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79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从外到内包括非织造布防辐射层、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各层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一个整体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辐射薄膜综合利用了纳米稀土和银纤维的防辐射性能,具有防辐射性能优良、质地软、可裁剪的特点,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加工。

A rare earth anti radiation film for medical anti radiation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
本技术属于医学防辐射
,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诊断形术的普及,放射介入治疗广泛开展,在研究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工作者必不可免长时间曝露在X射线场中,X射线是一种波长为0.001~10nm的电磁波,X射线的光量子能量约为0.01~10MeV,是可见光的5000倍,高能量的X射线光子对物质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给人体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白血病、皮肤癌等后果,所以,在医学领域如何进行射线防护是关系身心健康的大事。防射线的实质是降低穿过物质层的X射线强度,通过屏蔽作用达到防X射线辐射伤害。防辐射材料的应用可以达到较好的屏蔽作用,目前常用的防辐射材料包括防辐射混凝土,铅、钢铁等重金属材料,防辐射玻璃以及防辐射橡胶和塑料等,对于医学防辐射服来讲,需要软质的防辐射材料,所以防辐射塑料薄膜是其首选品种。本技术采用纳米稀土防辐射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结合而制得一种防辐射性能良好的软质防辐射薄膜,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稀土防辐射薄膜,该防辐射薄膜综合利用了纳米稀土和银纤维的防辐射性能,是一种防辐射性能良好的软质薄膜,具有防辐射性能优良、质地软、可裁剪的特点,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加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所述防辐射薄膜的结构从外到内包括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所述各层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一个整体薄膜,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包括1~3层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层,所述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包括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4)和镶嵌在孔内的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所述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是氧化钐纳米线自中心向四周发散而形成的微米球体,所述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是氧化钐纳米颗粒分散于聚丙烯内而制成的薄膜。优选的,所述防辐射薄膜的厚度为1~10mm。优选的,所述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中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8%,所述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中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的质量百分比为5~12%,所述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中氧化钐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1~3%。优选的,所述防辐射薄膜可经过裁剪制成防辐射服。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防辐射薄膜最外层为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银纤维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性能和抗菌性能,赋予了防辐射薄膜优良的防辐射和抗菌性能;(2)本技术防辐射薄膜中间层为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将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镶嵌如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内,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是氧化钐纳米线自中心向四周发散而形成的微米球体,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纳米氧化钐在聚偏氟乙烯的分散程度和添加量,更好的发挥纳米氧化钐高效防辐射性能;(3)本技术防辐射薄膜综合利用了纳米稀土和银纤维的防辐射性能,具有防辐射性能优良、质地软、可裁剪的特点,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辐射薄膜的剖面图;图2为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非织造布防辐射层,2.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4.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5.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所述防辐射薄膜的结构从外到内包括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所述各层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一个整体薄膜,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包括2层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层,所述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包括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4)和镶嵌在孔内的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所述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是氧化钐纳米线自中心向四周发散而形成的微米球体,所述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是氧化钐纳米颗粒分散于聚丙烯内而制成的薄膜。所述防辐射薄膜的厚度为8mm,所述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中银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5%,所述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中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的质量百分比为10%,所述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中氧化钐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为2%,所述防辐射薄膜可经过裁剪制成防辐射服。本实施例防辐射薄膜最外层为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银纤维具有较好的防辐射性能和抗菌性能,赋予了防辐射薄膜优良的防辐射和抗菌性能;中间层为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将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镶嵌如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内,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是氧化钐纳米线自中心向四周发散而形成的微米球体,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纳米氧化钐在聚偏氟乙烯的分散程度和添加量,更好的发挥纳米氧化钐高效防辐射性能;本实施例防辐射薄膜综合利用了纳米稀土和银纤维的防辐射性能,具有防辐射性能优良、质地软、可裁剪的特点,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加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薄膜的结构从外到内包括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一个整体薄膜,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包括1~3层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层,所述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包括聚偏氟乙烯多孔骨架(4)和镶嵌在孔内的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所述微纳米氧化钐功能球体(5)是氧化钐纳米线自中心向四周发散而形成的微米球体,所述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是氧化钐纳米颗粒分散于聚丙烯内而制成的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应用于医用防辐射服的稀土防辐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薄膜的结构从外到内包括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聚偏氟乙烯/微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2)和聚丙烯/纳米氧化钐复合防辐射层(3)经过热压工艺形成一个整体薄膜,所述非织造布防辐射层(1)包括1~3层聚丙烯/银纤维非织造布层,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康家雄战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