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式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31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包括镜框、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以及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组件和发声组件,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的用于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组件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用户,所述镜脚对应所述发声组件开设有音孔,所述发声组件产生的声音信号经所述音孔向外传递。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具有宽频声音重放、私密性好且用户体验效果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穿戴式眼镜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智能穿戴式眼镜。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式眼镜在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视觉、听觉、触觉是人与外界交互的三大方式,目前,智能穿戴式眼镜上采用的听觉交互的主要实现方式主要包括:耳机、开放式外放和振动骨传导三种方案。对于用耳机进行听觉交互的方式,其严重影响设备使用者与外界自然声音的听觉交互,另一方面,长时间佩戴耳机,用户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疲劳感,影响舒适度。对于用开放式外放进行听觉交互的方式,其虽然开放式外放的中高频性能良好,且不影响设备使用者和外界进行声音交互,但其本身低频性能较差,导致整体音质较差。如果通过增加外放发声单元尺寸达到较好低频效果,又会带来声音泄露过大,私密性欠佳的问题。对于用振动骨传导进行听觉交互的方式,其虽然振动骨传导的低频性能良好,但中高频在人骨中的传播衰减很大,导致该方案的中高频量感不足,音质变差。如果采用电磁分离式方案提高振动驱动力,以提升中高频的量感,又会导致压力传递到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外框架上引起整体振动,造成不必要的壳振与激活不必要的噪声。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宽频声音重放、私密性好且用户体验效果优的智能穿戴式眼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包括镜框和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组件和发声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用于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组件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用户,所述镜脚对应所述发声组件开设有音孔,所述发声组件产生的声音信号经所述音孔向外传递。优选的,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产生所述振动声信号的振动器、贴合于所述振动器表面的振动传导层以及贴合于所述振动传导层的振动耦合砧座,所述骨传导接触部贴设在所述振动耦合砧座远离所述振动传导层的一侧,所述振动耦合砧座经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形成耦合以形成骨传导结构。优选的,所述振动耦合砧座的形状及尺寸和与其耦合对应的骨骼匹配。优选的,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为橡胶层或泡棉层。优选的,所述振动传导层与所述振动器之间为粘合剂粘合、热熔式连接、焊接、嵌件式成型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振动组件的所述振动声信号的频段小于300Hz。优选的,所述发声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镜脚内且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声器以及贯穿壳体设置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耦合后腔与导声前腔,所述出声孔与所述导声前腔连通,所述音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壳架以及分别盖设于所述壳架相对两侧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发声器固定于安装孔,所上盖、所述壳架及所述发声器共同围成所述导声前腔,所述下盖、所述壳架及所述发声器共同围成所述耦合后腔。优选的,所述镜脚包括佩戴时架设于用户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音孔开设于所述下表面。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壳架,所述壳架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镜脚的内侧壁的相对两侧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器固定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壳架、所述发声器以及所述镜脚的内侧壁其中一侧共同围成所述导声前腔,所述壳架、所述发声器以及所述镜脚的内侧壁另一侧共同围成所述耦合后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在所述镜脚内设置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发声组件,所述振动组件的低频呈优势,中高频呈劣势,而所述发声组件的低频呈劣势,中高频呈优势,因此,通过所述振动组件与所述发声组件形成频段优势互补,实现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宽频声音重放,频段宽且声学性能好;同时,所述振动组件补偿所述发声组件的低频声段后使得所述发声组件无需增尺寸提高低频效果,则避免了中高频声的外泄,有效改善了智能穿戴眼镜的声音私密性问题,得用户体验效果更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镜脚、振动组件及发声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振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发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佩戴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另一佩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4,图1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镜脚、振动组件及发声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振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穿戴式眼镜的发声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100,包括镜框1、由所述镜框1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2以及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2内的振动组件3和发声组件4。所述镜框1用于安装镜片等,实现视觉交互功能。所述镜脚2呈中空结构,其内部提供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所述振动组件3和所述发声组件4,所述镜脚2对应所述发声组件4开设有音孔20,所述发声组件4产生的声音信号经所述音孔20向外传递。具体的,所述镜脚2包括佩戴时架设于用户耳部的下表面21、与所述下表面21相对的上表面22、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表面22与所述下表面21之间的侧面23,所述音孔20开设于所述下表面21。所述振动组件3至少部分外漏于所述镜脚2,用于接触人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其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人耳中。所述振动组件的低频呈优势,中高频呈劣势;所述发声组件4通过自由场近场传播方式将其产生的声音信号传至用户的耳中。所述发声组件的低频呈劣势,中高频呈优势。因此,通过所述振动组件3与所述发声组件4形成频段优势互补,实现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100的低频段和中高频段的宽频声音重放,频段宽且声学性能好;同时,所述振动组件3补偿所述发声组件4的低频声段后使得所述发声组件4无需增尺寸提高低频效果,则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包括镜框和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组件和发声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的用于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组件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用户,所述镜脚对应所述发声组件开设有音孔,所述发声组件产生的声音信号经所述音孔向外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9 CN PCT/CN2019/0940251.一种智能穿戴式眼镜,包括镜框和由所述镜框的相对两侧延伸的镜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脚呈中空结构,所述智能穿戴式眼镜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镜脚内的振动组件和发声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镜脚的用于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骨传导接触部,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接触并通过骨传导方式将所述振动组件产生的振动声信号传导至用户,所述镜脚对应所述发声组件开设有音孔,所述发声组件产生的声音信号经所述音孔向外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产生所述振动声信号的振动器、贴合于所述振动器表面的振动传导层以及贴合于所述振动传导层的振动耦合砧座,所述骨传导接触部贴设在所述振动耦合砧座远离所述振动传导层的一侧,所述振动耦合砧座经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与用户头部特定位置的骨骼形成耦合以形成骨传导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耦合砧座的形状及尺寸和与其耦合对应的骨骼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接触部为橡胶层或泡棉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式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导层与所述振动器之间为粘合剂粘合、热熔式连接、焊接、嵌件式成型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舒远黄兴志张欣黄翔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