对于破损小的孔,可用腹腔镜Hemo-lock夹子,去夹住,夹的时候因为角度原因难度较大,夹子常常无法完整夹住,容易脱落,影响手术操作,或者出现夹破,破孔更大。二是对于较大的破孔,可用腔镜下缝线进行缝合,这样手术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对于在戳卡边缘位置的破孔,缝合难度较高,很难完整缝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其具有容易修补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后腹膜破孔,重新建立气腹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尤其是一种修补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后腹膜破孔的装置,所述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包括:操作管、操作杆、推动杆、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其中,操作管外径为10-12mm;操作杆,滑动设置在管状操作孔内;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前端,弹性开关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后端;第一圆形薄片,包括第一外环和设置在第一外环内的第一内环,第一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一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一外环中设置有径向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一弹性杆,且所述第一圆形薄片通过卡扣与操作杆的前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圆形薄片,直径为4-6cm,圆心处设有圆孔,操作杆穿过圆孔,且第二圆形薄片设置在操作杆中部,包括第二外环和设置在第二外环内的第二内环,第二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二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二内环中设置有经过第二圆形薄片圆心并径向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二弹性杆;推动杆,滑动设置在操作杆上,推动杆的前端设有对第二圆形薄片单向限位的限位装置;第一圆形薄片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在收缩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第二圆形薄片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二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在收缩状态,第二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优选的,所述推动杆的长度大于操作杆的一半。优选的,所述多根第一弹性杆的数量为4个。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环设有与卡扣可拆卸连接的卡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环上设置有第一粘性生物胶。优选的,所述第二内环上设置有第二粘性生物胶。优选的,操作杆上设有推动杆滑动的滑槽。优选的,所述滑槽为直线型,沿操作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的厚度均为5mm。优选的,限位装置为卡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第一圆形薄片、操作杆和第二圆形薄片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容易修补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后腹膜破孔,重新建立气腹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圆形薄片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圆形薄片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示意图;附图标号:1.操作管,2.操作杆,3.推动杆,4.第一圆形薄片,5.第二圆形薄片,6.卡扣,7.弹性开关,8.第一内环,9.第一弹性杆,10.第二弹性杆,11.圆孔,12.后腹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如图1、图4所示,所述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包括:操作管1、操作杆2、推动杆3、第一圆形薄片4和第二圆形薄片5;其中,操作管外径为10-12mm;因为戳卡的直径一般在10mm和12mm,操作管的直径或外径小于戳卡的直径,操作管才可以伸入戳卡内,该操作管为硬塑料材质,表面光滑,便于在戳卡内活动;操作杆,滑动设置在管状操作孔内;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为了方便操作杆的使用,只有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时才能将第一圆形薄片露出;卡扣6设置在操作杆前端,弹性开关7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后端;通过按压弹性开关,可将卡扣打开,将第一圆形薄片与操作杆分离;如图2所示,第一圆形薄片,包括第一外环和设置在第一外环内的第一内环8,第一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一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一外环中设置有径向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一弹性杆9,且所述第一圆形薄片通过卡扣与操作杆的前端可拆卸连接;通过多根第一弹性杆使得第一圆形薄片一开始成伞样在操作管内,当离开操作管后,因弹性杆的弹性使得第一圆形薄片展开;在第一圆形薄片中心处设置有卡口,与卡扣配合使用;通过按压弹性开关,可将卡扣打开,使卡口与卡扣分离,从而将第一圆形薄片与操作杆分离;如图3所示,第二圆形薄片,直径为4-6cm,圆心处设有圆孔,操作杆穿过圆孔11,且第二圆形薄片设置在操作杆中部,包括第二外环和设置在第二外环内的第二内环,第二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二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二内环中设置有经过第二圆形薄片圆心并径向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二弹性杆10;通过多根第二弹性杆使得第二圆形薄片一开始成伞样在操作管内,离开操作管,因弹性杆的弹性使得第二圆形薄片展开;第二圆形薄片的粘性生物膜与第一圆形薄片的粘性生物膜粘合;如图4所示,推动杆,滑动设置在操作杆上,推动杆的前端设有对第二圆形薄片单向限位的限位装置;通过推动杆将第二圆形薄片向第一圆形薄片推动,且只可以单向向第一圆形薄片推动;反过来,推动杆倒退,则第二圆形薄片不会后退;这样就形成了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夹住后腹膜12的情形,将后腹膜上的孔洞修补;所述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都可以根据腹膜破孔的大小选择型号。第一圆形薄片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的圆形,在收缩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呈收缩的伞状;第二圆形薄片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二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包括:操作管、操作杆、推动杆、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n其中,操作管外径为10-12mm;/n操作杆,滑动设置在管状操作孔内;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n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前端,/n弹性开关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后端;/n第一圆形薄片,包括第一外环和设置在第一外环内的第一内环,第一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一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一外环中设置有径向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一弹性杆,且所述第一圆形薄片通过卡扣与操作杆的前端可拆卸连接;/n第二圆形薄片,直径为4-6cm,圆心处设有圆孔,操作杆穿过圆孔,且第二圆形薄片设置在操作杆中部,包括第二外环和设置在第二外环内的第二内环,第二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二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二内环中设置有经过第二圆形薄片圆心并径向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二弹性杆;/n推动杆,滑动设置在操作杆上,推动杆的前端设有对第二圆形薄片单向限位的限位装置;/n第一圆形薄片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在收缩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n第二圆形薄片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二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在收缩状态,第二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后腹膜的装置包括:操作管、操作杆、推动杆、第一圆形薄片和第二圆形薄片;
其中,操作管外径为10-12mm;
操作杆,滑动设置在管状操作孔内;操作杆的长度大于操作管的长度;
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前端,
弹性开关连接所述卡扣,设置在操作杆后端;
第一圆形薄片,包括第一外环和设置在第一外环内的第一内环,第一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一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一外环中设置有径向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一弹性杆,且所述第一圆形薄片通过卡扣与操作杆的前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圆形薄片,直径为4-6cm,圆心处设有圆孔,操作杆穿过圆孔,且第二圆形薄片设置在操作杆中部,包括第二外环和设置在第二外环内的第二内环,第二外环为光滑的塑料薄膜,第二内环为粘性生物膜,第二内环中设置有经过第二圆形薄片圆心并径向向外延伸的多根第二弹性杆;
推动杆,滑动设置在操作杆上,推动杆的前端设有对第二圆形薄片单向限位的限位装置;
第一圆形薄片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外,展开直径为4-6cm,在收缩状态,第一圆形薄片处于操作管内;
第二圆形薄片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寿建忠江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