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启扬专利>正文

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0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护栏、槽口、卡扣、连接管、清洗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水槽本体顶端外侧四角与护栏进行焊接,所述水槽本体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水槽本体内侧与清洗装置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槽本体内侧底端设置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清洗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经第一转动轴与水槽本体内侧左侧连接固定,接着通过将第二支撑板经第二转动轴与水槽本体内侧由侧连接固定,接着通过把手将固定板经槽口插入槽内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便于使用者将清洗物品放置到固定板中清洗,从而达到对生活物品进行便捷卫生清洗,提高使用者卫生意识的有益效果。

A kind of one-piece nanometer antirust and antibacterial seamless integrated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
本技术涉及下水水槽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
技术介绍
传统的洗脸盆或水槽等大多数都是直通式,当打开下水器时,臭气就会从下水器窜出,影响环境,故往往会在洗脸盆或水槽等下水通道中安装防臭装置,该防臭装置采用S形弯管道来实现,S形弯管道科在排水过程中储存一段水位,形成水位差,可将下水道密封而到达防臭的效果,但是这种采用S形弯管道的安装方法需要占用空间较大,容易破损,容易漏水,并且原有下水器是同水槽盘体分离安装,安装后水槽盘体与下水器安装界面有间隙,故此界面会渗水并滋生细菌及产生污染造成卫生死角,随着下水水槽的发展,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下水水槽不便于对物品进行卫生安全清洗,并且下水水槽不能有效对污水进行过滤,防止污水臭气向上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解决下水水槽不便于对物品进行卫生安全清洗,并且下水水槽不能有效对污水进行过滤,防止污水臭气向上溢出的问题,从而达到对生活物品进行便捷卫生清洗,提高使用者卫生意识,并且对污水进行便捷过滤、对固态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便于防止垃圾堆积堵塞水管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护栏、槽口、卡扣、连接管、清洗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水槽本体顶端外侧四角与护栏进行焊接,所述水槽本体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水槽本体内侧与清洗装置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槽本体内侧底端设置有卡扣,所述水槽本体底端外侧与过滤装置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右侧与连接管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由固定板、滤网、把手、第一支撑板、第一转动轴、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转动轴组成,所述固定板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固定板后端顶部中部与把手进行焊接,且把手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所述第一支撑板左端与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右端与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左端与水槽本体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与水槽本体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由漏斗、弹簧、密封垫、固定管、观察表、防护盖和管槽组成,所述漏斗内侧中部通过固定环与弹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底端与密封垫进行焊接,所述密封垫外侧与固定管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顶部右侧与观察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底端与防护盖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管中部右侧设置有管槽,所述漏斗顶端与水槽本体底端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呈方形状,且固定板大小与槽口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厚度为4cm,且滤网网孔直径为2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大小均一致,且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大小均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内侧中部设置由固定环,且固定环通过内侧支杆与弹簧进行焊接,且弹簧拉伸距离为20c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中部向上下两侧直径逐渐减小,且固定管上端与漏斗底端连接管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护盖顶端与固定管底端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采用弹簧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制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下水水槽不便于对物品进行卫生安全清洗的问题,通过设置清洗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撑板经第一转动轴与水槽本体内侧左侧连接固定,接着通过将第二支撑板经第二转动轴与水槽本体内侧由侧连接固定,接着通过把手将固定板经槽口插入槽内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便于使用者将清洗物品放置到固定板中清洗,从而达到对生活物品进行便捷卫生清洗,提高使用者卫生意识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下水水槽不能有效对污水进行过滤,防止污水臭气向上溢出的问题,通过设置过滤装置,通过将漏斗与水槽本体连接固定,槽内污水经卡扣流经漏斗中,污水向下挤压密封垫致使弹簧向下拉伸,便于污水排出,污水经管槽经连接管排出,污水中固态杂物经防护盖进行储存,污水停止排放时密封垫经弹簧复位,便于使用者旋动防护盖对内侧垃圾进行清理,达到对污水进行便捷过滤、对固态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便于防止垃圾堆积堵塞水管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水槽本体-1、护栏-2、槽口-3、清洗装置-4、卡扣-5、过滤装置-6、连接管-7、固定板-41、滤网-42、把手-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支撑板-46、第二转动轴-47、漏斗-61、弹簧-62、密封垫-63、固定管-64、观察表-65、防护盖-66、管槽-6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清洗装置4、过滤装置6、固定板41、滤网42、把手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支撑板46、第二转动轴47、漏斗61、弹簧62、密封垫63、固定管64、观察表65、防护盖66和管槽67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水槽本体1、护栏2、槽口3、卡扣5和连接管7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1、护栏2、槽口3、卡扣5、连接管7、清洗装置4和过滤装置6,水槽本体1顶端外侧四角与护栏2进行焊接,水槽本体1中部设置有槽口3,水槽本体1内侧与清洗装置4进行滑动连接,水槽本体1内侧底端设置有卡扣5,水槽本体1底端外侧与过滤装置6进行固定连接,过滤装置6右侧与连接管7进行螺纹连接,清洗装置4由固定板41、滤网42、把手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支撑板46和第二转动轴47组成,固定板41内侧设置有滤网42,固定板41后端顶部中部与把手43进行焊接,且把手43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第一支撑板44左端与第一转动轴4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6右端与第二转动轴4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45左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47右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过滤装置6由漏斗61、弹簧62、密封垫63、固定管64、观察表65、防护盖66和管槽67组成,漏斗61内侧中部通过固定环与弹簧62进行固定连接,弹簧62底端与密封垫63进行焊接,密封垫63外侧与固定管64进行滑动连接,固定管64顶部右侧与观察表65进行固定连接,固定管64底端与防护盖66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1)、护栏(2)、槽口(3)、卡扣(5)和连接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4)和过滤装置(6),所述水槽本体(1)顶端外侧四角与护栏(2)进行焊接,所述水槽本体(1)中部设置有槽口(3),所述水槽本体(1)内侧与清洗装置(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槽本体(1)内侧底端设置有卡扣(5),所述水槽本体(1)底端外侧与过滤装置(6)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右侧与连接管(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清洗装置(4)由固定板(41)、滤网(42)、把手(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支撑板(46)和第二转动轴(47)组成,所述固定板(41)内侧设置有滤网(42),所述固定板(41)后端顶部中部与把手(43)进行焊接,且把手(43)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所述第一支撑板(44)左端与第一转动轴(4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6)右端与第二转动轴(4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5)左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7)右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由漏斗(61)、弹簧(62)、密封垫(63)、固定管(64)、观察表(65)、防护盖(66)和管槽(67)组成,所述漏斗(61)内侧中部通过固定环与弹簧(6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2)底端与密封垫(63)进行焊接,所述密封垫(63)外侧与固定管(6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64)顶部右侧与观察表(6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64)底端与防护盖(66)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管(64)中部右侧设置有管槽(67),所述漏斗(61)顶端与水槽本体(1)底端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纳米防锈抗菌无缝连体下水水槽,包括水槽本体(1)、护栏(2)、槽口(3)、卡扣(5)和连接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4)和过滤装置(6),所述水槽本体(1)顶端外侧四角与护栏(2)进行焊接,所述水槽本体(1)中部设置有槽口(3),所述水槽本体(1)内侧与清洗装置(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槽本体(1)内侧底端设置有卡扣(5),所述水槽本体(1)底端外侧与过滤装置(6)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右侧与连接管(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清洗装置(4)由固定板(41)、滤网(42)、把手(43)、第一支撑板(44)、第一转动轴(45)、第二支撑板(46)和第二转动轴(47)组成,所述固定板(41)内侧设置有滤网(42),所述固定板(41)后端顶部中部与把手(43)进行焊接,且把手(43)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纹,所述第一支撑板(44)左端与第一转动轴(4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6)右端与第二转动轴(4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5)左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7)右端与水槽本体(1)内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由漏斗(61)、弹簧(62)、密封垫(63)、固定管(64)、观察表(65)、防护盖(66)和管槽(67)组成,所述漏斗(61)内侧中部通过固定环与弹簧(6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2)底端与密封垫(63)进行焊接,所述密封垫(63)外侧与固定管(6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64)顶部右侧与观察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启扬
申请(专利权)人:林启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