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990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轿车空调,所述驱动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风扇叶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叶轮一位于中空管内部,所述中空管右端通过隔热罩与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护壳环形侧面上端连接有十字通管,所述十字通管右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连接在轿车空调上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风扇叶轮一便于对热量进行带出,并分别流动到车外、车内以及轿车空调处,节省了能源损耗,且便于通过轿车空调以及连接管道对车内进行制冷以及制热,也便于通过风扇叶轮二带动冷气流动,实现对驱动电机进行吹拂散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散热效果。

Integrated electric drive system drives ca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属于一体化电驱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能源和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各个国家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发展战略。而各国政府与整车厂商也更加关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传统燃油汽车的能耗以及污染排放已不能满足日趋严格的法规要求,从现在起到2030年左右石油能源会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必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我国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发展产业之一,然后轿车在使用中,因为环境的寒冷或炎热,一般需要使用到轿车空调来对车内进行知冷暖或制热,然而轿车空调所使用的能量来源于轿车内部的油以及电,从而造成了能量的损耗加大,降低了轿车的行驶里程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轿车空调,所述驱动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风扇叶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叶轮一位于中空管内部,所述中空管右端通过隔热罩与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护壳环形侧面上端连接有十字通管,所述十字通管右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连接在轿车空调上端。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环形侧面套装固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环形侧面等距固定有四个散热板,四个所述散热板等距固定在隔热罩内环形侧面上,实现了对驱动电机进行导热以及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内左部固定有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通过轴承套装在驱动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上,所述十字通管上端以及下端均连接有排气管道一,且十字通管上部、右部以及下部上均连接有开关阀,通过过滤网一便于对空气进行过滤,排气管道一的设计则便于将热气排出,开关阀则便于对热气的排出方向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轿车空调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从壳体下端延伸出,且连接管道下端套装有排气管道二,所述连接管道与排气管道二均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连接管道与四组排气管道二一一对应,实现了轿车空调所制冷的冷气以及制热的热气排出,并进行分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道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套装固定在转杆上,所述转杆横向设置在壳体内部,实现了空气流动带动转动叶轮转动,避免空气回流。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右端面镶嵌固定有过滤网二,所述过滤网二通过轴承套装在转杆右部上,所述转杆上套装固定有风扇叶轮二,所述风扇叶轮二位于连接管道外侧,且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出气接头,所述出气接头与排气管道三相连通,通过转杆的转动带动风扇叶轮二转动,从而带动轿车内部的空气流动,并通过排气管道三排出,实现对驱动电机进行吹拂散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面加工有凹槽,凹槽的设计便于对轿车空调的气流进行聚集,便于导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通过风扇叶轮一便于对热量进行带出,并分别流动到车外、车内以及轿车空调处,节省了能源损耗,且便于通过轿车空调以及连接管道对车内进行制冷以及制热,也便于通过风扇叶轮二带动冷气流动,实现对驱动电机进行吹拂散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提高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驱动电机、导热管、风扇叶轮一、散热板以及隔热罩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驱动电机、导热管、导热板以及隔热罩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壳体、轿车空调、连接管道有机排气管道二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风扇叶轮二的右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转动叶轮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中转动叶轮的右视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隔热罩、3-中空管、4-护壳、5-十字通管、6-排气管道一、7-开关阀、8-三通管、9-轿车空调、10-过滤网一、11-壳体、12-排气管道二、13-连接管道、14-排气管道三、15-导热管、16-散热板、17-过滤网二、18-风扇叶轮一、19-出气接头、20-风扇叶轮二、21-转动叶轮、22-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以及轿车空调9,驱动电机1左端的输出轴与风扇叶轮一18固定连接,风扇叶轮一18位于中空管3内部,中空管3右端通过隔热罩2与护壳4固定连接,护壳4环形侧面上端连接有十字通管5,十字通管5右端连接有三通管8,三通管8连接在轿车空调9上端,驱动电机1工作带动风扇叶轮一18转动,风扇叶轮一18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从而实现外界空气依次进入中空管3、隔热罩2以及护壳4内,从而对驱动电机1进行吹拂散热,并带动驱动电机1上的热量排出,随后热空气进入十字通管5内,并通过十字通管5的三个端口排出,并分别进入车外、车内以及轿车空调9入口处,实现了对车内进行加热保温,且在寒冷环境下,轿车空调9工作对热空气进行吸收,并进行制热,随后排入车内,实现了对车内进行制热的目的,且因为吸收的是热空气,从而提高了轿车空调9的制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损耗。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电机1环形侧面套装固定有导热管15,导热管15环形侧面等距固定有四个散热板16,四个散热板16等距固定在隔热罩2内环形侧面上,导热管15便于对驱动电机1上的热量进行传递,并传递给散热板16,散热板16对热量进行散发,提高了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空管3内左部固定有过滤网一10,过滤网一10通过轴承套装在驱动电机1左端的输出轴上,十字通管5上端以及下端均连接有排气管道一6,且十字通管5上部、右部以及下部上均连接有开关阀7,过滤网一10则便于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排气管道一6的设计则便于将热气排出,开关阀7则便于对热气的排出方向进行控制,在需要对车内进行保温时,打开十字通管5下部上的开关阀7,轿车空调9需要对车内进行制热时,打开十字通管5右部上的开关阀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轿车空调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1,壳体1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13,连接管道13从壳体11下端延伸出,且连接管道13下端套装有排气管道二12,连接管道13与排气管道二12均设有四组,且四组连接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轿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风扇叶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叶轮一位于中空管内部,所述中空管右端通过隔热罩与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护壳环形侧面上端连接有十字通管,所述十字通管右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连接在轿车空调上端,所述轿车空调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从壳体下端延伸出,且连接管道下端套装有排气管道二,所述连接管道与排气管道二均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连接管道与四组排气管道二一一对应,实现了轿车空调所制冷的冷气以及制热的热气排出,并进行分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轿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风扇叶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叶轮一位于中空管内部,所述中空管右端通过隔热罩与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护壳环形侧面上端连接有十字通管,所述十字通管右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连接在轿车空调上端,所述轿车空调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从壳体下端延伸出,且连接管道下端套装有排气管道二,所述连接管道与排气管道二均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连接管道与四组排气管道二一一对应,实现了轿车空调所制冷的冷气以及制热的热气排出,并进行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环形侧面套装固定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环形侧面等距固定有四个散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驱系统驱动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百战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