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892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首先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以封闭向所述第一施工井排水的输入管道,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在引导块的端连接软管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移动,并移动到管体的坍塌位,引导块将坍塌位撑起,向塌陷位周边的土层中土壤加固浆料,土壤加固浆料为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待加固浆料固化后,继续牵引引导块,将软管置于管体内并完全覆盖坍塌位,使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从而对管体的坍塌位进行密封修复,整个过程无需开挖地面,对环境、交通的影响小,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上世纪末,化学建材管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排水管道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最大口径直径可达1m甚至更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多数化学建材管出现变形、破裂甚至塌陷等结构性缺陷。该结构性缺陷导致原有管道过流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管道过流能力,进而造成城市内涝灾害,严重时还将导致路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填海及填湖地区多为软弱地层,该类缺陷更加明显。针对检测出的管道变形、塌陷问题,目前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开挖修复更换管道和内插管两种方法。开挖修复更换管道对社会、交通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旨在解决开挖修复更换管道对社会、交通影响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以封闭向所述第一施工井排水的输入管道;步骤2: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在引导块的端连接软管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移动,并移动到管体的坍塌位,引导块将坍塌位撑起;步骤3:向塌陷位周边的土层中土壤加固浆料,土壤加固浆料为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步骤4:待加固浆料固化后,继续牵引引导块,将软管置于管体内并完全覆盖坍塌位,使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步骤2中: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前,先勘察管体,确定坍塌位的位置及坍塌位的长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软管为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一个充气囊,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后,向充气囊充气以使充气囊紧贴所述输入管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引导块的前端为半球形结构,且所述引导块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第一固定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引导块包括引导头、连接柱和尾柱,引导头为半球形结构,且所述引导头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槽相匹配的一个第一螺纹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尾柱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柱,所述尾柱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引导头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绑定有一个第一牵引绳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绑定有一个第二牵引绳的一端,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还包括步骤5:在管线压力1.0-1.5倍的压力下进行压力测试,并保压12小时,确保无泄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一施工井的顶部的边沿处安装有一个放卷滑轮,所述放卷滑轮上绕卷有所述软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第二施工井的顶部的边沿处安装有一个收卷滑轮,所述收卷滑轮用于收卷所述第一牵引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首先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以封闭向所述第一施工井排水的输入管道,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在引导块的端连接软管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移动,并移动到管体的坍塌位,引导块将坍塌位撑起,向塌陷位周边的土层中土壤加固浆料,土壤加固浆料为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待土壤加固浆料固化后,继续牵引引导块,将软管置于管体内并完全覆盖坍塌位,使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通过在管体的坍塌位的一侧的施工井处安装用于封闭输入管道的挡板,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坍塌位的位置,方便后续的管道修复工作,通过设置用于撑起坍塌位的引导块,将引导块在管体内牵引以坍塌位,并且引导块的后端连接一个软管,软管用于与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从而对管体的坍塌位进行密封修复,整个过程无需开挖地面,对环境、交通的影响小,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1-管体、2-坍塌位、3-第一施工井、4-第二施工井、5-输入管道、6-输出管道、7-引导块、701-引导头、702-连接柱、703-尾柱、704-第一螺纹槽、705-第一螺纹柱、706-第二螺纹槽、707-第二螺纹柱、708-第一固定环、709-第二固定环、8-软管、9-第一牵引绳、10-挡板、11-充气囊、12-第一滑轮、13-第二滑轮、14-放卷滑轮、15-收卷滑轮、16-第二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管体1的坍塌位2一侧的第一施工井3内安装挡板10,以封闭向第一施工井3排水的输入管道5。其中,挡板10的一侧面上固定有一个充气囊11,管体1的坍塌位2的两侧分别为输入管道5和输出管道6,在管体1的坍塌位2一侧的第一施工井3内安装挡板10后,向充气囊11充气以使充气囊11紧贴输入管道5,充气囊11在充满后为半球形结构,从而对输入管道5进行有效封闭,避免输入管道5内的水输入到第一施工井3内和管体1内,减少对管道修复工作的影响,且充气囊11连接一个充气管,充气管的一端穿过挡板10并伸出第一施工井3,并且充气囊11可以通过手动气筒进行充气,也可以利用气泵充气。步骤2:先勘察管体1,确定坍塌位2的位置及坍塌位2的长度,将引导块7从第一施工井3放入管体1内,在引导块7的端连接软管8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7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4移动,并移动到管体1的坍塌位2,引导块7将坍塌位2撑起。其中,引导块7的前端为半球形结构,且引导块7的前端固定有一个第一固定环708,引导块7包括引导头701、连接柱702和尾柱703,引导头701为半球形结构,且引导头70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704,连接柱702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螺纹槽704相匹配的一个第一螺纹柱705,连接柱70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706,尾柱703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二螺纹槽706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柱707,尾柱703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709,第一固定环708固定在引导头701上,第一固定环708上绑定有一个第一牵引绳9的一端,第二固定环上绑定有一个第二牵引绳16的一端,第二牵引绳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软管8的一端,第二施工井4的顶部的边沿处安装有一个收卷滑轮15,收卷滑轮15用于收卷第一牵引绳9。半球形结构引导头701能够有效地撑起坍塌位2,并且能够顺畅的在管体1内移动,引导块7为可拆卸的结构,并且连接柱702可以设置有多个以适应更长的坍塌区域,安装时将多个连接柱702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然够将引导头701和尾柱703分别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以封闭向所述第一施工井排水的输入管道;/n步骤2: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在引导块的端连接软管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移动,并移动到管体的坍塌位,引导块将坍塌位撑起;/n步骤3:向塌陷位周边的土层中土壤加固浆料,土壤加固浆料为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n步骤4:待加固浆料固化后,继续牵引引导块,将软管置于管体内并完全覆盖坍塌位,使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以封闭向所述第一施工井排水的输入管道;
步骤2: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在引导块的端连接软管的一端,然后牵引引导块的前端,向第二施工井移动,并移动到管体的坍塌位,引导块将坍塌位撑起;
步骤3:向塌陷位周边的土层中土壤加固浆料,土壤加固浆料为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
步骤4:待加固浆料固化后,继续牵引引导块,将软管置于管体内并完全覆盖坍塌位,使所述软管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并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引导块从第一施工井放入管体内前,先勘察管体,确定坍塌位的位置及坍塌位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一个充气囊,在管体的坍塌位一侧的第一施工井内安装挡板后,向充气囊充气以使充气囊紧贴所述输入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牵引式非开挖时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块的前端为半球形结构,且所述引导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