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置道床及其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093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置道床,包括浮置板、垫片和隔振器;所述浮置板上开设用于顶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布置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隔振器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垫片可通过所述上限位板,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并可与所述下限位板形成错位交叠,所述垫片的中部开设顶升通孔。还公开了一种适于上述浮置道床的顶升装置,包括卡接件、顶升件及驱动件;所述卡接件用于支撑所述浮置板的上限位板;所述顶升件可穿过所述垫片的顶升通孔并与所述隔振器抵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升件与卡接件发生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孔位结构,保证安装、维修快捷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A floating track bed and its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置道床及其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浮置道床及其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节能减排、降声减噪己经成为各大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但轨道交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振动与噪声问题。目前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将轨道安设于浮置道床上,浮置道床通过隔振器支承在道床基础上,浮置道床可以提供足够的惯性质量来平衡车辆产生的动荷载,只有静荷载和少量的动荷载会通过隔振器传到道床基础上。隔振器的阻尼作用能够有效减小经由浮置板传播到道床基础的振动,从而降低了噪声。浮置道床在安装或维护时,以及通过增减垫片的方式调节隔振器的初始弹性度时,通常采用顶升装置将其顶起一定的高度后作业。为实现这种顶升,现有的浮置道床会开设用于安装隔振器的安装孔位,并且在每一个隔振器安装孔位旁另外再开设用于顶升装置的安装孔位,即顶升装置和隔振器的作用方式相同,均为一端抵接道床基础,一端支撑浮置道床。双孔位的设计,会增加生产浮置道床时的工序,增加零部件,即增加制造成本,同时也会影响浮置道床的力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浮置道床及其顶升装置,采用单孔位结构,保证安装、维修快捷的同时降低了浮置道床的制造成本。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浮置道床,包括浮置板、垫片和隔振器;所述浮置板上开设用于顶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布置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隔振器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其上端支撑所述浮置板,下端抵接道床基础;所述垫片可通过所述上限位板,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并可与所述下限位板形成错位交叠,所述垫片的中部开设顶升通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适于上述浮置道床的顶升装置,包括卡接件、顶升件及驱动件;所述卡接件用于支撑所述浮置板的上限位板;所述顶升件可穿过所述垫片的顶升通孔并与所述隔振器抵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升件与卡接件发生相对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浮置道床采用单孔位结构,简化了制造工艺;浮置道床在顶升的过程中,隔振器始终被顶升装置施力压缩,相对于双孔位结构(隔振器、顶升装置通过各自独立的安装孔安装)而言,不存在隔振器因逐渐失去浮置道床作用力而发生回弹的情况,即顶升装置的顶升行程得到大幅缩短;并且为了获得必须的顶升高度(浮置道床离开隔振器的距离),在隔振器被压缩的情况下,浮置道床相对于道床基础的顶升高度变得很小,因此浮置道床在顶升过程中的整体倾斜度变化很小,这样甚至可以实现单孔位独立作业,而无需考虑为平衡浮置道床的整体倾斜度而对其他孔位的适应性顶升,大大简化了顶升操作;另外,单孔位结构使得道床基础仅需针对该孔位设置一处支撑位(仅用于支撑隔振器即可),降低了道床基础的设计及施工要求,降低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垫片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3是浮置道床与顶升装置的配合状态示意图;图4是顶升装置的卡接件置入浮置道床的安装通孔内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顶升装置的卡接件与浮置道床的上限位板卡接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浮置道床,包括浮置板110、垫片120和隔振器130。所述浮置板110上开设用于顶升的安装通孔111,所述安装通孔111内布置有上限位板112和下限位板113。所述隔振器130置于所述安装通孔111内,其上端支撑所述浮置板110,下端抵接道床基础。所述垫片120可通过所述上限位板112,置于所述安装通孔111内的所述下限位板113与所述隔振器130之间,并可与所述下限位板113形成错位交叠,所述垫片120的中部开设顶升通孔121。所述错位交叠,指的是一对形状相适应的公件与母件之间的配合,母件具有可使公件伸入或通过的孔(该孔可以是沉孔也可以是通孔),并且该孔内或孔的另一侧具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公件可旋转一定角度的需要。当公件经过母件上的孔到达所述空间内,并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与母件发生孔轴向上的抵接。具体的,所述母件上的孔可以是条形孔、三角孔、方孔、椭圆孔等,而公件可以是与母件相适应的条形、三角形、方形、椭圆形等。制造本浮置道床时,对应每一处隔振器130的安装位,仅需开设一个安装通孔111即可(即前文所述“单孔位结构”),简化了制造工艺,该安装通孔111可以采用浇筑时预留,或浇筑后钻设,或者在浇筑浮置道床时配合隔振器130外套筒形成。上限位板112和下限位板113固定安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1内,其连接强度以分别能支撑浮置道床为准。本浮置道床正常工作时,安设于安装通孔111内的下限位板113抵接在隔振器130上,或抵接在放置于隔振器130上的垫片120上,下限位板113便于隔振器130对浮置道床的支撑。维护本浮置道床时,如图3所示,上限位板112用于顶升装置对浮置道床的支撑,即顶升装置实施顶升作用时,一个力作用在上限位板112的下表面,另一个力作用在隔振器130上,即可将本浮置道床顶升起一定空间,为工人维护创造空间。调节隔振器的初始弹性度时,分别以增加垫片和减少垫片两种情况进行说明:请参照图2~图5,1)增加垫片时,先将垫片120放入安装通孔111,置于隔振器130上,然后再放入顶升装置;为配合垫片120的顺利放入,所述上限位板112和下限位板113的尺寸不得小于垫片120的尺寸;垫片120中部的顶升通孔121使顶升装置能顺利抵接隔振器130,顶升装置施加顶升力后,本浮置道床的重量逐渐作用到隔振器130上,隔振器130因此被压缩,增加的垫片120随隔振器130的压缩而下沉,直到低于下限位板113的下表面,由于垫片120与下限位板113可形成错位交叠,此时只需将垫片120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实现对下限位板113下表面的抵接,随着垫片的增加,隔振器130与下限位板113的距离增加了,即隔振器130的初始压缩量增加,其初始弹性度得到增加;2)减少垫片时,将顶升装置放入安装通孔111,并使其穿过垫片120中部的顶升通孔121与隔振器130抵接,施加顶升力使隔振器130压缩,垫片120受到的支撑力解除,旋转垫片120至解除错位交叠状态,释放顶升装置的顶升力,隔振器130回弹,使垫片120上升并通过所述下限位板113,隔振器130重新支撑起本浮置道床,此时取出顶升装置后,可以取出垫片120。为实现以上垫片的旋转,请再次参阅图2,可以在垫片120上开设偏心孔122,通过人工手持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置板、垫片和隔振器;/n所述浮置板上开设用于顶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布置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n所述隔振器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其上端支撑所述浮置板,下端抵接道床基础;/n所述垫片可通过所述上限位板,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并可与所述下限位板形成错位交叠,所述垫片的中部开设顶升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置板、垫片和隔振器;
所述浮置板上开设用于顶升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布置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
所述隔振器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其上端支撑所述浮置板,下端抵接道床基础;
所述垫片可通过所述上限位板,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隔振器之间,并可与所述下限位板形成错位交叠,所述垫片的中部开设顶升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和/或下限位板与所述浮置板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也可与所述上限位板形成错位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包括底座、弹性支撑件和顶盖;所述底座用于抵接道床基础;所述弹性支撑件一端抵接所述底座,另一端抵接所述顶盖;所述顶盖用于抵接所述下限位板或所述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置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上部设有开口的柱状容器,其内注入阻尼液;所述隔振器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和顶盖的柔性密封连接件,和与所述顶盖连接并伸入所述底座的阻尼盘;所述柔性密封连接件使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形成密封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陆建军范凌刘立周宇周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中铁宏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