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懿专利>正文

一种电源开关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9234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开关及其操作方法,属于电源连接器件技术领域。一种电源开关,包含连接杆、第一电极基座和第二电极基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源闭合或断开部分接触面积大,闭合或断开动作时间短,且闭合或断开部分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时避免了电源开关闭合时空气被电离产生火花,提高了电源开关使用的安全性。

A power switch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开关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连接器件
,特别是一种电源开关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用电器不断被开发利用,而用电器工作需要电能。从而电源开关的使用非常广泛,市场上存在各种类型的电源开关,例如机械式、电磁式和半导体。机械式电源开关由于成本最低,从而应用最多,尤其是100伏~400伏的交流电源。机械式电源开关的特点是需要接通的两个电极在物理上接触和分离。在多数情况下,电极形状是不规则的,譬如闸刀式开关和弹片式开关。这种电极造成接触点附近的电场分布不均匀,局部电场强度过大。经常引起周围空气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火花。由此带来两个严重的隐患。一个是火花可能会引起消防事故,甚至引爆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另一个是电离火花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而烧结接触点,同时烧结的部分会增加电阻导致接触点过热而形成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开关及其操作方法,减少电极接触时的高场强区域,隔离电极接触面和外界空气,缩短电极导通或断开的时间。从而消除由于火花引起的用电安全隐患或事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开关,包括连接杆、电极基座,所述电极基座包括第一电极基座和第二电极基座,所述连接杆包括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左上方到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的斜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左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大,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接触紧密逐渐变为相互脱离;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右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小,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相互脱离逐渐变为接触紧密。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包含第一绝缘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绝缘体下表面贴合的第一导体片,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包含第二绝缘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导体片。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杆的所述两个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长方形。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连接单元,每一所述电极连接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与所述第二导体片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一电极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与所述第一导体片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电极直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右方,所述第一电极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右端相对布置,使得所述连接杆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二端部逐渐靠近直至触及所述第一电极。优选的,当所述电极连接单元为多个时,任意两个所述电极连接单元之间绝缘。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面上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连接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固定安装第一铁块,所述第一铁块左方固定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杆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固定安装第二铁块,所述第二铁块右方固定第二磁铁。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面上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连接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固定安装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左方固定第一铁块,所述连接杆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固定安装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右方固定第二铁块。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面上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连接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固定安装第三磁铁,所述第三磁铁左方固定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杆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固定安装第四磁铁,所述第四磁铁右方固定第二磁铁。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的两端及中部各有一段设置为第一平行导带,所述第一平行导带长度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的两端及中部各有一段设置为第二平行导带,所述第二平行导带长度在左右方向上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上表面的所述第一平行导带相对布置;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的两端及中部各有一段设置为第三平行导带,所述平行导带长度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的两端及中部各有一段设置为第四平行导带,所述第四平行导带长度在左右方向上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下表面的所述第三平行导带相对布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开关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初始状态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斜面部分紧密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处于导通状态;拉动所述连接杆左侧端部,所述连接杆向左移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斜面部分逐渐相互脱离,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空隙增大,当所述连接杆静止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断开,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处于断开状态;推动所述连接杆左侧端部,所述连接杆向右移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斜面部分逐渐相互靠近,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空隙减小,当所述连接杆静止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导通,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处于连通状态。另外一种电源开关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铁块吸在第一磁铁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弹簧不变形,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断开,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也处于断开状态;向右推动所述弹簧,所述弹簧逐渐压缩,此时所述连接杆没有位移,继续压缩所述弹簧,当所述弹簧弹力大于所述第一磁铁对所述第一铁块的吸引力时,所述连接杆瞬间脱离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块吸附在所述第二磁铁上,所述连接杆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下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连接杆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上表面紧密接触,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导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开关,包括连接杆、电极基座,所述电极基座包括第一电极基座和第二电极基座,所述连接杆包括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左上方到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n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n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的斜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n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左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大,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接触紧密逐渐变为相互脱离;/n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右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小,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相互脱离逐渐变为接触紧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开关,包括连接杆、电极基座,所述电极基座包括第一电极基座和第二电极基座,所述连接杆包括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和所述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左上方到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
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
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为左下方到右上方的斜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斜面且与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斜面且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相对布置,
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左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大,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接触紧密逐渐变为相互脱离;
当所述连接杆本体逐渐向右移动时,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的下表面之间和/或所述连接杆本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空隙并且空隙逐渐变小,从而使得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之间由相互脱离逐渐变为接触紧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基座包含第一绝缘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绝缘体下表面贴合的第一导体片,所述第二电极基座包含第二绝缘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导体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杆的所述两个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长方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极连接单元,每一所述电极连接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基座与所述第二导体片电连接,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基座与所述第一导体片电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电极直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二端部右方,所述第一电极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右端相对布置,使得所述连接杆向右移动时,所述第二端部逐渐靠近直至触及所述第一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单元为多个时,任意两个所述电极连接单元之间绝缘。


6.如权利要求2、3、5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面上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连接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以及
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固定安装第一铁块,所述第一铁块左方固定第一磁铁,所述连接杆本体右侧的第二端部固定安装第二铁块,所述第二铁块右方固定第二磁铁。


7.如权利要求2、3、5任一项所述的的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面上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为所述连接杆本体的长度方向,以及
所述连接杆本体左侧的第一端部固定安装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懿
申请(专利权)人:陈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