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51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底座和转换体,转换体上设有转换插头,底座上设有与转换插头适配的转换插孔,底座连接有电线;转换体为球体,转换体上方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有四个,连接部包括凹槽,凹槽内设有插孔,连接部还包括外壳,外壳铰接在凹槽的一侧;转换体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控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便于携带,具有足够多的插孔,并且具有防触电防尘的功能。

A kind of intelligent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插座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插座。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使用到各式各样的插头,但是很多地方提供的供电插座不径相同,这样经常会出现插座数量不够或插座样式不匹配的问题。目前,遇到此类问题时,人们大多都是购买新的拖线板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拖线板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有时遇到某些插孔,就算是标准拖线板也无能为力。当人们外出时,在只有一个插座供电的情况下,给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时供电,是人们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各种不同类型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匹配和插座数量不够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智能插座,现在通常指内置Wi-FI模块,通过智能手机的客户端来进行功能操作的插座,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遥控插座通断电流,设定插座的定时开关。但是,普通室内插座孔暴露在外,对电极的覆盖面积不够大,而且插座位置普遍比较低,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危险,特别的家里的小孩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用手和嘴探索世界,一旦细小手指或者导体的插入就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普通的电源保护机制是在电源短路之后发挥作用,并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便于携带,具有足够多的插孔,并且具有防触电防尘的功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底座和转换体,所述转换体上设有转换插头,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转换插头适配的转换插孔,且所述底座连接有电线;所述转换体为球体,且所述转换体上方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有四个,所述连接部包括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所述凹槽内设有插孔,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铰接在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转换体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按钮、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连接板和支撑柱,所述按钮与第一圆柱体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第一圆孔内,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第二圆孔内,且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分别与连接板的两端连接,连接板中部与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转换体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该智能插座分为了底座和转换体两个部分,转换体为球体,便于携带,且一旦底座或者转换体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故障,只需维修或者更换出现故障的部分,减少成本,底座与转换体通过转换插头和转换插孔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若底座出现故障或者外出时忘记携带,转换体与其他常见插座上的插孔也可以配合而进行正常工作。在转换体的外表面设置控制板,连接部周向设置在控制板外侧,连接部包括凹槽,凹槽内设有插孔,在凹槽的一侧铰接有外壳,智能插座不进行工作时,外壳关闭,遮住凹槽内的插孔,该外壳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防触电的作用,且连接部设有至少四个,而且转换体为球体,每两个转换体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同时进行正常工作。在转换体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控制板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按钮、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连接板和支撑柱,所述按钮与第一圆柱体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第一圆孔内,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第二圆孔内,且第一圆柱体分别与连接板的两端连接,连接板中部与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支撑柱与所述转换体连接,智能插座不进行工作时,外壳关闭,挡住插孔,需要智能插座进行工作时,按下按钮,第一圆柱体与按钮连接,按钮被按下的瞬间,第一圆柱体也向下运动,并对与之连接的连接板施加作用力,由于连接板的中间通过支撑柱与连接体连接,连接板受到作用力的一端向下运动,则连接板的另一端会向上运动,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圆柱体,因此第二圆柱体在连接板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第二圆柱体将外壳顶起,外壳被打开,将转换体与底座配合,底座上的电线通电,智能插座便进入工作状态。进一步,所述个连接部的插孔分别为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且两相插孔与三相插孔间隔设置在控制板外侧。因为适配于两相插孔和三相插孔的插头的大小不一,各有差异,将两相插孔与三相插孔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放置因两个两相插头都过大,而不能进行正常工作。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有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相同的矩形孔,该矩形孔内壁周向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圆柱体靠近自由端的外表面设有卡扣槽,所述凸起与卡扣槽配合。在矩形孔内设置该凸起与在第二圆柱体设置的卡扣槽,凸起与卡扣槽配合,是一种简单的紧固方法,类似于笔帽和笔的配合关系,可以智能插座不使用时,外壳自动打开,并且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放置小孩子触电。进一步,所述转换体内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计时模块和红外线感应器;所述转换体外表面还设有LCD显示屏,该LCD显示屏与计时模块电性连接。设置计时模块是为了在防止使用该智能插座给手机等设备充电进行充电时,充电时间过长,且另有LCD显示屏,且该LCD与计时模块电性连接,在LCD上就可以观察到智能插座的使用时长,设置红外线感应器是为了便于对智能插座的开关进行控制,可以利用遥控器进行操作,不需要使底座断电或者使底座与转换体分离而阻止智能插座的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状态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状态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转换体2,电线3,连接部5,外壳501,矩形孔502,插孔503,旋转轴504,控制板6,第二圆柱体601,按钮602,第二圆孔603,第一圆柱体604,第一圆孔605,连接板606,支撑柱6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底座1和转换体2,转换体2上设有转换插头,底座1上设有与转换插头适配的转换插孔,且底座1连接有电线3;转换体2为球体,且转换体2上方设有控制板6,控制板6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的数量至少有四个,连接部5包括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凹槽内设有插孔503,连接部5还包括外壳501,外壳501通过旋转轴504铰接在所述凹槽的一侧;该智能插座分为了底座1和转换体2两个部分,转换体2为球体,便于携带,且一旦底座1或者转换体2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故障,只需维修或者更换出现故障的部分,减少成本,底座1与转换体2通过转换插头和转换插孔503的配合而连接在一起,若底座1出现故障或者外出时忘记携带,转换体2与其他常见插座上的插孔503也可以配合而进行正常工作。在转换体2的外表面设置控制板6,连接部5周向设置在控制板6外侧,连接部5包括凹槽,凹槽内设有插孔503,在凹槽的一侧铰接有外壳501,智能插座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转换体(2),所述转换体(2)上设有转换插头,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转换插头适配的转换插孔,且所述底座(1)连接有电线(3);/n所述转换体(2)为球体,且所述转换体(2)上方设有控制板(6),所述控制板(6)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的数量至少有四个,所述连接部(5)包括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且所述凹槽内设有插孔(503),所述连接部(5)还包括外壳(501),所述外壳(501)铰接在所述凹槽的一侧;/n所述转换体(2)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孔(605)和第二圆孔(603),所述控制板(6)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按钮(602)、第一圆柱体(604)和第二圆柱体(601)、连接板(606)和支撑柱(607),所述按钮(602)与第一圆柱体(604)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604)设置在第一圆孔(605)内,所述第二圆柱体(601)设置在第二圆孔(603)内,且第一圆柱体(604)和第二圆柱体(601)分别与连接板(606)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06)中部与支撑柱(607)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柱(607)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换体(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转换体(2),所述转换体(2)上设有转换插头,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转换插头适配的转换插孔,且所述底座(1)连接有电线(3);
所述转换体(2)为球体,且所述转换体(2)上方设有控制板(6),所述控制板(6)外周向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的数量至少有四个,所述连接部(5)包括凹槽,凹槽的底部为平面,且所述凹槽内设有插孔(503),所述连接部(5)还包括外壳(501),所述外壳(501)铰接在所述凹槽的一侧;
所述转换体(2)外表面设有第一圆孔(605)和第二圆孔(603),所述控制板(6)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包括按钮(602)、第一圆柱体(604)和第二圆柱体(601)、连接板(606)和支撑柱(607),所述按钮(602)与第一圆柱体(604)连接,所述第一圆柱体(604)设置在第一圆孔(605)内,所述第二圆柱体(601)设置在第二圆孔(603)内,且第一圆柱体(604)和第二圆柱体(601)分别与连接板(606)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06)中部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几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