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4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刀闸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或静触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在动触头/静触头产生形变后令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接触力恒定,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壳体与承力柱,所述壳体与承力柱分别与动触头/静触头分离的不同部位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刀闸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一定的接头变形量或配合接触位置偏差内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触量及接触力矩大小,充分保证动静触头间的正常工作。

A knife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闸
本技术属于电气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刀闸。
技术介绍
刀闸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主要作用在于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以保证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根据运行需要,换接线路;可用来分、合线路中的小电流,如套管、母线、连接头、短电缆的充电电流,开关均压电容的电容电流,双母线换接时的环流以及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流等;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可用来分、合一定容量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由于刀闸在开、闭合的工作时,动静触头的结合位置与设计值肯定存在偏差,且随着运动部件的磨损,结构件的变形,其偏差量将在使用中进一步增大,导致刀闸动静触头接触位置存在偏差,甚至不能够完全闭合,导致动静触头间导电电阻增大,工作温度升高,影响刀闸正常工作。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刀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刀闸,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或静触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在动触头/静触头产生形变后令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接触力恒定,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壳体与承力柱,所述壳体与承力柱分别与动触头/静触头分离的不同部位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包括导电杆和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设置在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之间;所述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柱沿圆柱状结构的径向设置,或者,所述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刀闸为旋转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沿转轴转动,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转动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壳体与导电杆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刀闸为伸缩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伸缩,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的伸缩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同轴嵌套可沿轴向相对移动。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所述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静触头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基座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静触头与静触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基座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与承力柱间的弹簧组,所述弹簧组包括主弹簧和辅助弹簧,所述主弹簧对承力柱/壳体施加作用力F1,所述辅助弹簧对承力柱/壳体施加作用力F2,F1与F2在承力柱轴向方向的合力恒定。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还包括主弹簧固定侧基板和主弹簧运动侧基板,所述主弹簧一端固定在主弹簧固定侧基板,另一端固定在主弹簧运动侧基板,所述主弹簧固定侧基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运动侧基板与承力柱同步移动。所述主弹簧固定侧基板与壳体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可调节主弹簧固定侧基板的位置以使得主弹簧产生不同的形变量。所述辅助弹簧至少包括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所述承力柱周向至少包括与第一辅助弹簧对应的第一滚轮和与第二辅助弹簧对应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辅助弹簧间设置有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二辅助弹簧间设置有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一端能够沿着固定在壳体上的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弹簧运动侧基板周向,并能够随主弹簧运动侧基板沿承力柱径向移动对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施加作用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刀闸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一定的接头变形量或配合接触位置偏差内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触量及接触力矩大小,充分保证动静触头间的正常工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旋转式刀闸示意图;图2是伸缩式刀闸示意图;图3是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图4-图6是本技术旋转式刀闸动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旋转式刀闸静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图8-图11是本技术旋转式刀闸设置副触头示意图;图12-图13是本技术伸缩式刀闸动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伸缩式刀闸静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图15-图16是本技术伸缩式刀闸设置副触头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动触头设置有第一清洁装置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静触头设置有第二清洁装置示意图。图中:1、动触头;11、圆柱状结构;12、导电杆;121、第一导电杆;122、第二导电杆;13、转轴;14、支点;2、静触头;21、静触部;22、静触头基座;3、副动触头;31、副动触头导电杆;311、第一段;312、第二段;313、导电活塞;32、第一副动触头;33、第二副动触头;34;弹簧;4、副静触头;41、副静触头导电杆;5、限位恒力装置;51、壳体;511、主弹簧固定侧基板;512、调节螺栓;52、承力柱;521、主弹簧运动侧基板;522、滚轮;523、转动轴;531、主弹簧;532、辅助弹簧;54、摆臂;611、转动套;612、第一清扫片;613、第一归位装置;614、转动套轴;621、滑动套;622、第二清扫片;623、第二归位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或静触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在动触头/静触头产生形变后令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接触力恒定,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壳体与承力柱,所述壳体与承力柱分别与动触头/静触头分离的不同部位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或静触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在动触头/静触头产生形变后令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接触力恒定,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的壳体与承力柱,所述壳体与承力柱分别与动触头/静触头分离的不同部位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导电杆和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设置在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之间;
所述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柱沿圆柱状结构的径向设置,或者,所述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壳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闸为旋转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沿转轴转动,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转动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壳体与导电杆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杆与圆柱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恒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闸为伸缩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伸缩,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的伸缩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同轴嵌套可沿轴向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刘龙王柳峰李福青吕维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