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3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缠绕有次级线圈的中柱绕线部和将所述中柱绕线部挡边支撑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挡边支撑部、第二挡边支撑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另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侧;所述中柱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的间隙设有初级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器具有创新的磁芯结构设计方式,不仅结构紧凑、高度较低、尺寸较小,而且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A current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能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检测和保险装置等多个用电领域,如电动机保护器、电瓶充电装置、安全用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等,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初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在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次级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电流互感器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使用,二次侧不可开路。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号化和轻薄化发展,要求电流互感器也要小型化和超薄化。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电流互感器的磁环缠绕金属线以形成次级线圈2′,套设有胶管的初级线圈3′穿过磁环并与次级线圈2′通过点胶固定在电木底座1′上,电木底座1′下设有次级线圈PIN脚4′和初级线圈PIN脚5′,次级线圈2′的引脚去皮浸锡与引线缠绕在次级线圈PIN脚4′上,初级线圈3′的引脚去皮浸锡与引线缠绕在初级线圈PIN脚5′上。但是这种电流互感器的整体尺寸仍然较大,无法满足新的应用场景低高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通过创新的磁芯结构设计方式,不仅结构紧凑、高度较低、尺寸较小,而且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缠绕有次级线圈的中柱绕线部和将所述中柱绕线部挡边支撑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挡边支撑部、第二挡边支撑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另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侧;所述中柱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的间隙设有初级线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顶部上均设有若干次级线圈引线焊盘、若干初级线圈引脚焊盘。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级线圈为铜箔绕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铜箔绕组上连接有用于焊接的两个初级线圈端子引脚,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的端部朝向所述铜箔绕组的外侧弯折成型;两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同侧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或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或其中一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其中另一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铜箔绕组的两侧均朝向所述第二磁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铜箔绕组的两个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中柱绕线部的两侧和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每一所述弯折部的端部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次级线圈的一引脚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其中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引脚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其中另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或所述次级线圈的一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其中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其中另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次级线圈的一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其中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引线焊接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其中一次级线圈引线焊盘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均为软磁镍锌铁氧体或锰锌铁氧体磁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芯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磁芯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通过点胶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新的磁芯结构,将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组装,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设置所述初级线圈,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绕线部缠绕次级线圈,其中,所述初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的引脚可灵活引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上。所述第二磁芯采用“H”型结构,所述第一磁芯采用板式结构,两者之间进行组装,从而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磁环,通过这样的扁平化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互感器的高度。此外,所述中柱绕线部用于缠绕所述次级线圈,采用铜箔绕组等的所述初级线圈设于所述中柱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互感器的组装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流互感器的爆炸图;图4是图3中次级线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初级线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初级线圈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磁芯;2、第二磁芯;21、中柱绕线部;22、第一挡边支撑部;23、第二挡边支撑部;24、次级线圈引线焊盘;25、初级线圈引脚焊盘;3、初级线圈;31、初级线圈端子引脚的端部;32、弯折部;33、翻折部;4、次级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一:请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电流互感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磁芯1和第二磁芯2,第二磁芯2包括缠绕有次级线圈4的中柱绕线部21和将中柱绕线部21挡边支撑连接在第一磁芯1上的第一挡边支撑部22、第二挡边支撑部23,第一挡边支撑部22连接中柱绕线部21的一端并固定在第一磁芯1的一侧,第二挡边支撑部23连接中柱绕线部21的另一端并固定在第一磁芯1的另一侧;中柱绕线部21与第一磁芯1之间的间隙设有初级线圈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新的磁芯结构,将第一磁芯1、第二磁芯2组装,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2之间设置初级线圈3,第一磁芯1的中柱绕线部21缠绕次级线圈4,其中,初级线圈3、次级线圈4的引脚可灵活引出设置在第一挡边支撑部22和/第二挡边支撑部23上。第二磁芯2采用“H”型结构,第一磁芯1采用板式结构,两者之间进行组装,从而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磁环,通过这样的扁平化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互感器的高度。此外,中柱绕线部21用于缠绕次级线圈4,采用铜箔绕组等的初级线圈3设于中柱绕线部21与第一磁芯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缠绕有次级线圈的中柱绕线部和将所述中柱绕线部挡边支撑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挡边支撑部、第二挡边支撑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另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侧;所述中柱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的间隙设有初级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缠绕有次级线圈的中柱绕线部和将所述中柱绕线部挡边支撑连接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挡边支撑部、第二挡边支撑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连接所述中柱绕线部的另一端并固定在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侧;所述中柱绕线部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的间隙设有初级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顶部上均设有若干次级线圈引线焊盘、若干初级线圈引脚焊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线圈为铜箔绕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绕组上连接有用于焊接的两个初级线圈端子引脚,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的端部朝向所述铜箔绕组的外侧弯折成型;
两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同侧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或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或
其中一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一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其中另一个所述初级线圈端子引脚贴靠并焊接在所述第二挡边支撑部的焊盘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龚志良朱仁波邱东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