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39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器组件,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为所述动触头提供支持的触头支持部,所述动触头的一端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可与所述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持触头组件两端的平衡,简化电器组件结构并降低成本。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which includes a shell, a contact component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ixed relative to the shell. The contact component includes a static contact, a moving contact and a contact supporting part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moving contact. One end of the moving contact can contact or separate from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moving contact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act or separate with the static contact, can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two ends of the contact component,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器组件是电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电器组件,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和检测,电器组件包括接触器和继电器等通常通过电流流入线圈以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控制负载的电器。目前的电器组件按触头组件组成分为双断点和单断点两种,桥式双断点结构的电器组件性能可靠,但是造价昂贵,需要耗费过多的触点材料,特别是大电流的电器组件(电流>32A),触点材料一般为银合金,材料成本高。电器组件按运动方式分为转动式和平动式两种,在目前的单断点转动式电器组件中,通常采用冲孔、铆接等工艺将动触头的一端作为支点固定,动触头的另一端与静触头实现闭合或分断,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缺陷。此外,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闭合或分断过程中,由于电弧烧蚀、机械磨损等原因,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处会出现磨损情况,而支点固定的转轴端则基本上不会磨损,因此会造成触头两端出现高度差进而导致触头结构不平衡,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组件,可保持触头组件两端的平衡,简化电器组件结构并降低成本。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组件,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为所述动触头提供支持的触头支持部,所述动触头的一端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可与所述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由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形成。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由绝缘材料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动触头延伸形成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壳体分体固定。优选地,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导电接线座,所述动触头通过软连接线与所述导电接线座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由导电材料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所述导电接线座朝向所述动触头延伸形成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导电接线座分体固定。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动触头接触的支撑点形成有第一触点,所述动触头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第二触点。优选地,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与所述动触头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断开后,所述动触头在所述触头支持部的带动下直线运动一段距离后和所述限位结构相接触,在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触头支持部共同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可与所述动触头接触的限位点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减去所述动触头在与所述限位点接触位置处的厚度,小于所述动触头与所述触头支持部连接处直线运动的最小距离。优选地,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静铁芯、动铁芯和反向弹簧,所述动铁芯与所述触头支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线圈中通有电流时,所述动铁芯向第一方向移动并对所述触头支持部形成力的作用;所述线圈中电流断开时,所述反向弹簧带动所述动铁芯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并对所述触头支持部形成力的作用。本技术的电器组件采用单断点结构,可节省触头成本,电器组件中设置有支撑结构,触头支持部可带动动触头往返移动,动触头在移动过程中,动触头的一端与静触头接触闭合后,在触头支持部的带动下,动触头的另一端与支撑结构接触。支撑结构可对动触头支撑,与静触头与动触头接触的一端形成平衡结构,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保持闭合状态。本技术的电器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支撑结构与静触头的磨损程度相近,避免仅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处磨损而出现动触头两端高度差较大,进而导致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不稳定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技术一种电器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种电器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种电器组件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0、致动部,120、动触头,130、限位结构,131、限位点,140、软连接线,150、静触头,160、支撑结构,170、导电接线座,180、弹簧本体,190、弹簧座;220、动触头,240、软连接线,250、静触头,260、支撑结构,270、导电接线座;310、触头支持部,311、凸台,320、动触头,330、限位结构,331、限位点,340、软连接线,350、静触头,360、支撑结构,370、导电接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器组件。本实施例中,该电器组件可用作接触器。电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支撑结构160。其中,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150、动触头120和为所述动触头提供支持的触头支持部,所述动触头120的一端可与所述支撑结构160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120的另一端可与所述静触头150相接触或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160可与所述动触头120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120和所述静触头150接触后,所述动触头120在所述触头支持部的带动下运动一段距离后和所述支撑结构160相接触。所述动触头120在所述触头支持部的力作用下朝向所述静触头150移动时,所述支撑结构160可对所述动触头120的一端支撑以使所述动触头120的两端分别在静触头150和动触头120的支撑下达到平衡,以使动触头120与所述静触头150稳定接触闭合,支撑结构作为支点,结构简单,可降低电器组件成本,且支撑结构与动触头之间接触处会随使用时间次数增加而磨损,相对于目前转动式结构中动触头的转动位置基本不会磨损,本技术中支撑结构与动触头和静触头与动触头的磨损对应,从而避免动触头两端的高度差过大而出现的不平衡情况。其中,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壳体可包括底座、基座以及设于底座和基座外侧的面盖板,以对内部的触头组件和支撑结构160提供支撑和保护,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壳体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本技术对此并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结构160由绝缘材料形成,优选的,该支撑结构160可采用塑胶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工艺步骤和提高结构稳定性,该支撑结构160可由壳体朝向所述动触头120延伸形成,例如形成圆柱形或圆台形的凸起。该支撑结构160在成型时,可通过一体注塑形式与壳体一同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支撑结构160也可先单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为所述动触头提供支持的触头支持部,所述动触头的一端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可与所述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触头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为所述动触头提供支持的触头支持部,所述动触头的一端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可与所述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由绝缘材料或导电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由绝缘材料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动触头延伸形成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壳体分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导电接线座,所述动触头通过软连接线与所述导电接线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由导电材料形成,所述支撑结构由所述导电接线座朝向所述动触头延伸形成或者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导电接线座分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乾张明亮郭庆业杨鼎臣南寅
申请(专利权)人: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