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85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式坐便器,包括便盆,该便盆底部设有排污口,该排污口连接排污管道,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该便盆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偏移,该排污管道顺着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后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朝靠拢所述中心线一侧盘回来。由于该排污管道先是偏离便盆中心线向后延伸,经过其顶点之后再盘回中心线位置,相比于现有直线朝后延伸设置C型排污管道的方式,该排污管道在空间上错开高置,充分利用了该便盆后侧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小该排污管道的整体高度,从而极大地减小该便盆的高度,使坐便器的高度做得更小,获得更小的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式坐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坐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式坐便器。
技术介绍
坐便器排污管道的结构呈C形状,前端设置存水弯头,中间设置虹吸弯头,尾端设置排污口,虹吸弯头的高度最大,也就是排污管道从存水弯头开始直线朝后斜向上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直线朝前斜向下延伸。这样的结构,整个排污管道设置在一个竖直平面内,排污口大体上位于存水弯头的正下方,排污管道自身的高度较大,使得坐便器的高度较大,不适合儿童使用。即便是带升降功能的坐便器,由于排污管道占用了较大的高度空间,就算将坐便器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因此受到排污管道的限制,坐高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虹吸式坐便器,减小坐高,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虹吸式坐便器,包括便盆,该便盆底部设有排污口,该排污口连接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该便盆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偏移,该排污管道顺着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后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朝靠拢所述中心线一侧盘回来。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相比于现有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沿中心线向后设置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排污口与中心线形成夹角,由于该排污管道先是偏离便盆中心线向后延伸,经过其顶点之后再盘回中心线位置,因此,相比于现有直线朝后延伸设置C型排污管道的方式,该排污管道在空间上错开设置,充分利用了该便盆后侧的横向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小该排污管道的整体高度,从而极大地减小该便盆的高度,使坐便器的高度做得更小,获得更小的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虹吸式坐便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的便盆的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的便盆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沿中心线方向剖面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沿排污口方向剖面的示意图。图7绘示了图1所示虹吸式坐便器的活动架的俯视图。图8绘示了图1当中活动架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虹吸式坐便器包括便盆10,该便盆10底部设有排污口11,该排污口11连接排污管道12,该排污口11开口方向朝该便盆10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偏移(图3当中朝右侧偏移),该排污管道12顺着该排污口11的开口方向朝后斜向上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朝向靠拢所述中心线的方向斜向下延伸,盘回至所述中心线附近。该排污管道12以其顶点为界分为两部分,错开设置,该排污管道12尾端开口和排污口11在水平面上可以错开较大的横向距离,上下不重叠,这样就可以减小该排污管道12的整体高度。具体地,将该排污管道12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很明显,前部分在所述中心线一侧,后部分又迂回到中心线位置上并挨在前部分朝向中心线的侧边,这样排污管道12的出口仍然还是在中心线附件,可以更好地适配现有的安装需求。优选地,该排污管道12包括依次连接的存水弯121、上升段122、虹吸弯123、下降段124,当然该存水弯121连通排污口11,从俯视方向上看,该下降段124与该上升段122左右排布,中间通过该虹吸弯123进行连接,这样该排污管道12的高度基本上取决于该上升段122和虹吸弯123的高度,而下降段124在上升段122一侧,不会占用到高度方向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减小便盆10的高度。为了方便制造生产,将下降段124从便盆10上分离出来,也就是下降段124单独生产,排污管道12的其他部分与便盆10一体烧结成型,该下降段124通过接头与该虹吸弯123下端的开口对接。本实施例当中,该排污口11偏离该中心线18度,优选10-30度。该排污管道12的末端连接波纹管80,方便进行安装,特别是,该波纹管80底部的开口偏心设计,这样可以适应更多安装要求。优选地,该便盆10底部下沉设有填水槽13,该排污口11开设在该填水槽13后侧的侧壁上,该填水槽13前侧的侧壁上设有冲水孔14。排污时,该冲水孔14喷水,将污物冲入排污管道12,具有更好的冲洗效果。该便盆可以应用在普通的坐便器上,也可以应用在带升降功能的坐便器上。为了让坐便器具有升降的功能,所述虹吸式坐便器还包括托住该便盆的活动架20、底座30及电机40。该底座30是顶面敞开的壳状结构,该便盆10底部穿过该活动架20的让位孔伸入该底座30当中,该底座30内部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螺孔32,该活动架20下方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螺杆21,该螺杆21与该螺孔32一一对应螺接。该螺杆21的上端伸出该活动架20的上表面并套接从动齿轮22。该电机40安装在该活动架20的下方,该电机40的输出轴伸出该活动架的上表面并套接主动齿轮42,所述主动齿轮42和所述从动齿轮22设置在同一高度的平面上,即都是转动设置在该活动架20的上表面。还包括传送带50,该传送带50绕过该主动齿轮42和所有的从动齿轮22,该主动齿轮42通过该传送带50驱动所有的从动齿轮22同步转动。工作时,该电机40驱动该主动齿轮42旋转,通过该传送带50带动四个从动轮22旋转,由于该螺杆21连接该从动齿轮22,因此该螺杆21随该从动齿轮22同步转动,旋进或者旋出该螺孔32,旋进时该螺杆21下降,从而该活动架20和便盆10也一起下降,旋出时该螺杆21上升,从而该活动架20和便盆10也一起上升。利用电机40带动螺杆21旋转进行升降,由于螺杆21枢接在活动架20上,因此螺杆21升降的同时就带动活动架20升降,最终使便盆10升降。由于电机40上方连接的主动齿轮42和螺杆21上方连接的从动齿轮22高度相同,并且通过一根传送带50进行连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占用的空间高度,使坐便器自身的高度得到减小,当坐便器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可获得较低的坐高。优选地,该下降段124与该活动架20之间连接有支撑件26,能够防止便盆10升降过程中造成下降段124松动。优选地,还包括张紧轮60,该活动架20的上表面设有可直线滑动的轮框23,该张紧轮60可转动的安装在该轮框23上并压住该传送带50。采用一根传送带50来带动所有的从动齿轮22,长度长,该张紧轮60保证了该传送带50处于张紧状态,并且可以移动该张紧轮60来调节该传送带50的张紧程度。特别是,该活动架20上表面设有螺母24,一螺栓25旋过该螺母25并顶住该轮框23,这样转动该螺母25就可以推动该轮框23向前移动,调节方便。优选地,该活动架20上表面设有滑槽,该轮框23与该张紧轮60由枢轴串接,该枢轴的下端滑动设置在该滑槽当中。优选地,该底座30内部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空心柱34,该空心柱34的顶面设有螺母36,所述螺孔32是该螺母36的螺孔。该底座30内左侧、右侧的两个螺母36分别通过连接板38连接在一起,该连接板38锁接在该底座30上。该空心柱34对该螺杆21进行让位,不需要设置螺纹孔,成型容易。优选地,该电机40位于该活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虹吸式坐便器,包括便盆,该便盆底部设有排污口,该排污口连接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该便盆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偏移,该排污管道顺着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后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朝靠拢所述中心线一侧盘回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虹吸式坐便器,包括便盆,该便盆底部设有排污口,该排污口连接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该便盆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偏移,该排污管道顺着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后延伸,经过顶点之后再朝靠拢所述中心线一侧盘回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管道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分在所述中心线一侧,后部分挨在前部分朝向中心线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存水弯、上升段、虹吸弯、下降段,从俯视方向上看,该下降段与该上升段左右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该下降段通过接头与该虹吸弯下端的开口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该排污口的开口方向与该中心线的夹角是10-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该便盆底部下沉设有填水槽,该排污口开设在该填水槽后侧的侧壁上,该填水槽前侧的侧壁上设有冲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住该便盆的活动架、底座及电机,该底座是顶面敞开的壳状结构,该便盆底部穿过该活动架的让位孔伸入该底座当中,该底座内部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螺孔,该活动架下方左右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螺杆,该螺杆与该螺孔一一对应螺接,该螺杆的上端伸出该活动架的上表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爵能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