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67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位于底部的若干根支撑腿,支撑腿底端设置有脚轮,支撑架包括若干层支撑板,每层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每个支撑板顶部均设置有笼体,每个支撑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运输组件,运输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支撑板的运输主板,运输主板一端铰接支撑板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运输副板,运输主板与运输副板顶面连接有防护栏,且防护栏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可提高抓禽效率、降低残次率,增加效益,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

A transport device for cage poul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禽类养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禽类养殖业中,尤其是肉鸭类养殖,目前主流的养殖方式为网养,随着机械化的戴在发展及资本的注入,笼养家禽以其效率高、成本低、收益大等优势逐渐成为目前的一种趋势,家禽出栏时主要靠人工将从笼具中抓出,放入运载小车中运至舍外,之后人工将家禽扔上车后,工人装框,此过程中,工人将家禽从笼具掏出时过程中,耗时耗力,极易造成家禽的残次率高,并且造成家禽个体应激,极易导致途死率高、效益下降,目前的抓禽设备效率较低,不易于现场操作,急需新的技术注入到禽类养殖行业中。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专利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可提高抓禽效率、降低残次率,增加效益,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笼养禽类运输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底部的若干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端设置有脚轮;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层支撑板,每层所述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升降机构;每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均设置有笼体,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运输主板,所述运输主板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板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运输副板,所述运输主板与所述运输副板顶面连接有防护栏,且所述防护栏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每个所述支撑板均为矩形板且水平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均大小相同且竖直投影重合;每个所述支撑板顶面的所述笼体上均设置有笼门,所述笼门位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运输主板的一侧。所述支撑腿为圆柱状且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腿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腿顶面均设置有孔槽,且每个所述支撑腿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每个所述第一蜗轮内顶面均设置有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均与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腿的孔槽连通,且所述孔槽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支撑腿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均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每个所述螺纹杆分别贯穿四个所述第一蜗轮并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腿孔槽内,且每个所述螺纹杆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的第一蜗杆,两个所述第一蜗杆平行设置且水平高度相同,每个所述第一蜗杆的两端分别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蜗轮;每个第一蜗杆的中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蜗轮,两个所述第二蜗轮的顶部共同啮合有一根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一蜗杆的杆体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每个所述支撑板顶面均设置有四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与四个所述螺纹杆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柱顶面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腿孔槽相同的孔槽,且每个所述支撑柱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蜗轮,每个所述第一蜗轮内顶面均设置有所述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均与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柱的孔槽连通,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每个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笼体顶面均设置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二蜗杆,每个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二蜗杆结构均与所述固定杆上的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二蜗杆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支撑板上的四个所述支撑柱内均通过所述第一蜗轮螺纹连接上方的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个所述螺纹杆,并依次向上方类推。所述运输主板为中空的矩形板,所述运输副板也为矩形板,所述运输副板的顶面与所述运输主板凹槽的顶面贴合,所述运输副板底面设置有若干卡条,每根所述卡条均与所述运输副板在所述运输主板凹槽内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运输主板凹槽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运输副板卡条配合的滑槽;所述运输副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运输副板远离所述运输主板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运输副板的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其余所述运输副板,以此类推,且距离所述运输主板越远的所述运输副板的长宽高度依次变小。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与所述运输副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护栏台,每个所述护栏台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铰接座,且所述铰接座呈一条直线排列,排列方向与所述运输副板的滑动方向相同;每个所述铰接座均铰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均长度相同;所述防护栏为直线条状栏杆且底部也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铰接座,所述防护栏与所述护栏台上设置的所述铰接座数量间距均相同,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对应铰接所述防护栏底部的所述铰接座;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每两个相邻所述铰接座的间距;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两侧的所述防护栏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两侧的所述防护栏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每个所述运输副板两侧的所述防护栏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运输副板两侧的所述防护栏之间也固定连接有所述横杆,每个所述横杆均位于所述防护栏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与所述运输副板均设置有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顶端的限位座,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与所述运输副板只设置有一个所述限位座且所述限位座位于距离所述支撑架最远的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卡槽内,所述卡槽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栏远离所述支撑架一端的底面,每个所述运输主板与所述运输副板只设置有一个所述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均设置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底面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面;所述限位块中部为矩形块状并滑动连接所述卡槽,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按板,所述按板贯穿所述卡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卡槽外部,所述限位块顶部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卡槽内顶面,所述限位块底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座顶面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外径与所述限位孔内径配合;所述限位柱底部为弧面。当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防护栏时,限位柱位于所述纤维孔内,当所述限位块移动至卡槽的最顶端时,所述限位柱不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脚轮为设置有锁止结构的万向轮。本专利技术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底部的脚轮移动至需要转运禽类的笼子旁,打开本装置内的笼门只需将对应层高的笼门打开即可,因本装置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运输组件,可转运各个笼内的禽类,若笼子高度与本装置的笼体高度不符,便可人工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每层支撑板的高度,具体为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由于第一蜗杆分别啮合两根第一蜗杆上的第二蜗轮,第二蜗杆同时带动两根第一蜗杆向同一方向转动,两根第一蜗杆转动时,带动四个第一蜗轮向同一方向同速转动,此时,由于第一蜗轮内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杆,便可使支撑板保持水平状态上升或下降,当调整到笼门与需要转动禽类的笼子对应即可停止转动把手,此时由于蜗轮蜗杆的反向限位作用,作业人员不对其施力时把手不会被迫转动,可实现支撑板高度的固定,每层支撑板均可通过转动把手的方式进行高度的调整,调整好高度后,作业人员将装有禽类的笼子门打开,从距离支撑架最远端依次将每个运输副板拉出凹槽,在此过程中,每拉出一块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位于底部的若干根支撑腿(101),所述支撑腿(101)底端设置有脚轮(102);/n所述支撑架(1)包括若干层支撑板(2),每层所述支撑板(2)底部均设置有升降机构;/n每个所述支撑板(2)顶部均设置有笼体(201),每个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运输主板(3),所述运输主板(3)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板(2)另一端设置有凹槽(301),所述凹槽(301)内滑动连接有运输副板(4),所述运输主板(3)与所述运输副板(4)顶面连接有防护栏(5),且所述防护栏(5)上设置有限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位于底部的若干根支撑腿(101),所述支撑腿(101)底端设置有脚轮(102);
所述支撑架(1)包括若干层支撑板(2),每层所述支撑板(2)底部均设置有升降机构;
每个所述支撑板(2)顶部均设置有笼体(201),每个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运输主板(3),所述运输主板(3)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板(2)另一端设置有凹槽(301),所述凹槽(301)内滑动连接有运输副板(4),所述运输主板(3)与所述运输副板(4)顶面连接有防护栏(5),且所述防护栏(5)上设置有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2)均为矩形板且水平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板(2)均大小相同且竖直投影重合;
每个所述支撑板(2)顶面的所述笼体(201)上均设置有笼门,所述笼门位于所述支撑板(2)连接所述运输主板(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01)为圆柱状且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腿(101)之间通过固定杆(103)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腿(101)顶面均设置有孔槽,且每个所述支撑腿(101)顶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104),每个所述第一蜗轮(104)内顶面均设置有螺纹孔(105),每个所述螺纹孔(105)均与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腿(101)的孔槽连通,且所述孔槽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孔(105)的直径;
所述第一蜗轮(104)与所述支撑腿(101)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
每个所述支撑板(2)的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螺纹杆(203),每个所述螺纹杆(203)均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每个所述螺纹杆(203)分别贯穿四个所述第一蜗轮(104)并分别位于四个支撑腿(101)孔槽内,且每个所述螺纹杆(203)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03)上的第一蜗杆(6),两个所述第一蜗杆(6)平行设置且水平高度相同,每个所述第一蜗杆(6)的两端分别啮合两个所述第一蜗轮(104);
每个第一蜗杆(6)的中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蜗轮(601),两个所述第二蜗轮(601)的顶部共同啮合有一根第二蜗杆(7),所述第二蜗杆(7)与所述第一蜗杆(6)的杆体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03);
所述第二蜗杆(7)的一端设置有把手(7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笼养禽类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2)顶面均设置有四个支撑柱(204),每个所述支撑柱(204)分别与四个所述螺纹杆(203)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柱(204)顶面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腿(101)孔槽相同的孔槽,且每个所述支撑柱(204)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蜗轮(104),每个所述第一蜗轮(104)内顶面均设置有所述螺纹孔(105),每个所述螺纹孔(105)均与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柱(204)的孔槽连通,所述第一蜗轮(104)与所述支撑杆(20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
每个所述支撑板(2)的所述笼体(201)顶面均设置有固定板(205),每个所述固定板(205)上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蜗杆(6)与所述第二蜗杆(7),每个所述固定板(205)上的所述第一蜗杆(6)与所述第二蜗杆(7)结构均与所述固定杆(103)上的所述第一蜗杆(6)与所述第二蜗杆(7)的结构相同;
每个所述支撑板(2)上的四个所述支撑柱(204)内均通过所述第一蜗轮(104)螺纹连接上方的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四个所述螺纹杆(203),并依次向上方类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民许毅王冲郑荷花张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