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47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照明灯,无需用手指直接接触灯玻璃就能够改变照明方向。如果转动灯玻璃前面的翼片,外部玻璃圈一起转动,从而可以不必象现有技术那样用手指直接接触灯玻璃就能调节发光方向。即使灯玻璃的温度较高,也由此可以调节发光方向。由于手指不直接接触灯玻璃,就不会弄脏灯玻璃以致降低其照明度。另外,由于翼片避免了光的漫射,驾驶员或其它乘客就不会受到光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备到汽车的车门或车顶等位置的内部照明灯
技术介绍
图8示出了日本专利申请2000-1141中所披露的内部照明灯,在这里将这个设备作为一个已知的内部照明灯来描述。这种内部照明灯装配到货车后门等位置,并且如果改变光照射位置,内部照明灯照亮货车后部的行李室或打开的后门。如图8所示,在这个内部照明灯100中,灯罩102装配到内饰101上,内饰101形成后门的壁,并且在这个灯罩102的向前方向上设有球形开口103。在球形开口103的后侧(图8的右侧),装配了具有球形内部的灯支撑件104,部分球形的灯主体105装配在支撑件104内,它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转动360°。在灯主体105内部安装有灯泡106,并且在前侧(图8中的左侧)装配有灯玻璃部分107,它从灯罩102的开口103伸出。在灯玻璃部分107和开口103之间设有调节灯105转动量的空间S。另外,在上述的内部照明灯100中,能够用手指在预定的范围内把安装有灯泡106的灯105转动360°。在长时间加热灯玻璃部分107(如在65°左右)后如果直接触摸它,可能会烧伤手指,并且尤其需要注意孩子。当用手指直接触摸没有加热的灯玻璃部分107时,会弄脏灯玻璃部分107并且减弱其照明度。
技术实现思路
在考虑现有技术所涉及的问题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已经实现提供一种内部照明灯,无须用手指直接触摸灯玻璃就能够改变其照明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照明灯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功能主体和可转动地支撑到支撑件上的玻璃圈部分,支撑件装配到功能主体上,玻璃圈部分具有传递光源发出的光的灯玻璃,所述的玻璃圈部分能够相对于功能主体转动从而调节光轴的方向,如果翼片装配到灯玻璃的向前方向上,那么所述的翼片能够和玻璃圈部分一起转动。在这样构成的内部照明灯中,通过转动安装在灯玻璃前面的翼片,玻璃圈部分能够和灯玻璃一起转动,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不必直接接触灯玻璃就能够调节照明方向。即使灯玻璃的温度较高,也可以很容易地调节照明方向。由于手指不直接接触灯玻璃,就不会弄脏灯玻璃以致降低其照明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多个平行的板件与连接光源和照明物体的方向平行地装配,所述的板件构成翼片。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内部照明灯中,翼片的板件平行于连接光源和照明物体的方向,所以能够避免光的漫射,这样其它的乘客不会受到光的干扰。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灯玻璃前方的翼片,玻璃圈部分能够和灯玻璃一起转动,这样可以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直接接触灯玻璃就能够调节照明方向。即使灯玻璃的温度较高,也可以很容易地调节照明方向。由于手指不直接接触灯玻璃,就不会弄脏灯玻璃以致降低其照明度。附图说明图1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部照明灯;图2是从图1中方向II观察时内部照明灯的后视图;图3是从图2中方向III观察时的透视图;图4是剖视图,示出了把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照明灯安装到车身的状态;图5是剖视图,示出了灯泡、灯玻璃的位置和翼片的板件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图6是剖视图,示出了灯泡、灯玻璃的位置和翼片的板件的角度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图7(A)的视图示出了在车厢的左右侧壁都设有内部照明灯的情况;图7(B)是解释它的效果的视图;和图8是剖视图,示出了传统内部照明灯的示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照明灯10包括暴露在车辆空间12内的设计部分20和功能部分主体30,功能部分主体30放置在设计部分20的内部并且装配有各种电部件。如图4所示,通过把设计部分20装配到内部部件(内饰)13上提供内部照明灯10,而内部部件13则装配到车身11的内部,并且已经准备好把内部照明灯10连接到铠装线W/H上,其中铠装线事先用导线连接到内部部件13的后侧。如图1到图3所示,设计部分20具有可以是长方形的外壳21,外壳21的表面21a暴露在车辆空间12内。外壳21在其中心设有开关孔22L、22R以把其左、右开关51L、51R暴露在车辆空间12内,同时在外壳21的左、右部分设有灯孔23L、23R以把左、右灯50L、50R暴露在车辆空间12内。每个灯孔23L、23R装配有大致为柱形的连接部分24从而把功能主体30装配到外壳21上,其中连接部分24从外壳21的后侧21b朝向外壳21的内部。另外,外壳21在其后侧21b具有夹子25(见图4),以便把外壳21连接到车辆空间12的顶部。如图1到图3所示,功能主体30是一个壳件,其整体为椭圆形,并且在左右端具有容纳灯50L、50R的孔31L、31R,而且在其中心具有开关容纳部分32L、32R以提供开关51L、51R。通过提供放置在铠装线W/H前端的连接器14,开关51L、51R准备好与它们的连接端子可拆卸地连接(见图4)。两个灯容纳孔31L、31R在它们的周边具有作为支撑件的圆环件33以支撑灯50L、50R。各个环件33具有柱形引导件38,它从功能主体30的后侧伸出(图1的右侧)。左、右引导件38在相对的部分具有切口,从而能够安装开关51L、51R等电部件和作为光源的灯泡等。引导件38比所有连接的电部件都高,并且能够防止它们与车身11撞击。左、右引导件38在其内部连接各自的灯泡37。在灯泡37的后侧(图3的上部),提供反射板37a以把灯泡37发出的光有效地发射到理想的方向。如图1所示,在把环件33内周边三等分的位置设有凹陷35来固定滑动件34。通过把滑动件34插入固定到凹陷35来连接滑动件34。滑动件34为具有弹性的T形金属件,它总是利用其弹性压紧在球面52a上。滑动件34可以用树脂制造,也可以具有不同于T形的其它形状。如图1所示,在灯容纳孔31L、31R的环件33外侧,引导部分36呈阶梯状伸出。当把滑动件34装配到凹陷35中时,引导部分36同心地填充相邻滑动件34之间的间隙,并且其所在的位置位于与之同心的圆(球面52a)内侧,那个与之同心的圆通过滑动件34把滑动面的前端结合在一起。另外,在环件33的外侧,以适当的间隔提供多个固定爪39来连接功能主体30。因此,如果把设计部分20的连接部分24固定在固定爪39和环件33之间,就把功能主体30和设计部分20的外壳21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在设计部分20和功能主体30之间装配了左、右灯50L、50R。在下面的描述中,除了需要区分左、右灯50L、50R的特殊情况,将左、右灯50L、50R简单地称为“灯50”。灯50具有外玻璃圈52,内玻璃圈53和灯玻璃54,并且从灯泡37中向理想的方向发射光。作为玻璃圈部分的外玻璃圈52所具有的尺寸使得它的前端从设计部分20的灯孔23L、23R伸入到车辆空间内,并且其整体为部分球形,其内部形成有凹球52a,并且在其中心具有窗口52b以装配灯玻璃54。内玻璃圈53具有柱形玻璃圈主体53a和通过铰链53c以可打开关闭的形式装配到玻璃圈主体53a上的灯玻璃固定件53b。因此,通过把灯玻璃54的凸起装配到玻璃圈主体53a的后部并且关闭灯玻璃固定件53b把灯玻璃54固定。通过把内玻璃圈53装配到外玻璃圈52的内部,内玻璃圈53双重配合到外玻璃圈52上。左、右灯50L、50R可转动地装配到功能主体30的灯容纳孔31L、31R中并且定位在确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照明灯,它包括:固定到车体上的主体;可转动地支撑到支撑件上的玻璃圈部分,支撑件设置到所述主体上,玻璃圈部分具有传递光源发出的光的灯玻璃,所述的玻璃圈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从而调节光轴的方向;和装配到灯玻璃 的暴露出一侧的翼片,所述的翼片能够和玻璃圈部分一起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宏幸石井公启木村太弥皆川浩次安藤浩士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