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4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负荷开关的主操作轴、机架、分合闸操作轴、接地操作轴及储能总成,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分合闸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切换,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接地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接地状态之间切换,储能总成包括第一储能座、第二储能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及储能弹簧,单一储能弹簧同时为分合闸操作轴转动及接地操作轴转动提供能量。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的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Operating mechanism of load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本技术涉及负荷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负荷开关是一种功能介于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之间的电器,具有灭弧装置,能够通断一定的负荷电流和过负荷电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输配电领域。为了使负荷开关能够同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及电动操作功能,负荷开关往往还会配备有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的分合闸总成和接地总成,负荷开关的主操作轴延伸至机架内并分别与分合闸总成和接地总成联动配合,分合闸总成驱动主操作轴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切换,而接地总成驱动主操作轴在分闸状态与接地状态之间切换,为了使主操作轴使能够顺畅的在各个状态之间切换,分合闸总成和接地总成分别需要设置独立的储能组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储能后释放,多个储能组件使操作机构的结构复杂化,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的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负荷开关的主操作轴、机架、分合闸操作轴、接地操作轴及储能总成,所述的机架固定于负荷开关外侧,所述的主操作轴伸入机架并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分别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主操作轴与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之间设置有联动总成,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分合闸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接地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接地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平行设置,所述的储能总成包括第一储能座、第二储能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及储能弹簧,所述的第一储能座安装于分合闸操作轴外周并与分合闸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弹簧座铰接于第一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一储能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的第二储能座安装于接地操作轴外周并与接地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弹簧座铰接于第二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二储能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的储能弹簧压缩于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对第二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一弹簧座接近第二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所述的接地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对第一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二弹簧座接近第一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能弹簧在分合闸操作轴转动时作为储能部件,同时在接地操作轴转动时也作为储能部件,相较传统需要对应分合闸操作轴和接地操作轴设置不同的储能总成,该种结构更为精简,降低加工成本,减少故障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簧座与第一储能座之间穿设有构成两者铰接配合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的第一铰接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一弹簧座外作为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的第二弹簧座与第二储能座之间穿设有构成两者铰接配合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的第二铰接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二弹簧座外作为与第二限位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作为铰接功能的基础上,同时作为与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相抵接的部分,同时具有多个功能,使结构更加精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操作轴平行设置于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之间,所述的联动总成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及联动盘,所述的联动盘安装于主操作轴并与主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套于分合闸操作轴外周并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盘和第一拨叉,所述的联动盘设置有伸入第一拨叉的第一联动销构成与第一联动销的旋转联动,所述的第一铰接轴相对第一抵接部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传动部,所述的第一传动盘边缘设置有第一传动槽,所述的第一传动部移动于第一传动槽内并在储能弹簧释能时推动第一传动槽的槽壁,通过第一拨叉带动主操作轴转动,所述的第二传动件套于接地操作轴外周并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第二传动盘和第二拨叉,所述的联动盘设置有伸入第二拨叉的第二联动销构成与第二联动销的旋转联动,所述的第二铰接轴相对第二抵接部的另一端作为第二传动部,所述的第二传动盘边缘设置有第二传动槽,所述的第二传动部移动于第二传动槽内并在储能弹簧释能时推动第二传动槽的槽壁,通过第二拨叉带动主操作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传动槽和铰接轴相配合将储能弹簧锁储存的能量传递至第一传动件,再由拨叉和联动销相配合将能量再传递至联动盘,从而使主操作轴转动,该种传动方式有效代替传统联动盘,因传动槽集中于联动盘处,造成联动盘侧壁过薄强度有限的问题,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固定设置有环绕分合闸操作轴的第一限位盘及环绕接地操作轴的第二限位盘,所述的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盘边缘,所述的第一限位盘位于第一限位部相对第一抵接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限制第一抵接部移动范围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的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限位盘边缘,所述的第二限位盘位于第二限位部相对第二抵接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限制第二抵接部移动范围的第四限位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配合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移动范围,避免越程移动影响反复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限位盘设置有围绕分合闸操作轴的第一扇形槽,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外周设置有位于第一扇形槽内并限制分合闸操作轴转动范围的第一扇形块,所述的第二限位盘设置有围绕接地操作轴的第二扇形槽,所述的接地操作轴外周设置有位于第二扇形槽内并限制接地操作轴转动范围的第二扇形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现有构件,增加分合闸操作轴和接地操作轴的限位结构,进一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联动销设置有与第一拨叉内侧壁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所述的第二联动销设置有与第二拨叉内侧壁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与拨叉滚动配合的滚轮,使联动销在拨叉内的移动更为顺畅,使分合闸操作轴与主操作轴之间及接地操作轴与主操作轴之间的旋转联动更为顺畅,滚轮也能够增加联动销的抗压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动盘边缘沿周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机架设置有位于限位槽内并限制联动盘转动范围的限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限位槽与限位柱相配合,使主操作轴的旋转更加准确,提高操作准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弹簧座朝向第二弹簧座设置有导向内杆,所述的第二弹簧座设置有套于导向内杆外周的导向套杆,所述的导向内杆与导向套杆构成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相对储能弹簧轴向相对移动的导向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导向内杆与导向套杆组合的导向结构,使储能弹簧的压缩方向单一且稳定,避免压缩时产生偏移,影响储能弹簧使用寿命及释能能量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储能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负荷开关的主操作轴、机架、分合闸操作轴、接地操作轴及储能总成,所述的机架固定于负荷开关外侧,所述的主操作轴伸入机架并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分别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主操作轴与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之间设置有联动总成,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分合闸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接地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接地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平行设置,所述的储能总成包括第一储能座、第二储能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及储能弹簧,所述的第一储能座安装于分合闸操作轴外周并与分合闸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弹簧座铰接于第一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一储能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的第二储能座安装于接地操作轴外周并与接地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弹簧座铰接于第二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二储能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的储能弹簧压缩于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对第二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一弹簧座接近第二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所述的接地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对第一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二弹簧座接近第一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负荷开关的主操作轴、机架、分合闸操作轴、接地操作轴及储能总成,所述的机架固定于负荷开关外侧,所述的主操作轴伸入机架并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分别与机架转动配合,所述的主操作轴与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之间设置有联动总成,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分合闸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主操作轴通过联动总成在接地操作轴转动时在分闸状态与接地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平行设置,所述的储能总成包括第一储能座、第二储能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及储能弹簧,所述的第一储能座安装于分合闸操作轴外周并与分合闸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弹簧座铰接于第一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一储能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的第二储能座安装于接地操作轴外周并与接地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弹簧座铰接于第二储能座,所述的机架靠近第二储能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的储能弹簧压缩于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所述的分合闸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二限位部对第二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一弹簧座接近第二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所述的接地操作轴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部对第一储能座进行限位使其保持不动,储能弹簧在第二弹簧座接近第一弹簧座过程中逐渐压缩储能并经过两者最近距离后伸展释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簧座与第一储能座之间穿设有构成两者铰接配合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的第一铰接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一弹簧座外作为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的第二弹簧座与第二储能座之间穿设有构成两者铰接配合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的第二铰接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二弹簧座外作为与第二限位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操作轴平行设置于分合闸操作轴及接地操作轴之间,所述的联动总成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及联动盘,所述的联动盘安装于主操作轴并与主操作轴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传动件套于分合闸操作轴外周并设置有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盘和第一拨叉,所述的联动盘设置有伸入第一拨叉的第一联动销构成与第一拨叉的旋转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林黄一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兴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