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2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上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腔的顶部固定套装有防尘网,所述外护层的内壁上环绕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上对应散热口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口,且吸水层的内壁上环绕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上对应通风口的位置设有防水透气层。该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通过横隔板和竖隔板以及铠装层内壁形成的四个独立腔室,并在四个独立腔室内填充抗干扰材料填充层,从而避免导体之间相互干扰,并相较于传统的电缆,使导体不容易被同时干扰,从而提高电缆的抗干扰能力,利用导热加强筋和加强层的配合,可提高电缆整体的强度。

Intelligent sensor broadband load bearing detection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而承荷探测电缆适用于承受机械负荷进行电气测量的油矿探测电缆,这类电缆用于各类油、气井的测井,射孔、取芯等作业;也可用于海洋调查,河流、港湾、水利、水文测量,煤田地质勘探,地热测井等方面,作为挂重仪器测量用连接线。然而,现有的承荷探测电缆通常都不具备散热结构,而承荷探测电缆内部的导体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难以散失出去,容易影响承荷探测电缆使用的稳定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具备散热、稳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承荷探测电缆通常都不具备散热结构,而承荷探测电缆内部的导体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难以散失出去,容易影响承荷探测电缆使用的稳定和安全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层,所述外护层上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腔的顶部固定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上开设有散热口(2),所述散热口(2)内腔的顶部固定套装有防尘网(3),所述外护层(1)的内壁上环绕有吸水层(4),所述吸水层(4)上对应散热口(2)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口(5),且吸水层(4)的内壁上环绕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上对应通风口(5)的位置设有防水透气层(7),所述防水透气层(7)的内壁上环绕有干燥剂层(8),所述干燥剂层(8)对应防水透气层(7)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9),且干燥剂层(8)的内壁上环绕有散热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包括外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1)上开设有散热口(2),所述散热口(2)内腔的顶部固定套装有防尘网(3),所述外护层(1)的内壁上环绕有吸水层(4),所述吸水层(4)上对应散热口(2)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口(5),且吸水层(4)的内壁上环绕有加强层(6),所述加强层(6)上对应通风口(5)的位置设有防水透气层(7),所述防水透气层(7)的内壁上环绕有干燥剂层(8),所述干燥剂层(8)对应防水透气层(7)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9),且干燥剂层(8)的内壁上环绕有散热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传感宽频承荷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10)的内壁上环绕有防水层(11),所述防水层(11)的内壁上环绕有铠装层(12),所述散热层(10)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热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明吴开明陈祖斌乔文玮杨恒勇黄峰张国宏钟力生王强冯路路方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