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发热祛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57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包括:发热带,分为发热区以及设于发热区两侧的折叠区,所述发热区正面可拆卸的设有至少一个发热片,所述发热区背面设有折叠袋,所述折叠区可折叠至发热区背面,并收容在折叠袋内,所述折叠区正面远离发热区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粘接至发热区背面;以及祛湿套,用于收纳折叠区折叠至发热区背面的发热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发热祛湿器,适用性强。

Combined heat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发热祛湿器
本技术涉及保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祛湿产品用途单一,只能适用在人体单一部位,如专利201520224669.9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护膝、申请号99219958.1公开的一种保健护腰带等,多个祛湿产品购买成本较高,且携带和收纳都不方便,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适用性强。本技术公开的组合发热祛湿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包括:发热带,分为发热区以及设于发热区两侧的折叠区,所述发热区正面可拆卸的设有至少一个发热片,所述发热区背面设有折叠袋,所述折叠区可折叠至发热区背面,并收容在折叠袋内,所述折叠区正面远离发热区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粘接至发热区背面;以及祛湿套,用于收纳折叠区折叠至发热区背面的发热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片包括可发热的片体、连接片体的导线以及包裹片体的保护套。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一缠带,所述缠带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缠带两端的第二连接件分别粘接至保护套的两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带正面设有若干容置袋,所述发热片放置在该容置袋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祛湿套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以及双头拉链,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部分边缘相接,部分边缘通过双头拉链可分离的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祛湿套上设有至少一个内袋,用于存放中药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祛湿套一面设有用于固定祛湿套的弹力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为魔术贴,所述折叠袋内壁、发热区背面以及折叠区背面均为可粘接魔术贴的OK布所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片体由石墨烯或碳纤材料所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有充电宝,所述充电宝放置于一带有魔术贴的口袋内。本技术公开的组合发热祛湿器的有益效果是:若将发热带的折叠区折叠至发热区背面的折叠袋内,再将发热带收纳至祛湿套,此时该祛湿套可放置至人体颈部,利用发热片对颈部进行护理;若将发热带自祛湿套内取出,展开折叠区,此时发热带可正面朝内缠绕至腰部或腿部,并利用第一连接件将缠绕末端固定,利用发热片对相应部位进行加热护理。因此可根据需要适用在不同部位,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发热祛湿器的发热带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合发热祛湿器的祛湿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发热祛湿器的发热带背面及折叠后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组合发热祛湿器的发热带对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组合发热祛湿器的发热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包括发热带10和祛湿套20。请参考图1和图3,发热带10分为发热区11以及设于发热区11两侧的折叠区12。发热区11正面可拆卸的设有至少一个发热片13,发热区11背面设有折叠袋14,折叠区12可折叠至发热区11背面,并收容在折叠袋14内,此时发热带10长度变短。请参考图2,祛湿套20用于收纳折叠区12折叠至发热区11背面的发热带10。收纳发热带10的祛湿套20可放置至人体颈部,利用发热片13对颈部进行加热护理。请参考图1和图3,折叠区12正面远离发热区11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121,第一连接件121可粘接至发热区11背面。此时发热带10可正面朝内缠绕至腰部或腿部,并利用第一连接件121将缠绕末端固定,利用发热片13对相应部位进行加热护理。其中,发热带10正面设有若干容置袋,发热片13放置在该容置袋内。第一连接件121为魔术贴,折叠袋14内壁、发热区11背面以及折叠区12背面均为可粘接魔术贴的OK布所制。请参考图5,发热片13包括可发热的片体、连接片体的导线131以及包裹片体的保护套132。其中,导线131可连接至充电宝供电,充电宝放置于一带有魔术贴的口袋内,该口袋可以粘连在发热片13上。保护套132也为OK布所制,用于避免发热的片体与人体直接接触,该片体由石墨烯或碳纤材料所制。该组合发热祛湿器还包括一缠带30,缠带30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件31,缠带30两端的第二连接件31分别粘接至保护套132的两侧。使用时将该发热片13放置于颈部相应位置,利用缠带30将发热片13固定在颈部,或者将该发热片13放置于膝盖或眼部,并利用缠带30将发热片13固定。其中,该第二连接件31为魔术贴。请参考图2,祛湿套20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以及双头拉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部分边缘相接,部分边缘通过双头拉链可分离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呈矩形,二者一边相接,另外三边通过双头拉链连接,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一侧开口,特殊情况下,用于放置需保温的物品,也可设计成对侧开口,用于手部的保暖。祛湿套20上设有至少一个内袋,用于存放中药包。祛湿套20一面设有用于固定祛湿套20的弹力带21,以将该祛湿套20固定在座椅等位置。请参考图4,上述方案中,发热带10还可通过对折降低宽度,减少宽度方向与人体的空隙,提高与人体的贴合度,此时该发热片可放置在该折叠后的折叠袋内。本技术的组合发热祛湿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相应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热片13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以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还预留了隔热防护层、海绵状消毒灭菌层、带按摩功能的电动按摩模块、电磁疗模块、电脉冲模块、热灸模块等组合在祛湿套20上方便升级使用。本技术公开的组合发热祛湿器,若将发热带10的折叠区12折叠至发热区11背面的折叠袋14内,再将发热带10收纳至祛湿套20,此时该祛湿套20可放置至人体颈部,利用发热片13对颈部进行护理;若将发热带10自祛湿套20内取出,展开折叠区12,此时发热带10可正面朝内缠绕至腰部或腿部,并利用第一连接件121将缠绕末端固定,利用发热片13对相应部位进行加热护理。因此可根据需要适用在不同部位,适用性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热带,分为发热区以及设于发热区两侧的折叠区,所述发热区正面可拆卸的设有至少一个发热片,所述发热区背面设有折叠袋,所述折叠区可折叠至发热区背面,并收容在折叠袋内,所述折叠区正面远离发热区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粘接至发热区背面;以及/n祛湿套,用于收纳折叠区折叠至发热区背面的发热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发热祛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带,分为发热区以及设于发热区两侧的折叠区,所述发热区正面可拆卸的设有至少一个发热片,所述发热区背面设有折叠袋,所述折叠区可折叠至发热区背面,并收容在折叠袋内,所述折叠区正面远离发热区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粘接至发热区背面;以及
祛湿套,用于收纳折叠区折叠至发热区背面的发热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发热祛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包括可发热的片体、连接片体的导线以及包裹片体的保护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发热祛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缠带,所述缠带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缠带两端的第二连接件分别粘接至保护套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发热祛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带正面设有若干容置袋,所述发热片放置在该容置袋内。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开放冯朝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