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53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它包括呈凸字形截面形状结构的壳体以及盖板,壳体上半部分内腔中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安置腔体,左右两个腔体内分别安置有一个U形的上绝缘件,壳体下半部分内腔中设置有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U形的下绝缘件,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内均形成U形安置槽,盖板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每个绝缘支架能够支撑在各相导体下端。采用上述的结构后,使得四相U形导体通过绝缘件均直接靠压在壳体的侧壁上,四相导体都可以直接对外散热,由此大大提高了散热能力,另外设置的凸起结构,还保证了稳定受力,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安装简单,插接方便且导电可靠性非常高。

A high heat dissipation bus duc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中输配电用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
技术介绍
在供电系统中输配电常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母线槽,现有的母线槽,一般都是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设置的多相通过绝缘材料材料包覆的导体,现有的这种母线槽结构,由于导体由绝缘材料完全包覆,因此使得导体和壳体之间的散热面积小、使用过程中不利于整体进行散热,散热性能差,另外,母线槽的壳体和导体的整体化设计,使其安装麻烦,导电连接不可靠,制造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散热性能好、安装简单且使用便捷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包括呈凸字形截面形状结构的壳体以及壳体底部开口处安装的盖板,壳体上半部分内腔中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安置腔体,左右两个腔体内分别安置有一个U形的上绝缘件,壳体下半部分内腔中设置有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U形的下绝缘件,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内均形成用于安置U形导体的U形安置槽,盖板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每个绝缘支架能够支撑在各相导体下端。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中部具有从顶部向腔体下方延伸的两片板材形成位于左右两个安置腔体之间的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内安置有U形的接地导体。所述下绝缘件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块,所述上绝缘件的外侧壁下端支撑在支撑块上。所述绝缘支架包括下支撑框架和下支撑框架上设置的支撑臂。所述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的U形安置槽内的一个侧壁均设置有凸起,每相所述U形导体的外侧面与U形安置槽的侧壁之间整面接触使得每相所述U形导体均能够直接通过壳体散热,每相所述U形导体的另外一个侧面靠压在U形安置槽侧壁的凸起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壳体中的支撑挂钩,所述下支撑框架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与支撑挂钩配合的卡钩。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位于中部的顶部燕尾槽。所述壳体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底部燕尾槽,所述盖板通过底部燕尾槽与壳体配合安装。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散热齿。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壳体上半部分内腔中安装有两相U形导体的上绝缘件以及壳体下半部分内腔中设置的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安装有两相U形导体的下绝缘件以及盖板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由此使得四相U形导体通过绝缘件均直接靠压在壳体的侧壁上,四相导体都可以直接对外散热,由此大大提高了散热能力,另外设置的凸起结构,还保证了稳定受力,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再者,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安装简单,插接方便且导电可靠性非常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散热母线槽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包括呈凸字形截面形状结构的壳体1以及壳体底部开口处安装的盖板2,壳体外可以设置有散热齿,壳体1的中部具有从顶部向腔体下方延伸的两片板材形成的U形卡槽7,U形卡槽7内安置有接地导体8,壳体1上半部分内腔(凸字形结构中的顶部凸出部分)由U形卡槽7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安置腔体,左右两个腔体内分别安置有一个U形的上绝缘件3,壳体1下半部分内腔(凸字形结构中的宽度较大的下部部分)中设置有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U形的下绝缘件4,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内均形成用于安置U形导体5的U形安置槽,也就是说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内形成四个用于安置U形导体5的U形安置槽,上部左右两个以及下部左右两个U形安置槽分别固定(L1,L2,L3,N相),中间U形卡槽7固定地线PE,换句话说各相U形导体5均由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与壳体隔开;盖板2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6,每个绝缘支架5能够支撑在各相导体(包括U形导体和接地导体)下端,相邻的绝缘支架5的间距为50~3000mm不等,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安培数,以及母线槽长度的不同;U形导体5的两端距离和壳体等长的绝缘材料的长度在5~35mm之间变化,主要是解决不同的标准所要求的爬电距离的不同;地线PE直接和壳体基础,提供接地保护。进一步地,由于下绝缘件4和上绝缘件3均设置为U形结构,因此它们必然都形成两条侧壁,位于外侧的称之为外侧壁,位于内侧的称之为内侧壁,所说的下绝缘件4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块9,上绝缘件3的外侧壁下端支撑在支撑块9上,绝缘支架6包括下支撑框架16和下支撑框架上设置的支撑臂10,由图可见,支撑臂10位于支撑框架的中间部分,正好位于两个上绝缘件3中U形导体5的正下方,下绝缘件4的内侧壁底端和下绝缘件4内的U形导体5的内侧壁底端均支撑在下支撑框架16上,上绝缘件3内的U形导体5的底端支撑在支撑臂10的顶端,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的U形安置槽内的一个侧壁均设置有凸起11,当然所说的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内的凸起11均由上至下排布有多个并且高度依次降低,由此增加连接可靠性,每相U形导体5的其中一个侧面靠压在所对应的上下绝缘件中相应的U形安置槽的一面侧壁上形成面接触,由图可见,U形导体5与U形安置槽形成的面接触是绝缘件中与壳体接触的一侧,每相U形导体5的另外一个侧面靠压在所对应的绝缘件中相应的U形安置槽的另外一面侧壁的凸起上形成线接触(非壳体接触一侧),也就是说U形导体5的一侧通过与绝缘材料的平面接触再与壳体接触,提高散热性能,另一侧与绝缘材料为线接触,保证稳定受力,通过该结构设计U形导体5一侧通过与绝缘材料平面接触再与壳体接触,提高散热性能,另一侧与绝缘材料为线接触,另外,该结构设计,使得所有导体都有与壳体或地线处的壳体大面积接触,改善了散热性能。再进一步地,所说的盖板2上设置有一对位于壳体中的支撑挂钩12,下支撑框架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与支撑挂钩配合的卡钩13,壳体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位于中部的顶部燕尾槽14,可以方便吊装及接头连接,壳体1的下部两侧设置有底部燕尾槽15,盖板2通过底部燕尾槽与壳体1配合安装,方便固定盖板,另外,壳体为铝合金材料,外形可以增加或不增加散热齿的设计,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凸字形截面形状结构的壳体(1)以及壳体底部开口处安装的盖板(2),所述壳体(1)上半部分内腔中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安置腔体,左右两个腔体内分别安置有一个U形的上绝缘件(3),所述壳体(1)下半部分内腔中设置有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U形的下绝缘件(4),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内均形成用于安置U形导体(5)的U形安置槽,所述盖板(2)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6),每个绝缘支架(6)均支撑在各相导体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凸字形截面形状结构的壳体(1)以及壳体底部开口处安装的盖板(2),所述壳体(1)上半部分内腔中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安置腔体,左右两个腔体内分别安置有一个U形的上绝缘件(3),所述壳体(1)下半部分内腔中设置有两个靠压在壳体边缘的U形的下绝缘件(4),上绝缘件(3)和下绝缘件(4)内均形成用于安置U形导体(5)的U形安置槽,所述盖板(2)上安装沿壳体纵向排布的多个绝缘支架(6),每个绝缘支架(6)均支撑在各相导体下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半部分中部具有从顶部向腔体下方延伸的两片板材形成位于左右两个安置腔体之间的U形卡槽(7),所述U形卡槽(7)内安置有U形的接地导体(8)。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件(4)的内侧壁设置有支撑块(9),所述上绝缘件(3)的外侧壁下端支撑在支撑块(9)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散热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6)包括下支撑框架(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署斌
申请(专利权)人:马克威尔广州电气有限公司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