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61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挂接于拖拉机,包括机架、悬挂架组、支撑机构、传动机构和切割机构,机架具有开放的内部空间;悬挂架组安装在机架上,机架通过悬挂架组与拖拉机连接;支撑机构与机架连接,且其支撑机架高于地面随拖拉机移动;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顶部,传动机构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刀盘组和转动半径小于第一刀盘组的第二刀盘组,第一刀盘组和第二刀盘组分别设置在内部空间的两侧,第一刀盘组和第二刀盘组均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刀盘组和第二刀盘组的转动半径不同,第一刀盘组切割四行,第二刀盘组切割两行,一次可以粉碎还田一膜六行的棉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粉碎质量。

A 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
技术介绍
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农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土壤板结,是棉花种植作业的重要工序。秸秆粉碎还田机有工作效率高和能耗低的优点,在秸秆粉碎还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棉花种植大规模在使用机采棉一膜六行的种植模式,种植间距必须是66+10cm配置,而原有的秸秆粉碎还田机主要是针对非机采棉种植模式,比如20mm+40mm的行距种植方法,已不能满足现有机采棉一膜六行农艺要求。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机采棉一膜六行种植模式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挂接于拖拉机,包括机架、悬挂架组、支撑机构、传动机构和切割机构,所述机架具有开放的内部空间;所述悬挂架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挂接于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悬挂架组(2)、支撑机构(3)、传动机构(4)和切割机构(5),/n所述机架(1)具有开放的内部空间;/n所述悬挂架组(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部,所述机架(1)通过所述悬挂架组(2)与所述拖拉机连接;/n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机架(1)连接,且其支撑所述机架(1)高于地面随所述拖拉机移动;/n所述传动机构(4)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部,所述传动机构(4)与所述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n所述切割机构(5)包括第一刀盘组(51)和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刀盘组(51)的第二刀盘组(52),所述第一刀盘组(51)和所述第二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挂接于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悬挂架组(2)、支撑机构(3)、传动机构(4)和切割机构(5),
所述机架(1)具有开放的内部空间;
所述悬挂架组(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部,所述机架(1)通过所述悬挂架组(2)与所述拖拉机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机架(1)连接,且其支撑所述机架(1)高于地面随所述拖拉机移动;
所述传动机构(4)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部,所述传动机构(4)与所述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所述切割机构(5)包括第一刀盘组(51)和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刀盘组(51)的第二刀盘组(52),所述第一刀盘组(51)和所述第二刀盘组(52)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两侧,所述第一刀盘组(51)和所述第二刀盘组(52)均与所述传动机构(4)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上护板(11)和沿所述上护板(11)周向分布的侧护板(12),所述上护板(11)与所述侧护板(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刀盘组传动部(41)、第二刀盘组传动部(42)和连轴器(43),
所述第一刀盘组(51)与所述第一刀盘组传动部(4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刀盘组(52)与所述第二刀盘组传动部(4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刀盘组传动部(41)和所述第二刀盘组传动部(42)均固定于所述上护板(11),且所述第一刀盘组传动部(41)与所述第二刀盘组传动部(42)通过所述连轴器(43)连接成整体,该整体呈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盘组传动部(41)包括第一刀盘组固定座(411)、第一轴承座(412)、第一齿轮箱(413)、第一离合器组(414)和动力输入轴(415),
所述第一刀盘组固定座(411)固定在所述上护板(11)上;所述第一轴承座(412)安装在所述第一刀盘组固定座(411)靠近所述悬挂架组(2)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箱(413)安装在所述第一刀盘组固定座(411)另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下部与所述第一刀盘组(5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组(414)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412)与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合器组(414)与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415)贯穿所述第一离合器组(414),且其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412)上与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刀盘组传动部(42)包括第二刀盘组固定座(421)、第二轴承座(422)、第二齿轮箱(423)和第二离合器组(424),所述第二刀盘组固定座(421)固定在所述上护板(11)上,所述第二轴承座(422)安装在所述第二刀盘组固定座(421)靠近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一侧,所述第二齿轮箱(423)安装在所述第二刀盘组固定座(421)另一侧,所述第二齿轮箱(423)下部与所述第二刀盘组(5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组(424)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422)与所述第二齿轮箱(423)之间,且所述第二离合器组(424)与所述第二齿轮箱(423)传动连接;
所述连轴器(43)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箱(413)传动连接,所述连轴器(43)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422)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组(424)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箱(413)包括第一齿轮箱体(4131)、第一螺旋锥齿轮(4132)、第二螺旋锥齿轮(4133)、第三螺旋锥齿轮(4134)、第一输出轴(4135)和第二输出轴(4136),
所述第一齿轮箱体(4131)安装在所述第一刀盘组固定座(411)上;所述第一螺旋锥齿轮(4132)与所述动力输入轴(4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锥齿轮(4132)、所述第二螺旋锥齿轮(4133)和所述第三螺旋锥齿轮(4134)均安装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体(4131)内部,且所述第二螺旋锥齿轮(4133)、所述第三螺旋锥齿轮(4134)均与所述第一螺旋锥齿轮(4132)啮合;所述第一输出轴(4135)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旋锥齿轮(41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4135)另一端与所述连轴器(4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136)一端与所述第三螺旋锥齿轮(413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4136)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刀盘组(51)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箱(423)包括第二齿轮箱体(4231)、第一输入轴(4232)、第四螺旋锥齿轮(4233)、第五螺旋锥齿轮(4234)和第三输出轴(4235),
所述第二齿轮箱体(4231)安装在所述第二刀盘组固定座(421)上;所述第一输入轴(4232)与所述连轴器(43)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螺旋锥齿轮(4233)和所述第五螺旋锥齿轮(4234)均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箱体(4231)内部,且所述第四螺旋锥齿轮(4233)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入轴(4232)上,所述第五螺旋锥齿轮(4234)与所述第四螺旋锥齿轮(4233)啮合;所述第三输出轴(4235)一端与所述第四螺旋锥齿轮(4233)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423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刀盘组(5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还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雄刘洋李文军李斌王涛王士国李帆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开发区文军辉煌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