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810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刺穿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后侧设有竖板,竖板上滑动连接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上设有圆槽,圆槽的底端设有角度刻度,固定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注射装置,转动轴的另一侧贯穿固定座并与指针固定连接,底座的上方设有横板,横板上设有若干个针孔,针孔的内壁设有滑块,滑块的右端设有对应空腔,滑块的右端与空腔通过第一弹簧连接,空腔的前侧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滑条,滑条的上下端与第二滑槽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滑条的外端延伸至横板的前侧,滑条的内端与滑块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帮助护士进行静脉注射训练,尤其是在注射角度以及注射力度等方面。

A vein punc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刺穿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刺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进行输液等通过体内静脉输药、给药时,均需要医生或者护士利用空心针对患者进行静脉刺穿,以达到将体外药物直接输入体内的效果,因此静脉穿刺几乎是每个护士必备的基本功。授权公告号为CN103877641B的一种多功能小儿静脉穿刺操作台,包括:台身、隔离板、压力袖带、脚踏式充气装置、脚踏式泄压装置、压力表和若干通气软管;隔离板安装于台身上端面;隔离板上开设有一锥形孔;压力袖带置于固定孔内;台身上端面开设一连接孔;脚踏式充气装置和脚踏式泄压装置安装于台身下端;脚踏式充气装置和脚踏式泄压装置通过通气软管连接压力袖带;压力表通过通气软管连接压力袖带。通过将小儿手臂固定,避免了因小儿剧烈反抗而导致穿刺失败,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现有技术中的静脉穿刺装置过于简单,难以满足护士的训练需求。2.在静脉穿刺时,往往需要控制一定的进针角度,不同皮肤血管神经分布需要对进针角度进行不同的改变,需要护士能够准确掌握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帮助护士进行静脉注射训练,尤其是在注射角度以及注射力度等方面。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后侧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竖板上滑动连接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上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顶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圆槽的底端设有角度刻度,所述固定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有注射装置,所述转动轴的另一侧贯穿所述固定座并与指针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圆槽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若干个针孔,所述针孔的内壁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所述滑块的右端设有对应空腔,所述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空腔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空腔的前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滑条,所述滑条的上下端与所述第二滑槽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滑条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横板的前侧,所述滑条的内端与所述滑块相切。优选地,所述针孔由左至右孔径缩小。优选地,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紧固圈,所述紧固圈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紧固圈内设有注射针,所述注射针的外壁上下对称套设有第二固定圈,下侧的所述第二固定圈与所述紧固圈通过第三弹簧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硅胶防滑垫。优选地,所述辅助装置的后端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针对现有技术中,静脉刺穿需要护士具有优良持针角度的问题,设有转动轴、角度刻度等装置,使得护士能够时刻了解到自身的持针角度,以达到训练效果。其次,针对现有技术中,静脉刺穿需要护士保持一定刺穿力道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不同孔径的针孔达到定点穿刺的训练,一方面通过设有滑块、滑条,进行静脉穿刺时的力度训练。最后,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护士进行持针角度、定点穿刺、穿刺力度等方面的训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滑块与滑条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分别代表:1-底座;2-第三弹簧;3-针孔;4-注射装置;5-转动轴;6-角度刻度;7-固定座;8-滑槽;9-辅助装置;10-指针;11-滑块;12-滑条;13-第二弹簧;14-空腔;15-第一弹簧;16-竖板;17-横板;18-紧固圈;19-注射针;20-第二固定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后侧设有竖板16,竖板16上设有滑槽8,竖板16上滑动连接辅助装置9。其中,底座1的底端设有硅胶防滑垫。通过设有硅胶防滑垫,有效增加装置与桌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辅助装置9的后端设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设置在滑槽8内。辅助装置9上设有圆槽,圆槽的顶端设有固定座7,圆槽的底端设有角度刻度6,固定座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5,转动轴5的一侧设有注射装置4。转动轴5的另一侧贯穿固定座7并与指针10固定连接,转动轴5与圆槽转动连接。使用时,可手持注射装置4,由于注射装置4通过转动轴5与固定座7、圆槽均转动连接,且转动轴5转动时指针10也相应转动。因此,在护士转动注射装置4改变持针角度的同时,能够根据角度刻度6与指针10的配合,动态掌握自身的持针角度,由此达到训练目的。其中,注射装置4包括紧固圈18,紧固圈18与转动轴5固定连接,紧固圈18内设有注射针19,注射针19的外壁上下对称套设有第二固定圈20,下侧的第二固定圈20与紧固圈18通过第三弹簧2连接。使用时,由于注射针19设置在紧固圈18内,而紧固圈18与注射针19上的第二固定圈20通过第三弹簧2连接,此时,第三弹簧2给予第二固定圈20靠近紧固圈18的力,因此在护士确定持针角度后,可控制辅助装置9沿着滑槽8滑动至横板17的上方,随后,拉伸第三弹簧2,使得注射针19在紧固圈18内向下运动,实现穿刺动作。通过在注射针19上设有第二固定圈20,能够避免注射针19脱离紧固圈18。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板17,横板17上设有若干个针孔3,针孔3的内壁设有滑块11,滑块11的右端设有空腔14,滑块11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滑块11的右端设有对应空腔14,滑块11的右端与空腔14通过第一弹簧15连接,空腔14的前侧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有滑条12,滑条12的上下端与第二滑槽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滑条12的外端延伸至横板17的前侧,滑条12的内端与滑块11相切。其中,针孔3由左至右孔径缩小。使用时,由于滑块11通过第一弹簧15与空腔14连接,因此当滑块11受力时,将压缩第一弹簧15,使得滑块11向空腔14内运动。由于滑块11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因此随着滑块11的运动,将挤压滑条12拉伸第二弹簧13并向外端运动,通过观察不同力度下滑条12的外端凸出长度,能够帮助护士直观了解到其穿刺力度的大小,有益于静脉穿刺训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上设有滑槽(8),所述竖板(16)上滑动连接辅助装置(9),所述辅助装置(9)上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顶端设有固定座(7),所述圆槽的底端设有角度刻度(6),所述固定座(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一侧设有注射装置(4),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侧贯穿所述固定座(7)并与指针(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5)与所述圆槽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板(17),所述横板(17)上设有若干个针孔(3),所述针孔(3)的内壁设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所述滑块(11)的右端设有对应空腔(14),所述滑块(11)的右端与所述空腔(14)通过第一弹簧(15)连接,所述空腔(14)的前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滑条(12),所述滑条(12)的上下端与所述第二滑槽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所述滑条(12)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横板(17)的前侧,所述滑条(12)的内端与所述滑块(11)相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刺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上设有滑槽(8),所述竖板(16)上滑动连接辅助装置(9),所述辅助装置(9)上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顶端设有固定座(7),所述圆槽的底端设有角度刻度(6),所述固定座(7)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一侧设有注射装置(4),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侧贯穿所述固定座(7)并与指针(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5)与所述圆槽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板(17),所述横板(17)上设有若干个针孔(3),所述针孔(3)的内壁设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所述滑块(11)的右端设有对应空腔(14),所述滑块(11)的右端与所述空腔(14)通过第一弹簧(15)连接,所述空腔(14)的前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滑条(12),所述滑条(12)的上下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龙菊秦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娟龙菊秦小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