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20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连接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相互卡合,所述第一抵持块与所述第一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持块与所述第一抵持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抵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均呈楔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抵持块的楔形面与所述第一抵持块的楔形面相互接触,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端子铰接。达到提高汽车连接器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A waterproof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但是现有的汽车连接器防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连接器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内壳、第二内壳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插杆,所述第二端子上设有与插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通过插杆和插槽卡接而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壳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相互卡合,所述密封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多个;每个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抵持块、第二抵持块、连接杆和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内壳、第二内壳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插杆,所述第二端子上设有与插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通过插杆和插槽卡接而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壳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相互卡合,所述密封组件的数量为多个;/n每个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抵持块、第二抵持块、连接杆和盖体,所述第一抵持块与所述第一内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内壳、第二内壳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插杆,所述第二端子上设有与插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通过插杆和插槽卡接而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壳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壳与所述第一内壳相互卡合,所述密封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每个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抵持块、第二抵持块、连接杆和盖体,所述第一抵持块与所述第一内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内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抵持块与所述第一抵持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抵持块和所述第一抵持块均呈楔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抵持块的楔形面与所述第一抵持块的楔形面相互接触,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块固定连接,且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抵持块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端子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昌荣谢洪杜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宸韬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