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
,特别是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非道路四阶段法规的即将实施,法规中明确提出对柴油机尾气中的PM(颗粒物)的质量和PN(颗粒数量)同时进行控制。目前,所有后处理产品中只有DPF(微粒捕集系统)能同时对PM和PN同时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这说明今后的非道路车辆也必须加装DPF产品才能进行销售和使用。众所周知,非道路车辆体积小、空间紧凑,要求与之匹配使用的DPF产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必须做到体积小、结构紧凑。现有车辆DPF产品由于受设计边界的限制,进气腔的设计空间较小,很难保证尾气在进气腔充分混合,进而导致混合气体在载体前端面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区域气体速度和温度较高,加快区域老化速度,减少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其他区域又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载体的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通过两级旋流混合装置的设置使气体混合更加均匀,使混合气体在载体前端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体的流向依次连通的进气管(1)、进气端盖(3)、DOC封装段(4)、DPF封装段(5)、排气端盖(7)和排气管(8);/n进气管(1)内设有一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9),进气管(1)外部设有HC喷射装置(10),HC喷射装置(10)的喷出口连通进气管(1)内腔且正对于一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9)的进气端并与进气端留有间隙;/n进气端盖(3)在轴线方向上间隔设有二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12)和弥散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体的流向依次连通的进气管(1)、进气端盖(3)、DOC封装段(4)、DPF封装段(5)、排气端盖(7)和排气管(8);
进气管(1)内设有一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9),进气管(1)外部设有HC喷射装置(10),HC喷射装置(10)的喷出口连通进气管(1)内腔且正对于一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9)的进气端并与进气端留有间隙;
进气端盖(3)在轴线方向上间隔设有二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12)和弥散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9)包括固定环,固定环的周向内壁均匀布置若干个扭转的扰流片,扰流片的扭转角为45°~60°,固定环周向边沿与进气管(1)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尾气混合旋流装置(12)包括缓冲板(121),缓冲板(121)径向内侧设为球面板(122),球面板(122)上贯通开有若干通气孔(1221),缓冲板(121)径向外侧设有若干扭转的旋流叶片(123),旋流叶片(123)的扭转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盖(3)为由模具冲压而成的用于产生旋转气流的异形旋流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机尾气旋流混合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PF封装段(5)包含沿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运来,高冬雪,倪雪莉,木景坡,
申请(专利权)人: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