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809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其结构包括实训工位操作台,实训工位操作台由环境监测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照明系统和插座系统组成,环境监测系统包括PM2.5传感器、第一CO2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门磁传感器,风机盘管系统包括风机盘管、盘管水阀、第一电计量、第一冷热量计量和第一DDC控制器,各系统内的各设备按现场实际环境搭建,实训工位操作台的各系统与传感器之间通过RVSP线缆接收和传输信号,依靠DDC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测、控制,最后将各子系统集成于实训工位演练平台,搭建了真实的能源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现场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将多个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方便学生进行演练。

An energy management trai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能源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现场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各高校开始搭建专业实训平台方便学生学习;然而目前各高校实训平台尚处在探索阶段,实训演练系统往往只针对单个系统课程,学生不能系统学习,其次实训平台只提供模拟情景,无法提供真实的现场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搭建真实的能源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现场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将多个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方便学生进行演练。(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包括实训工位操作台,所述实训工位操作台由环境监测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照明系统和插座系统组成,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PM2.5传感器、第一CO2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门磁传感器,所述风机盘管系统包括风机盘管、盘管水阀、第一电计量、第一冷热量计量和第一DDC控制器,所述新风系统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送风机、风速传感器、压差变送器、第二冷热量计量、第二CO2传感器、新风阀、加湿器、第二电计量和第二DDC控制器,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排风阀、第三电计量和第三DDC控制器,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照度传感器、人员感应传感器、第四电计量和第四DDC控制器,所述插座系统包括插座、第五电计量和第五DDC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系统的每个工位设置有6组照明,配电箱将其分为3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插座系统的每个工位设置有6组插座,配电箱将其分为3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系统设置有机组故障互锁,监测机组状态、手自动、风机压差和排风阀反馈。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阀的可控制开度为0-100%。进一步的,所述盘管水阀不受面板控制,通过第一DDC控制器控制盘管水阀,并且盘管水阀为调节量水阀。进一步的,本设计的系统各设备按现场实际环境搭建。进一步的,本设计的系统与传感器之间通过RVSP线缆接收和传输信号,依靠DDC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测、控制,最后将各子系统集成于实训工位演练平台。进一步的,能量计量可以从校园能量计量中心接入,同时也需要在实训室现场主机电设备上安装表具进行采集计量。进一步的,每个实训工位包含空调系统、插座、照明设备,同时采集并上传电、冷热量用量。进一步的,实现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等所有子系统的监控,以及所有电、能热量计量集成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和控制,在集成平台上实现末端系统和工位的监测、控制、展示、定期维护等功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训工位操作台由环境监测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照明系统和插座系统组成,各系统内的各设备按现场实际环境搭建,各系统与传感器之间通过RVSP线缆接收和传输信号,依靠DDC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测、控制,最后将各子系统集成于实训工位演练平台,搭建了真实的能源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现场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将多个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方便学生进行演练。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实训工位操作台-1、环境监测系统-2、风机盘管系统-3、新风系统-4、排风系统-5、照明系统-6、插座系统-7、PM2.5传感器-21、第一CO2传感器-22、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3、门磁传感器-24、风机盘管-31、盘管水阀-32、第一电计量-33、第一冷热量计量-34、第一DDC控制器-35、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1、送风机-42、风速传感器-43、压差变送器-44、第二冷热量计量-45、第二CO2传感器-46、新风阀-47、加湿器-48、第二电计量-49、第二DDC控制器-50、排风机-51、排风阀-52、第三电计量-53、第三DDC控制器-54、照度传感器-61、人员感应传感器-62、第四电计量-63、第四DDC控制器-64、插座-71、第五电计量-72、第五DDC控制器-7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包括实训工位操作台1,实训工位操作台1由环境监测系统2、风机盘管系统3、新风系统4、排风系统5、照明系统6和插座系统7组成,环境监测系统2包括PM2.5传感器21、第一CO2传感器22、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3和门磁传感器24,风机盘管系统3包括风机盘管31、盘管水阀32、第一电计量33、第一冷热量计量34和第一DDC控制器35,新风系统4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1、送风机42、风速传感器43、压差变送器44、第二冷热量计量45、第二CO2传感器46、新风阀47、加湿器48、第二电计量49和第二DDC控制器50,排风系统5包括排风机51、排风阀52、第三电计量53和第三DDC控制器54,照明系统6包括照度传感器61、人员感应传感器62、第四电计量63和第四DDC控制器64,插座系统7包括插座71、第五电计量72和第五DDC控制器73。其中,所述照明系统6的每个工位设置有6组照明,配电箱将其分为3组控制。其中,所述插座系统7的每个工位设置有6组插座,配电箱将其分为3组控制。其中,所述排风系统5设置有机组故障互锁,监测机组状态、手自动、风机压差和排风阀反馈。其中,所述排风阀52的可控制开度为0-100%,方便学生对排风阀52进行控制调节。其中,所述盘管水阀32不受面板控制,通过第一DDC控制器35控制盘管水阀32,并且盘管水阀32为调节量水阀,便于教学展示PID控制。其中,本设计的系统各设备按现场实际环境搭建,能提供学生实际现场专业实践。其中,本设计的系统与传感器之间通过RVSP线缆接收和传输信号,依靠DDC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测、控制,最后将各子系统集成于实训工位演练平台。其中,能量计量可以从校园能量计量中心接入,同时也需要在实训室现场主机电设备上安装表具进行采集计量。其中,每个实训工位包含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新风机、排风机)、插座、照明设备,同时采集并上传电、冷热量用量。其中,实现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等所有子系统的监控,以及所有电、能热量计量集成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和控制,在集成平台上实现末端系统和工位的监测、控制、展示、定期维护等功能。工作原理:本设计包含有环境监测系统2、风机盘管系统3、新风系统4、排风系统5、照明系统6和插座系统7,通过RV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训工位操作台(1),所述实训工位操作台(1)由环境监测系统(2)、风机盘管系统(3)、新风系统(4)、排风系统(5)、照明系统(6)和插座系统(7)组成,所述环境监测系统(2)包括PM2.5传感器(21)、第一CO2传感器(22)、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3)和门磁传感器(24),所述风机盘管系统(3)包括风机盘管(31)、盘管水阀(32)、第一电计量(33)、第一冷热量计量(34)和第一DDC控制器(35),所述新风系统(4)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1)、送风机(42)、风速传感器(43)、压差变送器(44)、第二冷热量计量(45)、第二CO2传感器(46)、新风阀(47)、加湿器(48)、第二电计量(49)和第二DDC控制器(50),所述排风系统(5)包括排风机(51)、排风阀(52)、第三电计量(53)和第三DDC控制器(54),所述照明系统(6)包括照度传感器(61)、人员感应传感器(62)、第四电计量(63)和第四DDC控制器(64),所述插座系统(7)包括插座(71)、第五电计量(72)和第五DDC控制器(7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管理实训演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训工位操作台(1),所述实训工位操作台(1)由环境监测系统(2)、风机盘管系统(3)、新风系统(4)、排风系统(5)、照明系统(6)和插座系统(7)组成,所述环境监测系统(2)包括PM2.5传感器(21)、第一CO2传感器(22)、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3)和门磁传感器(24),所述风机盘管系统(3)包括风机盘管(31)、盘管水阀(32)、第一电计量(33)、第一冷热量计量(34)和第一DDC控制器(35),所述新风系统(4)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1)、送风机(42)、风速传感器(43)、压差变送器(44)、第二冷热量计量(45)、第二CO2传感器(46)、新风阀(47)、加湿器(48)、第二电计量(49)和第二DDC控制器(50),所述排风系统(5)包括排风机(51)、排风阀(52)、第三电计量(53)和第三DDC控制器(54),所述照明系统(6)包括照度传感器(61)、人员感应传感器(62)、第四电计量(63)和第四DDC控制器(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栋徐珍喜林沂李律万张松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泰德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