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07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面部检测模块,且外壳的前端下部设置有按键,所述外壳的后端中间处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调节螺孔,所述调节槽的槽内连接有高度调节板,且高度调节板是由板块、第二调节螺孔和连接块组成,所述板块的前端开设有第二调节螺孔,且第二调节螺孔孔内使用螺栓贯穿板块插入进第一调节螺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能够实现外壳与安装处高度的调节,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面部识别,能够实现外壳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使用者进行使用,能够防止接口进入灰尘,有利的保护接口处的安全。

An adjustable face recogni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使用人脸识别机过程中,由于人脸识别机一般安装嵌入在墙体内,导致人脸识别机不能根据使用者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嵌入在墙体内,导致角度不能进行调节,安装在出入口闸门处的人脸识别机由于角度不能进行调节,导致使用者使用困难,接口处易集灰,导致接口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面部检测模块,且外壳的前端下部设置有按键,所述外壳的后端中间处开设有调节槽,且调节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调节螺孔,所述调节槽的槽内连接有高度调节板,且高度调节板是由板块、第二调节螺孔和连接块组成,所述板块的前端开设有第二调节螺孔,且第二调节螺孔孔内使用螺栓贯穿板块插入进第一调节螺孔内,所述板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角度调节件,所述角度调节件是由连接柱、螺杆、承接柱、基座和安装螺孔组成,且基座的上端设置有承接柱,且承接柱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所述承接柱上端开设孔内部插入有螺杆,且螺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基座的上端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安装螺孔,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数据口槽,且数据口槽的槽口处卡合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是由盖体、第一卡合条、第二卡合条、横纹和插孔组成,且盖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合条和第二卡合条,所述盖体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横纹,且盖体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孔内插入插块与外壳相连接,所述数据口槽的槽底开设有接口。优选的,所述数据口槽的靠近槽口的槽壁处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槽内卡合第一卡合条和第二卡合条。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入孔,且插入孔与防尘盖开设的插孔相对应,所述插孔孔内使用插块贯穿盖体插入进外壳开设的插入孔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部开设螺孔插入螺栓与连接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槽底开设有多组第一调节螺孔,所述高度调节板开设有多组第二调节螺孔,且第二调节螺孔与第一调节螺孔对应使用。优选的,所述螺杆通过螺纹与承接柱相连接,且螺杆与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高度调节板,能够实现外壳与安装处高度的调节,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面部识别,通过设置有角度调节件,能够实现外壳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利于使用者进行使用,通过设置有防尘盖,能够防止接口进入灰尘,有利的保护接口处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的外壳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的防尘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的高度调节板及角度调节件连接示意图。图中:1、外壳;2、数据口槽;3、接口;4、防尘盖;401、盖体;402、第一卡合条;403、第二卡合条;404、横纹;405、插孔;5、插块;6、调节槽;7、第一调节螺孔;8、高度调节板;801、板块;802、第二调节螺孔;803、连接块;9、角度调节件;901、连接柱;902、螺杆;903、承接柱;904、基座;905、安装螺孔;10、面部检测模块;11、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面部检测模块10,且外壳1的前端下部设置有按键11,外壳1的后端中间处开设有调节槽6,且调节槽6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调节螺孔7,调节槽6的槽内连接有高度调节板8,且高度调节板8是由板块801、第二调节螺孔802和连接块803组成,板块801的前端开设有第二调节螺孔802,且第二调节螺孔802孔内使用螺栓贯穿板块801插入进第一调节螺孔7内,板块80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803,且连接块803的下端连接有角度调节件9,角度调节件9是由连接柱901、螺杆902、承接柱903、基座904和安装螺孔905组成,且基座904的上端设置有承接柱903,且承接柱903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承接柱903上端开设孔内部插入有螺杆902,且螺杆90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901,基座904的上端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安装螺孔905,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数据口槽2,且数据口槽2的槽口处卡合有防尘盖4,防尘盖4是由盖体401、第一卡合条402、第二卡合条403、横纹404和插孔405组成,且盖体4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合条402和第二卡合条403,盖体401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横纹404,且盖体401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孔405,插孔405的孔内插入插块5与外壳1相连接,数据口槽2的槽底开设有接口3;数据口槽2的靠近槽口的槽壁处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槽内卡合第一卡合条402和第二卡合条403;外壳1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入孔,且插入孔与防尘盖4开设的插孔405相对应,插孔405孔内使用插块5贯穿盖体401插入进外壳1开设的插入孔孔内;连接柱901的侧壁上部开设螺孔插入螺栓与连接块803相连接;调节槽6的槽底开设有多组第一调节螺孔7,高度调节板8开设有多组第二调节螺孔802,且第二调节螺孔802与第一调节螺孔7对应使用;螺杆902通过螺纹与承接柱903相连接,且螺杆902与连接柱901之间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使用前,首先进行高度调节板8与角度调节件9之间的安装,高度调节板8的连接块803下端插入连接柱901,连接柱901侧壁插入螺栓贯穿连接块803,从而连接高度调节板8与角度调节件9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面部检测模块(10),且外壳(1)的前端下部设置有按键(11),所述外壳(1)的后端中间处开设有调节槽(6),且调节槽(6)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调节螺孔(7),所述调节槽(6)的槽内连接有高度调节板(8),且高度调节板(8)是由板块(801)、第二调节螺孔(802)和连接块(803)组成,所述板块(801)的前端开设有第二调节螺孔(802),且第二调节螺孔(802)孔内使用螺栓贯穿板块(801)插入进第一调节螺孔(7)内,所述板块(80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803),且连接块(803)的下端连接有角度调节件(9),所述角度调节件(9)是由连接柱(901)、螺杆(902)、承接柱(903)、基座(904)和安装螺孔(905)组成,且基座(904)的上端设置有承接柱(903),且承接柱(903)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所述承接柱(903)上端开设孔内部插入有螺杆(902),且螺杆(90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901),所述基座(904)的上端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安装螺孔(905),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数据口槽(2),且数据口槽(2)的槽口处卡合有防尘盖(4),所述防尘盖(4)是由盖体(401)、第一卡合条(402)、第二卡合条(403)、横纹(404)和插孔(405)组成,且盖体(4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合条(402)和第二卡合条(403),所述盖体(401)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横纹(404),且盖体(401)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孔(405),所述插孔(405)的孔内插入插块(5)与外壳(1)相连接,所述数据口槽(2)的槽底开设有接口(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人脸识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前端上部设置有面部检测模块(10),且外壳(1)的前端下部设置有按键(11),所述外壳(1)的后端中间处开设有调节槽(6),且调节槽(6)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调节螺孔(7),所述调节槽(6)的槽内连接有高度调节板(8),且高度调节板(8)是由板块(801)、第二调节螺孔(802)和连接块(803)组成,所述板块(801)的前端开设有第二调节螺孔(802),且第二调节螺孔(802)孔内使用螺栓贯穿板块(801)插入进第一调节螺孔(7)内,所述板块(80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803),且连接块(803)的下端连接有角度调节件(9),所述角度调节件(9)是由连接柱(901)、螺杆(902)、承接柱(903)、基座(904)和安装螺孔(905)组成,且基座(904)的上端设置有承接柱(903),且承接柱(903)的上端开设有孔洞,所述承接柱(903)上端开设孔内部插入有螺杆(902),且螺杆(90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901),所述基座(904)的上端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安装螺孔(905),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数据口槽(2),且数据口槽(2)的槽口处卡合有防尘盖(4),所述防尘盖(4)是由盖体(401)、第一卡合条(402)、第二卡合条(403)、横纹(404)和插孔(405)组成,且盖体(4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合条(402)和第二卡合条(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启川张瑞雪程碧辉董思奇谭蔚华何荣祖王惠玉张绪冰斯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