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021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其中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包括设置在供电系统的一侧的第一张紧装置和设置在系留无人机的一侧的第二张紧装置;第一张紧装置设置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一出线口;第二张紧装置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第二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之间依次设置有与第二进线口具有高度差的支撑部和与支撑部具有高度差的转向部,转向部与第二出线口正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配合使用的且分别拥有不同高度线缆穿设路径的第一张紧装置和第二张紧装置实现线缆的张紧;通过将第二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设置成相互垂直,实现线缆的90度转向。

A cable tension device for tethere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中,尤其是中型系留无人机应用行业,地面供电及收放线系统和系留无人机分别集成在两个箱子中,通过搬运实现车载运输,其中箱子的重量及体积都较大,造成搬运及使用的不便利,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将地面供电及收放线系统和飞机直接整合到车厢中,去除箱体,在运输车车厢内设置有滑动导轨,使用时,将无人机通过滑动导轨移出车外的起飞点,由于供电及收放线系统在车厢的内部,此时无人机的起飞点到地面供电及收放线系统的距离在2.5m以上,另外,由于无人机多为空中作业,而车厢及滑动导轨为水平设置,线缆方向存在90度转向。目前,市面上通常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实现导线转向,但是因为线缆自身自重加之距离较远,在这段距离内线缆容易接触地面,在无人机移出车外或飞行时过程中容易导致线缆触地,造成磨损,严重时还会发生漏电等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可实现地面供电系统和系留无人机起飞点之间线缆的张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用于地面的供电系统(1)和系留无人机(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张紧装置(100),设置在所述供电系统(1)的一侧,所述第一张紧装置(100)设置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一出线口;/n第二张紧装置(200),设置在所述系留无人机(2)的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装置(200)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201),所述第二进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201)之间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线口具有高度差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具有高度差的转向部,所述转向部与所述第二出线口(201)正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用于地面的供电系统(1)和系留无人机(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张紧装置(100),设置在所述供电系统(1)的一侧,所述第一张紧装置(100)设置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一出线口;
第二张紧装置(200),设置在所述系留无人机(2)的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装置(200)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201),所述第二进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201)之间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线口具有高度差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具有高度差的转向部,所述转向部与所述第二出线口(201)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装置(100)包括转动设置的两个第一进线滚筒(106)和两个第一出线滚筒(104),两个所述第一进线滚筒(106)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线口,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滚筒(10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线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进线滚筒(106)和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滚筒(104)之间转动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滚筒(108),线缆(3)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滚筒(108)之间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高度差的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进线滚筒(106)之间的间距能够弹性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留无人机线缆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余志勇张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