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礼松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35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中部转动安装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加压机构,所述驱动辊上还设有保护机构,每个所述加压机构均包括多个与驱动辊的侧壁固定相连的直筒,每个所述直筒内均压焊有励磁线圈,每个所述直筒内均滑动插设有滑杆,且每个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内磁条,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磁条共同连接有内加压层,所述内加压层弹性连接有外加压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便捷,在秸秆成型过程中,可始终对秸秆捆施加一定压力,使其成型更加紧实;同时,转辊、内加压层构成的筒体体积可根据秸秆捆的体积的增加而增加,避免秸秆成型后出现内松外紧等问题。

A vehicle mounted automatic anti loose straw ba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
技术介绍
打捆机作为牧草和秸秆收获的主要机具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秸秆打捆机也逐步得到了推广,现有的圆形秸秆打捆机一般采用低平弹齿滚筒式捡拾器配合压捆室,将地面上的秸秆拾取、收集到压捆室内,然后将其挤压成圆柱形秸秆扎捆,当收集到的秸秆的量达到一定值后,再打开车厢,使圆柱形秸秆捆在惯性作用下自动滚落至地面。虽然打捆机的打捆效率远高于人工秸秆打捆效率,但容易出现打捆不牢、内松外紧等问题,特别是圆捆打捆机,在圆柱形秸秆捆刚成型时,由于其无法与转辊充分接触,因此成型较为松散,在打捆机释放秸秆捆并将其甩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秸秆捆部分散开;此外,松散的秸秆捆在运输、收集等过程中也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从而提高了回收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圆形打捆机打捆不牢,导致秸秆捆内松外紧的缺点,而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中部转动安装有驱动辊(6),所述驱动辊(6)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加压机构,所述驱动辊(6)上还设有保护机构,每个所述加压机构均包括多个与驱动辊(6)的侧壁固定相连的直筒(7),每个所述直筒(7)内均压焊有励磁线圈(14),每个所述直筒(7)内均滑动插设有滑杆(8),且每个滑杆(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内磁条(5),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磁条(5)共同连接有内加压层(4);/n所述内加压层(4)弹性连接有外加压层(2),所述外加压层(2)内设有多个外磁条(3),且位置相对应的外磁条(3)与内磁条(5)的极性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中部转动安装有驱动辊(6),所述驱动辊(6)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加压机构,所述驱动辊(6)上还设有保护机构,每个所述加压机构均包括多个与驱动辊(6)的侧壁固定相连的直筒(7),每个所述直筒(7)内均压焊有励磁线圈(14),每个所述直筒(7)内均滑动插设有滑杆(8),且每个滑杆(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内磁条(5),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磁条(5)共同连接有内加压层(4);
所述内加压层(4)弹性连接有外加压层(2),所述外加压层(2)内设有多个外磁条(3),且位置相对应的外磁条(3)与内磁条(5)的极性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自动化防松散型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热熔于驱动辊(6)一端端面上的弹性囊(15)和绝缘筒(18),所述弹性囊(15)和绝缘筒(18)内分别设有变阻胶层(16)和电阻丝(19),且电阻丝(19)的一端密封贯穿绝缘筒(18)、弹性囊(15)的侧壁并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礼松
申请(专利权)人:熊礼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