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二维码及其认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9137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认证系统,至少包括贴附在输液袋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扫描器以及避光输液袋,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所述认证系统将所述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电压参数从与所述调光层的第一折射率相对应的初始值,以所述电压参数的变化速率与不同电压参数的驱动维持时间呈反比的方式,逐渐增大至与所述调光层的第二折射率相对应的所述目标电压参数,以在满足所述调光层中的介质实现稳态所需的驱动维持时间的基础上最小化所述认证系统的扫描识别时间。

A QR code and its authentication system authenticated by opaque med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二维码及其认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二维码及其认证系统。
技术介绍
医院信息化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迅猛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医疗数据,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分散在多个环节和不同的部门级的信息系统中,而分散开的系统不能互相连通,大量的医疗数据无法共享。传统的手工数据采集方式(或称核对机制)完全依靠人工核对,需要口头询问患者姓名、住院号、输液标签核对,会因患者未听清或言语不清,出现错误应答,盲目接受别的患者的输液,造成差错。医院大量的医疗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身份识别和样品识别。其中,身份的识别主要指的是对患者身份的识别,而样品的识别主要包括了对药物、设备及检验标本方面的识别。医院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QuickResponseCode,简称QRCode)扫描技术,实现了对大量医疗数据的有效识别,并减少了医疗数据系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因而优化了医院的业务流程,并大幅度提高了其管理效率。医护用可以通过手持设备(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扫描QRCode,查看医嘱信息是否和患者的身份以及药物是否一致,患者在接受输液、更换输液、拔除输液前,扫描患者身份QRCode与输液标签QRCode匹配,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鉴别,即可进行操作,确保输液处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中。摒弃了传统的人工判断以及鉴别,加强输液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了用药错误现象,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由原来的双人核对、执行,变成人与智能手机进行医嘱核对、执行等提醒功能。在当下,护理人员非常紧缺,QRCode的临床应用相对减少人力的浪费,以更好的合理安排人员,实现目标管理。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患者会了解到PDA机的一些功能及作用。从患者角度出发,患者在了解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享受到患者知情的权益。而一些高科技的应用,使患者感觉自己的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于此同时患者的配合程度提高了,患者参与到治疗中来,而护患之间的交流于沟通,因有了共同的话题,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了表现。条形码识别原理最初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条形码识别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为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之一,不仅输入速度快,而且可靠性高,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中,Q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QRCode是DOI(DigitalObjectUniqueIdentifier,数字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医院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QRCode扫描技术来识别患者的身份。入院期间,患者需戴上印有QRCode的腕带,此QRCode中不仅包含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及住院号码,还含有其入院诊断及过敏药物名称等多种信息。此类信息主要取自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并通过打印形成了标签腕。一经佩戴,除非治疗需要,否则不可取下,以便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正确识别。QRCode扫描技术同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可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出院的整个过程进行准确的处理。由于QRCode技术具有较强的自动识别能力及相当快的处理速度快,患者在诸如药品发放、标本采集及输液等多个看病环节均无需再次进行登记,因此,避免了人为失误的产生,并有效确保了信息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有些药物(如对氨水杨酸钠、舒致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抗真菌类药物、硝普钠、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化疗药物等)见光易分解、变质、变色和降低药效,有的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药物平时被封装在深色的容器中,实现避光保存,然而在输液时,通过配液注入输液袋中,由于输液袋都是无色透明的,因此需要在避光的状态下静脉注射使用,但对输液袋进行遮蔽后,这也给医务人员随时观察正在滴注的输液瓶中液体量带来困难,护士无法对输液袋进行签字,同时输液袋的药量不便于查看,使用不便。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744158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避光输液袋用遮光罩,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上端敞口处相对设有两条连接带,两条连接带通过前侧的锁扣相连,所述连接带的上表面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上端面固定有挂钩,所述袋体下端面的通孔上设有安装套,所述袋体的前侧面中部设有观察窗,该避光输液袋用遮光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袋体对输液袋进行遮蔽,输液袋的瓶塞穿过安装套裸露至袋体的下侧,检测装置对整体的重量进行检测,当药液快用完的时候通过警报器进行提示,便于护士及时的换药,避免频繁的查看,观察窗方便护士的查看和签字,同时配以可调节的遮挡布,保证袋体遮光的封闭性,卡槽用来放置患者的资料。公开号为CN20634269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避光输液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在袋体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下方设置挂孔,在袋体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出液口呈上大下小的V形,在所述的袋体一侧设有扫描窗,所述的扫描窗位置与输液袋二维码标签的粘贴位置相对应,在袋体的另一侧设有观察窗,用于观察药物的剩余量;在所述的扫描窗和观察窗上均设有遮光帘,所述的遮光帘下端通过粘扣与袋体连接,在所述的袋体顶部开口处设有凹凸扣,所述的凹凸扣位于挂孔下方。该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便于观察和扫描,而且有利于输液袋内药物的用尽,能够充分满足需要避光的滴注药物的安全顺利使用。现有技术中如上述专利针对避光药物的输液过程,其设计目标均在于解决输液时如何同时保证药物信息的获取与避光药物的安全的问题,均未考虑到实际输液过程中二维码信息获取难度大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具体地:由于在实际使用时,为保证避光输液袋的可重复使用,携带有药物信息的输液二维码标签往往是贴附在作为内袋的输液袋上的,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透过避光输液袋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或是取出装有药物的输液袋扫描后再重新套接避光输液袋。其中,当医护人员是透过避光输液袋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时,虽然避光输液袋呈半透明状,但由于其反光度太高,因此条码表面复盖有避光输液袋时,虽然医护人员目视可以看到条码所在位置,但是在此类如反光度过高的情况下条码扫描仪/条码扫描枪无法识读,因此实际使用中,往往要求医护人员手动地紧贴内外层袋体,以提高内层上二维码的可识读程度;其中,当医护人员是在取出装有药物的输液袋,对袋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后再重新套接避光输液袋时,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先将输液袋从输液支撑架上拆下来,打开避光输液袋并取出输液袋,使用条码扫描仪/条码扫描枪扫描二维码后,再将输液袋套接回避光输液袋内,继而将避光输液袋放置在输液支撑架上。并且,由于医护人员的理解差异问题,在使用扫描装置时并不清楚具体如何把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认证系统,至少包括贴附在输液袋(1)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二维码扫描器(4)以及避光输液袋(3),所述避光输液袋(3)用于对其内部进行避光处理且使得位于其内部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呈难识别状态,其特征是,所述避光输液袋(3)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包括调光层(10),/n所述认证系统根据由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到的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难识别状态而改变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向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施加的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电压参数,使所述调光层(10)的光学折射率从二维码难以被识别的第一折射率切换转变至二维码能够被识别的第二折射率,其中,/n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时,所述认证系统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当前的环境光照强度,所述认证系统通过将所述环境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进行比对以动态地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内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并基于所述主补光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向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施加的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目标电压参数,/n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所述认证系统将所述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电压参数从与所述调光层(10)的第一折射率相对应的初始值,以所述电压参数的变化速率与不同电压参数的驱动维持时间呈反比的方式,逐渐增大至与所述调光层(10)的第二折射率相对应的所述目标电压参数,以在满足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实现稳态所需的驱动维持时间的基础上最小化所述认证系统的扫描识别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不透明介质认证的认证系统,至少包括贴附在输液袋(1)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二维码扫描器(4)以及避光输液袋(3),所述避光输液袋(3)用于对其内部进行避光处理且使得位于其内部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呈难识别状态,其特征是,所述避光输液袋(3)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包括调光层(10),
所述认证系统根据由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到的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难识别状态而改变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向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施加的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电压参数,使所述调光层(10)的光学折射率从二维码难以被识别的第一折射率切换转变至二维码能够被识别的第二折射率,其中,
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时,所述认证系统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当前的环境光照强度,所述认证系统通过将所述环境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进行比对以动态地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内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并基于所述主补光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向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施加的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目标电压参数,
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所述认证系统将所述驱动电压的至少一个电压参数从与所述调光层(10)的第一折射率相对应的初始值,以所述电压参数的变化速率与不同电压参数的驱动维持时间呈反比的方式,逐渐增大至与所述调光层(10)的第二折射率相对应的所述目标电压参数,以在满足所述调光层(10)中的介质实现稳态所需的驱动维持时间的基础上最小化所述认证系统的扫描识别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输液袋(1)套接至所述避光输液袋(3)内,所述输液袋(1)的内部用于承载避光药物(5),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分别置于所述调光层(10)两侧的两个导电基底层(9),所述调光层(10)能够用于切换所述多层结构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其中,所述认证系统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基于目视确定位于所述避光输液袋(3)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9)以形成闭合回路,以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对准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时,能够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生成的电压控制指令调节其输出的驱动电压参数,并且,
在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对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9)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时,所述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光透过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导向功能,满足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位于该标签区域内部的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能够以其短时可见的方式被位于该标签区域外部的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
在完成所述识别过程且断开所述驱动电压输出端(11)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9)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时,所述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所述第二光透过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选择性通过功能,从而使得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恢复至难以被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的难识别状态。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认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避光输液袋(3)的边缘部分上以部分延伸出所述避光输液袋(3)的方式分别固定有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所述第一电极片(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片(7)的一端分别与至少一个导电基底层(9)相连接,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上设置有沿扫描器壳体的一端引出的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扫描器壳体内部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和夹持部件(8)相接,以此能够通过所述夹持部件(8)同时附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片(6)与所述第二电极片(7)上的方式,使得所述驱动电压输出端(11)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9)之间形成闭合回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认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认证系统中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对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2)进行认证的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
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时,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当前的环境光照强度,并对所述环境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进行比对,动态地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内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
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对应于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图像,以动态地小幅度校正所述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的方式进行快速扫描识别;
其中,当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无法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基于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所述方案集合中调取选择评分最高的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以选择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的处理能力特征为代价的方式进行再次扫描识别;
当所述二维码扫描器(4)无法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重新评估确定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所述方案集合中调取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重新获取对应于所述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图像并进行再次扫描识别,获得扫描结果。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认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认证系统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冉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