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62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包括主体、控制面板、电缆和充电头,还包括收纳机构和除湿机构,收纳机构包括防护罩、传动轴、驱动组件、两个升降套管、两个第二连接线、两个盖板、两个第一连接线、两个滑杆和两个缺口,除湿机构包括第二管道、除湿盒、滤网、转盘、驱动轴、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管道、至少两个搅拌杆、至少两个通气孔和至少两个扇叶,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蜗杆和齿轮,该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中,通过收放机构实现了主体的收放,则在收放机构的防护作用下,延长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通过除湿机构可以对防护罩内部进行除湿,降低了充电桩内部电子器件因受潮而发生短路的几率,降低了充电桩的故障率。

A charging device with convenient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技术的充电桩长时间暴露在外,致使充电桩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充电桩所处环境如果湿度过高,将会导致充电桩内部电子器件受潮,受潮的电子器件存在着发生短路的危险,增大了充电桩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包括主体(21)、控制面板(15)、电缆(7)和充电头(5),所述控制面板(15)设置在主体(21)的一侧,所述充电头(5)通过电缆(7)与主体(21)的底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机构和除湿机构,所述主体(21)设置在收纳机构的内部,所述除湿机构设置在收纳机构的一侧;/n所述收纳机构包括防护罩(4)、传动轴(16)、驱动组件、两个升降套管(18)、两个第二连接线(19)、两个盖板(6)、两个第一连接线(17)、两个滑杆(20)和两个缺口,所述防护罩(4)的底部设有开口,两个盖板(6)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抵靠,所述盖板(6)覆盖在防护罩(4)的底部的开口处,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便捷的充电设备,包括主体(21)、控制面板(15)、电缆(7)和充电头(5),所述控制面板(15)设置在主体(21)的一侧,所述充电头(5)通过电缆(7)与主体(21)的底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机构和除湿机构,所述主体(21)设置在收纳机构的内部,所述除湿机构设置在收纳机构的一侧;
所述收纳机构包括防护罩(4)、传动轴(16)、驱动组件、两个升降套管(18)、两个第二连接线(19)、两个盖板(6)、两个第一连接线(17)、两个滑杆(20)和两个缺口,所述防护罩(4)的底部设有开口,两个盖板(6)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抵靠,所述盖板(6)覆盖在防护罩(4)的底部的开口处,两个盖板(6)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主体(21)的底部的两端铰接,所述滑杆(20)与盖板(6)垂直,两个滑杆(20)分别设置在防护罩(4)的正对的两侧的内壁上,两个滑杆(20)分别穿过两个升降套管(18),所述升降套管(18)与滑杆(20)滑动连接,所述主体(21)设置在两个滑杆(20)之间,所述主体(21)的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8)固定连接,两个缺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盖板(6)相互抵靠的一侧的中部,两个缺口相互抵靠形成圆孔,所述电缆(7)穿过缺口,两个第二连接线(19)的一端分别与升降套管(18)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线(19)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盖板(6)的靠近主体(21)的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6)与滑杆(20)垂直,所述传动轴(16)设置在主体(21)的远离盖板(6)的一侧,所述传动轴(16)的两端均设有安装轴承,所述传动杆轴的两端均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两个滑杆(20)的顶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防护罩(4)的顶部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组件与传动轴(16)的中部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线(17)的一端分别卷绕在传动轴(16)的两端的外周上,两个第一连接线(17)的另一端均与主体(2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除湿机构包括第二管道(2)、除湿盒(3)、滤网(11)、转盘(12)、驱动轴(8)、第一电机(1)、两个第一管道(14)、至少两个搅拌杆(10)、至少两个通气孔(13)和至少两个扇叶(9),所述第二管道(2)与滑杆(20)平行,所述第二管道(2)设置在防护罩(4)的一侧,所述第二管道(2)的两端均通过第一管道(14)与防护罩(4)的内部连通,所述除湿盒(3)安装在第二管道(2)上,所述第二管道(2)与除湿盒(3)的内部连通,所述转盘(12)和滤网(11)均设置在除湿盒(3)的内部,所述滤网(11)与第二管道(2)的轴线垂直,所述滤网(11)与除湿盒(3)的底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转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虞如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