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排污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85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竖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过滤件及排污阀,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分别安装于竖管上,第一横管位于第二横管的上方,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及竖管均相连通,第一横管的一端为进水管道,第一横管的另一端为分水管道,第二横管的一端为回水管道,第二横管的另一端为集水管道,过滤件设置于第一横管与竖管的相交处,排污阀设置于竖管的下端,控制装置可控制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及集水管道的开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竖管内设有过滤件,在竖管的下端设有排污阀,同时适用于集中供热情况及家用热源供热情况,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横管及第二横管的开闭清理被过滤件过滤的杂质,保证供暖正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排污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供暖设备的管道一般采用碳钢管,在非采暖期时管道内不进行充水保养或检修更换管路时冲洗不彻底,会造成管道系统的氧化腐蚀,进而产生铁锈皮以及其他各种杂质,在供暖初期,这些杂质会随水流流入系统中,可能会导致供暖系统的管道堵塞,从而影响供暖。同时,现有的供暖设备一般采用Y型过滤器或滤清器,Y型过滤器将杂质过滤并拦截,拦截后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清理,清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Y型过滤器完全堵塞,影响供暖设备管道内的流量以及影响采暖效果,而且清理Y型过滤器的专业性强,一般需要专门的人士进行清理,费时且不经济。而采用滤清器进行过滤,一般只适用于集中供暖供热管网,通过滤清器收集后杂质经过水流流向回水管道中,再次回到供热管网集中进行处理,而对于家用热源进行采暖的情况并不适用,同时,现有的供暖设备一般只能单独接进水管道,还需要额外添加管道用于与回水管道连接,操作不便。故,需要一种既能适用于集中供热情况也能适用于家用热源供热情况,并能够过滤杂质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过滤并及时清理杂质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该供暖排污控制系统既能应用于集中供热情况也能应用于家用热源供热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竖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过滤件以及排污阀,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竖管上,所述第一横管位于所述第二横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以及竖管均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一端为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横管的另一端为分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一端为回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另一端为集水管道,所述过滤件设置于第一横管与竖管的相交处,所述排污阀设置于所述竖管的下端,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开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分别安装于竖管上,第一横管的一端为进水管道,另一端为分水管道,第二横管的一端为回水管道,另一端为集水管道,可根据用户实际安装需求确定第一横管的哪一侧为进水管道,第二横管的哪一侧为回水管道,无需添加额外的管件与回水管道相连,同时过滤件设置于竖管以及第一横管的相交处,水流依次流经进水管道、过滤件以及分水管道,水中杂质会被过滤件过滤并收集,过滤后,水再经集水管道后回到回水管道中完成供暖过程,若是集中供热情况,排污时,控制装置关闭分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后,杂质随水流经竖管回流至回水管道中,再集中进行处理;若是家用热源供热情况,由于在竖管的下端设有排污阀,可通过人工开启排污阀将杂质排出,将杂质过滤并及时清理,保证供暖正常。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操作装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操作装置电连接,操作所述操作装置可控制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开闭。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止逆阀,所述止逆阀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下方。该方案能避免在排污过程中铁锈皮以及其他各种杂质回流。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道上。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水管道上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传输至电路板上,再显示于显示屏上,用户可通过显示屏直接得知目前进水管道处的压力值,并可进行相应的操作。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道和/或回水管道上。实时检测进水管道和/或回水管道的温度,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路板上,再显示于显示屏上,并可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开启或关闭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等的管道)。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漏水的漏水感应器,所述漏水感应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排气的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安装于所述竖管的上端。该方案使得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内的各管道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管道内发生气堵以及噪音等问题。较佳地,所述过滤件包括滤板以及网筒。过滤件包括滤板以及网筒,既可实现过滤功能也能增加排气的效果,管道内的气体经过滤件分解和刺破后,附着于过滤件的表面,能使管道内的气体更加迅速向上跑,使排气效果更佳。较佳地,所述第一横管的两端以及第二横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开关阀的安装孔。该方案使得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改变并确定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实际位置,并在对应的位置上安装开关阀,变换灵活,实用性高。较佳地,所述供暖排污控制系统还包括盖体,所述竖管安装于所述盖体内,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暴露在所述盖体外。该方案使得管道的大部分盖于盖体内,保护管道,且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暴露在盖体外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排气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先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100,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竖管101、第一横管102、第二横管103、过滤件104以及排污阀105,第一横管102、第二横管103分别安装于竖管101上,第一横管102位于第二横管103的上方,第一横管102、第二横管103以及竖管101均相连通,第一横管102的一端为进水管道1021,另一端为分水管道1022,第二横管103的一端为回水管道1031,另一端为集水管道1032,过滤件104设置于第一横管102以及竖管101的相交处,排污阀105设置于竖管101的下端,进水管道1021与外界采暖供水管(即进水口)相连,回水管道1031与外界供暖回水管相连,水经进水管道1021进入竖管101中,经过滤件104将水中杂质过滤,水经过滤件104后流向分水管道1022,为用户各个房间供暖,再经由集水管道1032将水收集后流至回水管道1031中。当用户采用集中供暖供热网管的方式进行供暖,排污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分水管道1022以及集水管道1032,杂质随水流经竖管101回流至回水管道1031中并集中进行处理;当采用家用热源(如壁挂炉或热泵)的方式进行供暖,排污时,所述控制装置关闭分水管道1022以及集水管道1032,再手动打开安装于竖管101下端的排污阀105使杂质随水流经竖管101排出。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可对进水管道1021、回水管道1031、分水管道1022以及集水管道1032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装置为一可触控的显示屏,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显示屏上显示管道内的数据情况,如进水管道1021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竖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过滤件以及排污阀,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竖管上,所述第一横管位于所述第二横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以及竖管均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一端为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横管的另一端为分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一端为回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另一端为集水管道,所述过滤件设置于第一横管与竖管的相交处,所述排污阀设置于所述竖管的下端,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开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竖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过滤件以及排污阀,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竖管上,所述第一横管位于所述第二横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以及竖管均相连通,所述第一横管的一端为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横管的另一端为分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一端为回水管道,所述第二横管的另一端为集水管道,所述过滤件设置于第一横管与竖管的相交处,所述排污阀设置于所述竖管的下端,所述控制装置可控制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操作装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操作装置电连接,操作所述操作装置可控制所述进水管道、分水管道、回水管道以及集水管道的开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逆阀,所述止逆阀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暖排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聪李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屋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