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保生专利>正文

一种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626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其车厢包括厢体、后门、油缸耳座和铰接座,油缸耳座和铰接座均固定连接在厢体上;后门的上端部铰支在厢体的上端部;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固定轴、齿条和导向块;固定轴和导向块均固定连接在厢体上;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后门上,第三齿轮的圆心与厢体和后门的铰点O1同轴;齿条滑动连接在厢体上且齿条由导向块进行导向,齿条的一端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的后门的开启和关闭非常方便,也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内进行自卸的需要。

A dump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车。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通过液压油缸举升车厢倾翻一定角度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自卸车可以大大节省卸料时间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自卸车车厢100包括厢体101、后门102、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自卸车车厢100通过铰接座104与自卸车的机架106铰接,举升油缸105的缸体105-1铰接在机架106上,举升油缸105的活塞杆105-2与油缸耳座103铰接,后门102的上端与厢体101的上端铰接,后门102的下端与厢体101的下端通过锁紧机构连接,这种自卸车车厢的后门的开启和关闭需通过人工将锁紧装置打开和关闭,使自卸车车厢的后门的开启和关闭很不方便,司机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也不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内进行自卸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门的开启和关闭非常方便、也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内进行自卸的需要的自卸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卸车,包括可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该车厢包括厢体、后门、油缸耳座和铰接座,所述油缸耳座和铰接座均固定连接在厢体上;所述后门的上端部铰支在厢体的上端部;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固定轴、齿条和导向块;所述固定轴和导向块均固定连接在厢体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后门上,第三齿轮的圆心与厢体和后门的铰点O1同轴;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厢体上且齿条由导向块进行导向,齿条的一端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在厢体的外侧面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轴和导向块均固定连接在厢体上;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第三齿轮固定连接在后门上,第三齿轮的圆心与厢体和后门的铰点O1同轴;齿条滑动连接在厢体上且齿条由导向块进行导向,齿条的一端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且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自卸车的机架上且第一齿轮的圆心与机架与车厢的铰点O2同轴。因而举升油缸举起时,固定轴会与厢体一起绕机架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固定轴绕机架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时会使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的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时带动齿条向右滑动并由齿条带动第三齿轮逆时针旋转,后门可随第三齿轮一起绕厢体和后门的铰点O1逆时针旋,这样后门就能自动打开。当自卸作业完成后,举升油缸落下,这样会使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的第二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二齿轮带动齿条向左滑动并由齿条带动第三齿轮顺时针旋转。后门可随第三齿轮一起绕厢体和后门的铰点O1顺时针旋转。这样后门就能自动关闭。这样自卸车车厢的后门的开启和关闭非常方便,也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内进行自卸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卸车车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自卸车车厢安装在自卸车上且车厢未举升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自卸车车厢安装在自卸车上且车厢已举升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齿条连接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厢体、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固定轴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右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安装在自卸车上且车厢未举升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安装在自卸车上且车厢已举升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3、固定轴4、齿条5、导向块6、车厢100、厢体101、后门102、油缸耳座103、铰接座104、举升油缸105、缸体105-1、活塞杆105-2、机架10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7所示,一种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包括厢体101、后门102、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所述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后门102的上端部铰支在厢体101的上端部;还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3、固定轴4、齿条5和导向块6;所述固定轴4和导向块6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第二齿轮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所述第三齿轮3固定连接在后门102上,第三齿轮的圆心与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1同轴;所述齿条5滑动连接在厢体101上且齿条5由导向块6进行导向,齿条5的一端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5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3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所述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如图8至图9所示,将第一齿轮1固定连接在自卸车的机架106上且第一齿轮1的圆心与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同轴。当需要进行自卸作业时,举升油缸105举起,车厢的厢体101绕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由于固定轴4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因而固定轴4会与厢体101一起绕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由于第一齿轮1固定连接在自卸车的机架106上,而机架106不会旋转,因而第一齿轮1不会旋转。又由于第一齿轮1的圆心与机架106与车厢100的铰点O2同轴,第二齿轮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因而固定轴4绕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时会使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的第二齿轮2顺时针旋转。由于齿条5滑动连接在厢体101上且齿条5由导向块进行导向,齿条5的一端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5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3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因而第二齿轮2顺时针旋转时带动齿条5向右滑动并由齿条5带动第三齿轮3逆时针旋转。又由于第三齿轮3固定连接在后门102上且第三齿轮3的圆心与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1同轴,因而后门102可随第三齿轮3一起绕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1逆时针旋。这样后门102就能自动打开。当自卸作业完成后,举升油缸105落下,这样会使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的第二齿轮2逆时针旋转,第二齿轮2带动齿条5向左滑动并由齿条5带动第三齿轮3顺时针旋转。后门102可随第三齿轮3一起绕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1顺时针旋转。这样后门102就能自动关闭。这样自卸车车厢的后门的开启和关闭非常方便,也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内进行自卸的需要。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在厢体101的外侧面上。这样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和第三齿轮3均位于厢体101的外侧面,车厢内的物料不会落在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和第三齿轮3上。以上各实施例及应用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车,包括可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该车厢包括厢体(101)、后门(102)、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所述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后门(102)的上端部铰支在厢体(101)的上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3)、固定轴(4)、齿条(5)和导向块(6);所述固定轴(4)和导向块(6)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第二齿轮(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所述第三齿轮(3)固定连接在后门(102)上,第三齿轮(3)的圆心与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包括可自动开门的自卸车车厢,该车厢包括厢体(101)、后门(102)、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所述油缸耳座(103)和铰接座(104)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后门(102)的上端部铰支在厢体(101)的上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3)、固定轴(4)、齿条(5)和导向块(6);所述固定轴(4)和导向块(6)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所述第二齿轮(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4)上;所述第三齿轮(3)固定连接在后门(102)上,第三齿轮(3)的圆心与厢体(101)和后门(102)的铰点(O1)同轴;所述齿条(5)滑动连接在厢体(101)上且齿条(5)由导向块(6)进行导向,齿条(5)的一端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齿条(5)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3)传动连接形成齿轮齿条机构;所述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
使用时,将第一齿轮(1)固定连接在自卸车的机架(106)上且第一齿轮(1)的圆心与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同轴;当需要进行自卸作业时,举升油缸(105)举起,车厢的厢体(101)绕机架(106)与车厢的铰点(O2)旋转,由于固定轴(4)固定连接在厢体(101)上,因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朱保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