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微微专利>正文

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4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双路按键开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包括:底座、第一静触片、第一动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二动触片、棘轮开关、外壳以及压板;第一静触片和第一动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底座上,第二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底座上;棘轮开关包括:依次嵌套的大齿轮、小齿轮以及弹簧;外壳上开设有孔,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大齿轮相配合的支撑筋,大齿轮固定在孔内;压板的顶部开设有凸台,凸台嵌于棘轮开关的弹簧的端部内,压板的底部抵靠在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外壳上开设有沿棘轮开关的按压方向的导向限位槽,压板的端部嵌于导向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路按键开关结构简单,装配高效。

A two way key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路按键开关
本技术涉及双路按键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双路按键开关。
技术介绍
双路按键开关由于可同时控制两路线路的通断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用电结构中,通过同时闭合和释放两个动触片实现同时导通和关断。现有的双路按键开关结构由于存在两对动静触片,导致按压复位结构、外部壳体的型面以及壳体组合结构都较为复杂,导致装配效率较低;尤其是在自动化产线上装配时,一方面对装配产线的设备规模和控制流程的精度要求十分高,另一方面,装配难度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路按键开关,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路按键开关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包括:底座、第一静触片、第一动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二动触片、棘轮开关、外壳以及压板;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一动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棘轮开关包括:依次嵌套的大齿轮、小齿轮以及弹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孔,所述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支撑筋,所述大齿轮固定在所述孔内;所述压板的顶部开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嵌于所述棘轮开关的弹簧的端部内,所述压板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沿所述棘轮开关的按压方向的导向限位槽,所述压板的端部嵌于所述导向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压板通过所述两个卡槽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触片固定卡槽;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以及所述第二动触片分别卡嵌在所述触片固定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触片固定卡槽包括:各自独立成型的第一静触片卡槽、第一动触片卡槽、第二静触片卡槽以及第二动触片卡槽;所述第一静触片卡槽与所述第一动触片卡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静触片卡槽与所述第二动触片卡槽之间均设置有防电弧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搭扣,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二搭扣;所述第一搭扣和所述第二搭扣扣合,将所述外壳锁定在所述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姿态调整凸台和第二姿态调整凸台;所述第一姿态调整凸台和所述第二姿态调整凸台的高度存在落差。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双路按键开关,通过可扣合的底座和外壳两个部分作为按键开关的支架结构,大幅简化现有技术中多个外壳体的结构形式,提升装配效率;同时,通过压板配合棘轮开关实现简洁且可靠的启闭控制结构,保证开关的功能性;值得说明的是,还在外壳内侧开设导向限位槽用于限制压板在非按压方向的其它方向的晃动,从而保证压板的移动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保证装配时配件的稳定性,避免自动化操作时,配件受震动作用时移位,影响装配质量;从而使得装配产线的规模和精度要求得到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路按键开关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触片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棘轮开关及压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棘轮开关及压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路按键开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路按键开关,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路按键开关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包括:底座1、第一静触片2、第一动触片3、第二静触片4、第二动触片5、棘轮开关7、外壳8以及压板6。参见图2,所述第一静触片2和所述第一动触片3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静触片4和所述第二静触片5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具体来说,所述第一静触片2布置在所述第一动触片3的弹性动作部的行程范围内,从而当所述第一动触片3受压动作时,能够稳定的与所述第一静触片3接触导通。所述第二静触片4和第二动触片5也采用类似的配合布置方式。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接触导电的可靠性,在所述第一静触片2、第一动触片3、第二静触片4、第二动触片5上均固定有导电触点,用于接触导电。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触片固定卡槽;所述第一静触片2、所述第一动触片3、所述第二静触片4以及所述第二动触片5分别卡嵌在所述触片固定卡槽内。具体来说,所述触片固定卡槽包括:各自独立成型的第一静触片卡槽、第一动触片卡槽、第二静触片卡槽以及第二动触片卡槽;分别对应卡嵌各动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卡槽与所述第一动触片卡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静触片卡槽与所述第二动触片卡槽之间均设置有防电弧凸台。也就是说,在各卡槽之间形成凸台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电弧导电,保证电气可靠性。参见图3和图4,为了便于动静触片的自动化装配,在所述触片固定卡槽的槽底开设支撑凸台,使得动静触片与槽底面的接触面降低,避免摩擦力影响卡嵌姿态。本实施例中,棘轮开关7采用现有技术中典型结构,具体来说,所述棘轮开关7包括:依次嵌套的大齿轮73、小齿轮72以及弹簧71;所述外壳8上开设有孔81,所述孔8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大齿轮73相配合的支撑筋82,所述大齿轮73固定在所述孔81内;一般来说,所述外壳8上对应于所述孔81的位置,沿按压方向设置有延伸的筒形结构,从而保持按压方向的稳定。所述压板6的顶部开设有凸台61,所述凸台61嵌于所述棘轮开关7的弹簧71的端部内,所述压板6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3和所述第二动触片5的弹性动作部上;从而通过按压棘轮开关7同时推动所述第一动触片3和所述第二动触片5的弹性动作部动作实现闭合和释放。由于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为弯曲操作行程为弧形,但是棘轮开关7的形成为直线,随动的压板6由于弹簧71的不稳定性,导致压板6的姿态也将不稳,随着使用周期和按压频次的增加,压板6的形成将越来越不稳定可靠,影响开关功能的可靠性;鉴于此,所述外壳8上开设有沿所述棘轮开关7的按压方向的导向限位槽83,所述压板6的端部嵌于所述导向限位槽83内,从而使得压板6能够稳定可靠的保持沿按压方向上的行程,保证闭合和释放的操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压板6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62,所述压板6通过所述两个卡槽62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3和所述第二动触片5的弹性动作部上;也就是,通过两个卡槽62进一步限制压板6与动触片的除按压方向上的位移,保证按压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位移,保证开关的功能性。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静触片、第一动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二动触片、棘轮开关、外壳以及压板;/n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一动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n所述棘轮开关包括:依次嵌套的大齿轮、小齿轮以及弹簧;/n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孔,所述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支撑筋,所述大齿轮固定在所述孔内;/n所述压板的顶部开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嵌于所述棘轮开关的弹簧的端部内,所述压板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n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沿所述棘轮开关的按压方向的导向限位槽,所述压板的端部嵌于所述导向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静触片、第一动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二动触片、棘轮开关、外壳以及压板;
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一动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相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棘轮开关包括:依次嵌套的大齿轮、小齿轮以及弹簧;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孔,所述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支撑筋,所述大齿轮固定在所述孔内;
所述压板的顶部开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嵌于所述棘轮开关的弹簧的端部内,所述压板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沿所述棘轮开关的按压方向的导向限位槽,所述压板的端部嵌于所述导向限位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路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压板通过所述两个卡槽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的弹性动作部上。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王微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