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防转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0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防转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上设有通孔,通孔沿轴向分为光孔段和第一螺纹孔段,光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孔段的直径,光孔段的内壁上设有凹槽;还包括设有第二螺纹孔段的锁紧部件,锁紧部件与光孔段的过盈配合,锁紧部件与光孔段装配后形成凸起于螺母本体的第一端面的限位部分,限位部分能够卡入弹条的肢臂之间从而防止螺母相对弹条转动;第一端面的表面积大于限位部分的端面面积,使得第一端面能够扣压弹条的肢臂。该种螺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防转效果良好且无需使用垫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形防转螺母
本技术涉及螺母,尤其涉及一种变形防转螺母。
技术介绍
高铁铁路轨道施工中为了将钢轨与下部结构(枕轨、垫板)联结固定,使轨道形成稳定可靠的整体结构,常利用螺母、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并且为了使得轨道具有减震效果,在螺母下方会设置有弹条。但是,由于高铁铁路轨道震动较大,紧固件的止退防松就显得十分重要,紧固件一旦松动,就会影响到轨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公开号为CN20769995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高铁铁路轨道专用止退防松垫片、螺母和螺栓》,公开了高铁铁路轨道专用止退防松垫片和螺母的结构以及配合关系,该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凸起结构用于卡入弹条两肢臂间的间隙并防止垫片本体相对弹条发生旋转;所述垫片本体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凸起结构用于防止垫片本体与螺母或螺栓在被紧固后发生相对旋转。该种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三固定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固定凸起结构用于防止螺母本体和垫片在被紧固后发生相对旋转;所述螺母本体下端面还设置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用于铆入垫片通孔上设置的套接结构。由该技术的内容可见,该种螺母和垫片之间依靠相互配合的第二固定凸起结构和第三固定凸起结构来防转,垫片与弹条之间依靠第一固定凸起结构卡入弹条的两肢臂之间来防转,可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这些凸起结构很容易磨损,从而导致防松失效。另外,为了防止垫片的遗失,螺母本体和垫片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和套接结构,使得螺母和垫片的结构较为复杂,装配工序也较为繁琐。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防转效果良好且无需使用垫片的防转螺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防转效果良好且无需使用垫片的变形防转螺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变形防转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轴向分为光孔段和第一螺纹孔段,所述光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段的直径,所述光孔段的内壁上设有凹槽;还包括设有第二螺纹孔段的锁紧部件,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光孔段过盈配合,从而所述第一螺纹孔段和第二螺纹孔段拼合成用于与对应的固定件配合的完整螺纹孔,所述锁紧部件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部,使得所述锁紧部件能相对所述螺母本体转动而锁紧所述固定件;所述锁紧部件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光孔段的轴向长度,使得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光孔段装配后形成凸起于所述螺母本体的第一端面的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能够卡入弹条的肢臂之间从而防止所述螺母相对所述弹条转动;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限位部分的端面面积,使得所述第一端面能够扣压所述弹条的肢臂。为了能够更好地起到限位作用,所述限位部分凸起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高度H为1~5mm。限位部分凸起的高度过低,限位部分容易从弹条的上表面滑出弹条的肢臂之间,限位效果不好;凸起的高度过高则容易在剧烈的振动下,使得锁紧部件滑出光孔段。限位部分在该高度范围内,不但能在螺母具有转动趋势时较好地与弹条相抵,从而防止螺母相对弹条转动,而且使得锁紧部件不易滑出光孔段。为了获得更佳的防转效果,所述光孔段的轴向长度L与所述通孔的轴向长度L的数量关系为:0.2L≤L≤0.5.L。当光孔段的轴向长度太短,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得锁紧部件在剧烈振动下脱出光孔段;当光孔段的轴向长度较长,则过盈配合段的长度也会较长,而过盈配合会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光孔段的轴向长度过长,会大幅度降低螺母的使用寿命。经过专利技术人试验在该数值范围内的L能使得该种螺母兼具良好的防转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为了便于旋拧,所述螺母本体为矩形块。该种结构便于与现有技术中用于旋拧的工具—扳手等配合。为了进一步防转,所述螺母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能与所述弹条相抵从而防止所述螺母本体相对所述弹条转动。为了装配时无需选择特定方向,所述挡块在所述螺母本体的相对的侧面上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螺母由锁紧部件和螺母本体两部分构成,锁紧部件和螺母本体过盈配合,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当固定件与该螺母配合旋拧时,锁紧部件会沿周向相对螺母本体转动一段微小的距离,一般为0.03毫米左右,从而使得锁紧部件的螺纹的螺牙与固定件上的螺纹的螺牙互相咬合,从而增大了锁紧部件和固定件上螺牙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锁紧防转;并且由于限位部分的设置,使得螺母不易相对于弹条转动,进一步防转;另外,由于螺母本体的第一端面能够扣压弹条的肢臂,免去了垫片的使用,装配上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螺母的螺母本体与锁紧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螺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螺母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螺母本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螺母与固定件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螺母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的弹条为现有技术,弹条的结构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5934598U的中国技术《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和固定结构》中的图1,该种弹条具有U型的卡合部,且该卡合部具有相对的两条肢臂。本实施例的螺母装配时放置于该种弹条的卡合部的上方,用于扣压该卡合部的两条肢臂。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变形防转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螺母本体1上设有通孔11,其特征在于:通孔11沿轴向分为光孔段111和第一螺纹孔段112,光孔段111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孔段112的直径,光孔段1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还包括设有第二螺纹孔段21的锁紧部件2,锁紧部件2与光孔段111过盈配合,从而第一螺纹孔段112和第二螺纹孔段21拼合成用于与对应的固定件3配合的完整螺纹孔4,锁紧部件2上还设有用于与凹槽113配合的凸部22,使得锁紧部件2能相对螺母本体1转动而锁紧固定件3;锁紧部件2的轴向长度大于光孔段111的轴向长度,使得锁紧部件2与光孔段111装配后形成凸起于螺母本体1的第一端面12的限位部分23,限位部分23能够卡入弹条的肢臂之间从而防止螺母相对弹条转动;第一端面12的表面积大于限位部分23的端面面积,使得第一端面12能够扣压弹条的肢臂。本实施例的凹槽113沿轴向延伸,贯通整个光孔段111。为了便于旋拧,螺母本体1为矩形块。本实施例的凸部22的外侧壁相对于凹槽113的内壁存在微小的间隙,使得固定件3旋拧入螺纹孔4时,锁紧部件2能够相对螺纹本体1转动一段微小的距离,一般为0.03毫米左右,从而使得锁紧部件的螺纹的螺牙与固定件上的螺纹的螺牙互相咬合,从而增大了锁紧部件和固定件上螺牙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锁紧防转。为了实现锁紧部件2与光孔段111过盈配合,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防转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所述螺母本体(1)上设有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沿轴向分为光孔段(111)和第一螺纹孔段(112),所述光孔段(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段(112)的直径,所述光孔段(1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还包括设有第二螺纹孔段(21)的锁紧部件(2),所述锁紧部件(2)与所述光孔段(111)过盈配合,从而所述第一螺纹孔段(112)和第二螺纹孔段(21)拼合成用于与对应的固定件(3)配合的完整螺纹孔(4),所述锁紧部件(2)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凹槽(113)配合的凸部(22),使得所述锁紧部件(2)能相对所述螺母本体(1)转动而锁紧所述固定件(3);所述锁紧部件(2)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光孔段(111)的轴向长度,使得所述锁紧部件(2)与所述光孔段(111)装配后形成凸起于所述螺母本体(1)的第一端面(12)的限位部分(23),所述限位部分(23)能够卡入弹条的肢臂之间从而防止所述螺母相对所述弹条转动;所述第一端面(12)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限位部分(23)的端面面积,使得所述第一端面(12)能够扣压所述弹条的肢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防转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所述螺母本体(1)上设有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沿轴向分为光孔段(111)和第一螺纹孔段(112),所述光孔段(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段(112)的直径,所述光孔段(1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13);还包括设有第二螺纹孔段(21)的锁紧部件(2),所述锁紧部件(2)与所述光孔段(111)过盈配合,从而所述第一螺纹孔段(112)和第二螺纹孔段(21)拼合成用于与对应的固定件(3)配合的完整螺纹孔(4),所述锁紧部件(2)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凹槽(113)配合的凸部(22),使得所述锁紧部件(2)能相对所述螺母本体(1)转动而锁紧所述固定件(3);所述锁紧部件(2)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光孔段(111)的轴向长度,使得所述锁紧部件(2)与所述光孔段(111)装配后形成凸起于所述螺母本体(1)的第一端面(12)的限位部分(23),所述限位部分(23)能够卡入弹条的肢臂之间从而防止所述螺母相对所述弹条转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