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雷达探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39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包括平行的绳索;车体,车体外侧设置有滑轮,车体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车体底部设置有雷达波测流仪;防掉落机构,防掉落机构包括两个卡环,绳索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卡环,车体内侧设置有两个气囊,卡环的开口一端穿过车体侧壁与气囊连接,车体上设置有两个重锤,重锤位于两个气囊之间,气囊朝向重锤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重锤与车体转动配合,每个重锤底端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重锤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塞,两个气囊塞分别对两个气囊的排气孔进行封堵,排气孔内设置有单向阀,气体可通过单向阀排出到气囊外侧,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掉落机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当绳索断裂时车体由绳索上掉落。

Hydrological radar detect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文雷达探测车
本技术涉及水文测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
技术介绍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探测装置,它包括两根绳缆,绳缆上安装有测流车。测流车包括外壳,外壳底面安装有雷达波测流仪,外壳两侧安装有主动、从动滑轮和防护环,绳缆贯穿防护环,外壳内安装有控制器、步进电机、行走驱动机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控制器与雷达波测流仪、步进电机、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相连,步进电机通过行走驱动机构控制主动滑轮的转动。这种水文雷达探测装置可实时自动监测河道流速、水位等水文参数,但是绳缆在长期的使用后容易发生断裂,导致水文探测装置容易掉落发生损坏,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防止在绳索断裂后导致探测装置掉落损坏的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包括两条平行的绳索;以及车体,所述车体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绳索滚动配合的滑轮,所述车体内侧设置有驱动所述滑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雷达波测流仪;以及防掉落机构,所述防掉落机构包括两个U型状的卡环,任一所述卡环与任一条所述绳索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卡环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上沿所述绳索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绳索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卡环,所述车体内侧沿所述绳索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气囊,所述卡环的开口一端穿过所述车体侧壁并同与所述卡环靠近的所述气囊连接,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两个重锤,所述重锤位于两个所述气囊之间,所述气囊朝向所述重锤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所述重锤与所述车体转动配合,每个所述重锤底端均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重锤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塞,两个所述气囊塞分别对两个所述气囊的排气孔进行封堵,所述排气孔内设置有单向阀,气体可通过所述单向阀排出到所述气囊外侧。进一步的是:所述车体外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卡环朝向所述车体内侧运动。进一步的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是:所述绳索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张力机构连接,所述张力机构用于对所述绳索提供张力。进一步的是:所述张力机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棘轮的转轴上,所述棘轮与所述棘爪啮合。进一步的是:所述滑轮为四个,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滑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轮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进一步的是:所述绳索的上方还设置有与所述绳索平行的保护绳,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挂钩装置,所述挂钩装置钩扣在所述保护绳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掉落机构,当绳索发生断裂时,可以使车体对绳索进行夹持,可以有效地防止当绳索断裂时车体由绳索上掉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车体外侧部分示意图;图3是防掉落机构侧视图;图4是防掉落机构俯视图;图5是车体倾斜时重锤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绳索1、车体21、滑轮22、雷达波测流仪23、卡环31、气囊32、排气孔321、气囊塞322、单向阀323、重锤33、连杆34、弹性件4、棘轮51、棘爪52、保护绳6、挂钩装置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包括绳索1、车体21和防掉落机构,具体的,绳索1包括两条,两条绳索1在水平面上平行设置,在进行水文探测工作时,将两条绳索1横跨河道两岸进行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河道的两岸固定固定桩,将绳索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桩上以使轨道保持水平。其中,车体21外侧转动配合有滑轮22,滑轮22可以设置为四个,两两为一组分别设置于车体21的相对的两侧,车体21位于绳索1上方,使滑轮22与绳索1滚动配合,所述车体21内侧设置有驱动滑轮22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等,驱动机构通过同步带、同步轮或齿轮等传动结构与至少一个滑轮22的转轴连接,滑轮22与滑轮22之间可以通过轴、同步带等同步机构连接,以使各个滑轮22能够保持同步转动,其中,车体21底部设置有雷达波测流仪23,通过车体21底部的雷达波测流仪23从而可以进行水文测试,在本申请的雷达波测流仪23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采用德国DX公司生产的雷达波测流仪23。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还包括防掉落机构,该防掉落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21外侧两端的至少两个U型状的卡环31,每一个卡环31都需与一条绳索1位于同一侧,且两个卡环31分别位于车体上沿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其中,同一条绳索1需同时穿过在车体21外侧与该绳索1位于同一侧卡环31,所述车体21内部沿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气囊32,卡环31的开口一端穿过车体21的侧壁并与车体21内侧的与该卡环31靠近的一个气囊32连接,所述车体21内侧还转动配合有至少两个重锤33,这两个重锤33位于两个气囊32之间,气囊32朝向重锤33的一面设置有排气孔321,且每个重锤33底端均铰接设置有连杆34,每个连杆34远离重锤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气囊塞322,两个气囊塞322分别用于堵塞两个气囊32的排气孔321,所述气囊32的排气孔321内安装有单向阀323,通过上述单向阀323,气体可由气囊32内排出到气囊32外侧。本申请的工作原理是,当车体21保持平稳运动时,重锤33基本处于铅直状态,此时在匀变速状态时,重锤33发生小范围浮动,重锤33的摆动范围不足以使连杆34将气囊塞322带出气囊32的排气孔321,当绳索1发生断裂时,车体21会在掉落前会随绳索1整体发生倾斜,此时由于重力原因,重锤33依旧会保持铅直状态,其中一个重锤33势必会带动连杆34和气囊塞322远离该气囊塞322所控制的气囊32,由于气体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会排出气囊32,使气囊32迅速收缩,从而带动卡环31朝向车体21内侧运动,使卡环31的闭合部靠近绳索1,对绳索1进行夹持,从而保证车体21不会从绳索1上掉落损坏。在上述基础上,为了增大夹持力,以及避免气囊32排气速度不理想而导致卡环31不能迅速夹持绳索1的问题,以及卡环31本身夹持力不足的问题,本申请还在上述车体21上固定安装有弹性件4,通过上述弹性件4对卡环31提供驱使卡环31朝向车体21内侧运动的力,优选的,所述弹性件4为弹簧,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设置于车体21外侧与卡环31的闭合部之间,在气囊32处于充气状态对卡环31进行支撑时,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气囊32处于排气状态时,弹簧则可带动卡环31朝向车体21内侧运动,从而迅速对绳索1进行夹持。此外,为了使绳索1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平,绳索1一端固定设置,其另一端与张力机构连接,所述张力机构用于对所述绳索1提供张力,具体的,该张力机构包括棘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水平平行的绳索(1);以及/n车体(21),所述车体(21)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绳索(1)滚动配合的滑轮(22),所述车体(21)内侧设置有驱动所述滑轮(22)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体(21)底部设置有雷达波测流仪(23);以及/n防掉落机构,所述防掉落机构包括两个U型状的卡环(31),任一所述卡环(31)与任一条所述绳索(1)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卡环(31)分别位于所述车体(21)上沿所述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绳索(1)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卡环(31),所述车体(21)内侧沿所述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气囊(32),所述卡环(31)的开口一端穿过所述车体(21)侧壁并同与所述卡环(31)靠近的所述气囊(32)连接,所述车体(21)上设置有两个重锤(33),所述重锤(33)位于两个所述气囊(32)之间,所述气囊(32)朝向所述重锤(3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321),所述重锤(33)与所述车体(21)转动配合,每个所述重锤(33)底端均铰接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远离所述重锤(33)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塞(322),两个所述气囊塞(322)分别对两个所述气囊(32)的排气孔(321)进行封堵,所述排气孔(321)内设置有单向阀(323),气体可通过所述单向阀(323)排出到所述气囊(32)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雷达探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水平平行的绳索(1);以及
车体(21),所述车体(21)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绳索(1)滚动配合的滑轮(22),所述车体(21)内侧设置有驱动所述滑轮(22)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体(21)底部设置有雷达波测流仪(23);以及
防掉落机构,所述防掉落机构包括两个U型状的卡环(31),任一所述卡环(31)与任一条所述绳索(1)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卡环(31)分别位于所述车体(21)上沿所述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绳索(1)穿过与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卡环(31),所述车体(21)内侧沿所述绳索(1)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气囊(32),所述卡环(31)的开口一端穿过所述车体(21)侧壁并同与所述卡环(31)靠近的所述气囊(32)连接,所述车体(21)上设置有两个重锤(33),所述重锤(33)位于两个所述气囊(32)之间,所述气囊(32)朝向所述重锤(33)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孔(321),所述重锤(33)与所述车体(21)转动配合,每个所述重锤(33)底端均铰接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远离所述重锤(33)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塞(322),两个所述气囊塞(322)分别对两个所述气囊(32)的排气孔(321)进行封堵,所述排气孔(321)内设置有单向阀(323),气体可通过所述单向阀(323)排出到所述气囊(32)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昌清高旗远赖亮宋雄李盈盈
申请(专利权)人:天宇利水信息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