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丝组件及应用该极丝组件的静电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501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丝组件,包括金属的固定板、连接在固定板上的极丝,固定板上有至少一个条形孔,极丝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横跨条形孔并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沿条形孔两侧的边缘设置有放电尖端区。该极丝组件方便进行组合安装,还增加极丝低荷电位置的荷电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静电净化装置,包括极丝组件以及交替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极丝沿待净化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并且

A polar wire assembly and its electrostatic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丝组件及应用该极丝组件的静电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丝组件,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极丝组件的静电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油烟对室内外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家用厨房都普遍应用有吸油烟机油烟净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当家用抽油烟机工作时,其内部的转动装置在电机作用下带动油烟气体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烟气体中的较大油珠被甩到转动装置四周的壁面上,然后经导流槽汇集到集油盒中以便进行定期处理,同时未经离心力除掉部分油珠的油烟气体继续经烟道排放到室外。因此,家用抽油烟机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分离出了较大颗粒的油珠,排放出来的油烟气体中仍含有细雾油和烟。目前去除油烟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过滤法、机械离心分离法、静电除油法等。其中静电除油技术相对于其他除油方法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能除去大部分油烟,尤其可以去除颗粒状油烟,而且结构简单,效率高且能耗低,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饮食业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583488U(申请号为201520112163.9)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电离收集芯》,其中公开的电离收集芯包括高压电离区和高压静电收集区,所述高压电离区包括7~12块相互平行设置的电离接地电极板,相邻所述电离接地电极板之间设有电离高压电极丝;所述高压静电收集区包括25~35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收集高压电极板,相邻所述收集高压电极板之间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收集接地电极板。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电离区在通风方向上的距离通常较短,电离区的电极丝的延伸方向是与进风方向相垂直的,油烟或者空气等待净化处理的介质经过时,荷电时间非常短,如此使得电离不够充分,从而会导致颗粒物荷电不够无法吸附到集尘级的极板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7570022U(申请号为201721340636.6)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空气清新机》,其中公开的净化装置中的多个平行设置的极丝沿进风方向设置。这种结构中的极丝固定安装相对复杂,增加了组装的难度,另外,相邻的极丝在通电的情况下,两个相邻的极丝之间的中部位置具有互斥区域,该互斥区域的电离场强弱,当进风通过该互斥区域时,该区域的荷电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在静电净化装置中进行组合安装,同时增加极丝低荷电位置的荷电量的极丝组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小空间内使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充分电离,同时能够保证对荷电颗粒的吸附能力的静电净化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的固定板以及连接在固定板上的极丝,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所述极丝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横跨所述条形孔并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沿条形孔两侧的边缘设置有放电尖端区。结构简单地,所述固定板上对应于设置放电尖端区的位置外翻形成所述放电尖端区。优选地,所述放电尖端区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尖端件。优选地,所述尖端件呈三角状。为了方便固定极丝,所述固定板上对应于每个条形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极丝的连接柱。为了提高极丝绷紧程度,所述固定板上对应于每根连接柱的内侧设置有绷紧片。为了方便固定极丝,避免极丝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所述绷紧片的顶面上具有缺槽;或者所述绷紧片的自由端的边缘上设置有供极丝置入的缺口。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极丝组件,还包括交替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每相邻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极丝组件,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平行,所述极丝沿待净化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固定在极丝组件上,并且其中U1≠U2,U1表示第一极板上的通电电压,U2表示第二极板上的通电电压,U0表示极丝上的通电电压,D1表示极丝距离第一极板的垂直距离,D2表示极丝距离第二极板的垂直距离。为了方便进行通电工作,还包括能够实现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极丝通电的导电组件;所述固定板为金属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与各第一极板连接且能通电的第一导电板、与各第二极板连接且能通电的第二导电板,与固定板连接且能通电的第三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以及第三导电板分离设置。为了避免发生爬电,所述第一极板的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一极板两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板,各第一导电板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各第一极板上的第一连接脚相连接;所述第二极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极板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导电板,各第二导电板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各第二极板的第二连接脚相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第三连接脚,所述固定板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板,各第三导电板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各固定板的第三连接脚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极丝组件,方便做成整体部件而在静电净化装置中进行安装,简化了组装步骤,并且能够减少安装时极丝与其他部件配合安装顺序带来的安装步骤繁杂的问题。另外,该极丝组件在固定板上沿条形孔两侧的边缘设置有放电尖端区,如此在固定板上通电进行工作时,放电尖端区恰好对应于两个相邻的极丝之间的低荷电位置的互斥区域,提高该互斥区域的荷电量,进一步提升电离和净化的效果。而应用了该极丝固定件的静电净化装置,在具有前述效果基础上,另外该静电净化装置中极丝沿待净化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如此则保证了待净化介质通过的路径长度范围内均能进行电离,使得对待净化介质进行充分的电离,进一步提高了待净化介质的荷电颗粒量。同时由于位于极丝相邻两侧极板上通入不同的电压,两个极板之间能够形成电场,进而吸附电离的荷电颗粒。而正是因为该极板、极丝的通电参数关系,保证了极丝与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相一致,保证电离区域和集尘区域能够进行重叠设置,如此使得该高压静电净化装置特别适用于小空间应用环境中,能够在有限体积的限制下保证进行充分电离,同时保证荷电颗粒的吸附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丝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极丝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静电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极丝组件100,包括固定板1以及连接在固定板1上的极丝2。该固定板1采用金属板,固定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11,条形孔11的数量更加需要的极丝2具体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板1上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条形孔11,各条形孔11均为矩形孔,在保证固定板1强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设置条形孔11。极丝2沿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延伸拉伸,进而横跨条形孔11。固定板1上每个条形孔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极丝的连接柱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的固定板(1)以及连接在固定板(1)上的极丝(2),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11),所述极丝(2)沿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横跨所述条形孔(11)并固定在固定板(1)上,所述固定板(1)上沿条形孔(11)两侧的边缘设置有放电尖端区(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的固定板(1)以及连接在固定板(1)上的极丝(2),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孔(11),所述极丝(2)沿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横跨所述条形孔(11)并固定在固定板(1)上,所述固定板(1)上沿条形孔(11)两侧的边缘设置有放电尖端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对应于设置放电尖端区(12)的位置外翻形成所述放电尖端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尖端区(12)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尖端件(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件(121)呈三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每个条形孔(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极丝(2)的连接柱(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对应于每根连接柱(13)的内侧设置有绷紧片(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紧片(14)的顶面上具有缺槽(141);或者所述绷紧片(14)的自由端的边缘上设置有供极丝(2)置入的缺口。


8.一种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极丝组件(100),还包括交替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200)、第二极板(300),每相邻的第一极板(200)和第二极板(300)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极丝组件(100),所述固定板(1)与第一极板(200)、第二极板(300)相平行,所述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承杰任梦佳张鲁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