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83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属于防护栏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升降组件、移动板、移动组件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且固定板呈U型设置,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与固定板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两端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所述移动板与升降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侧壁上,所述固定板和移动板上均设有若杆等间距分布的防护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固定组件对防护栏进行固定,防止防护栏在使用时,防护栏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防护的效果,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A protective fence for roa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防护栏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
技术介绍
施工护栏是一种铁管制成,经过无缝铁管折弯,焊接,打磨抛光,高压烤漆,贴膜等层层工艺加工制成。施工护栏一般通常用于道理改造,道路施工围蔽安全隔离,高速公路还有各级公路十字路口、收费站、桥梁、停车场、车站和码头,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集会地点临时隔离栏等场所作为道路分道、区域围蔽安全隔离、分流、导向或用在一些提书的庆祝活动场合、或体育娱乐等竞技表演场合的秩序维护,亦可作工厂、车间、仓库、停车场、商业区和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设备与设施的保护与防护等。但是,现有的防护栏在使用时,不能根据使用的实际要求来调节防护栏的面积,并且防护栏在使用时由于人流量较大会造成防护栏的初始放置位置与实际放置位置出现偏差,防护栏的位置不能固定,影响防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使用的实际要求来调节防护栏的面积,人多时会造成防护栏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防护的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包括固定板、升降组件、移动板、移动组件和两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且固定板呈U型设置,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与固定板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的两端设置在升降组件上,所述移动板与升降组件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侧壁上,所述固定板和移动板上均设有若杆等间距分布的防护杆。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个顶端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升降板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个顶端,两个所述升降板均与固定板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板和两个升降板的下半部分均设有若干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的圆孔,两个所述升降板上均设有插接杆,每个所述插接杆与其对应的升降板和固定板插接配合,所述移动板的下半部分和升降板的上半部分上均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圆槽,所述移动板上也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与升降板和移动板插接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两端对应每个升降板上和每个所述升降板上均设有若干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的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的旁侧均设有固定圆槽,每个所述固定圆槽均设置在升降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轮,两个所述移动轮对称设置在固定板的两端底部。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座、转动板、螺纹杆、转动盘和固定盘,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固定板的下方侧壁上,所述转动板的一端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与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杆竖直设置在转动板的另一端,所述螺纹杆与转动板螺纹连接,所述转动盘水平设置在螺纹杆的顶部,所述固定盘水平设置在螺纹杆的底部,所述固定盘的底部设有若干等间距沿固定盘圆周设置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均设有水平设置的吸盘。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和移动板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反光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移动组件将固定板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在需要对防护栏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移动升降组件和移动板,来调整防护栏高度,增加防护的面积,在调整好防护面积后,能够通过两个固定组件内设置的若干吸盘对防护栏进行固定,防止防护栏在使用时,防护栏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防护的效果,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其二,本技术在进行调整时,通过调整两个升降板的位置,使两个升降板在固定板上滑动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将插接杆插接在对应的圆孔内,在进行调整时,通过移动板在两个升降板的顶部进行移动,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将插接杆插接在对应的圆槽内,通过移动板和两个升降板的位置,可以调整防护栏防护的面积,以适应于不同的场合对防护栏的使用的要求;其三,本技术在防护栏使用时,通过移动转动板至与固定板垂直的位置,通过旋转转动盘,转动盘转动带动螺纹杆在转动板上转动,螺纹杆向下转动带动固定盘向下移动,固定盘向下移动带动若干固定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若干吸盘向下移动,若干吸盘固定在地面上,将防护栏的位置固定住,防止防护栏在使用时,防护栏的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对施工的防护,造成对人员的伤害,若干定位杆和吸盘的设置有利于将防护栏更好的固定在指定的位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固定板1,升降组件2,升降板21,圆孔22,插接杆23,滑动槽24,固定圆槽25,移动板3,圆槽31,移动组件4,移动轮41,固定组件5,固定座51,转动板52,螺纹杆53,转动盘54,固定盘55,固定杆56,吸盘57,防护杆6,反光条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包括固定板1、升降组件2、移动板3、移动组件4和两个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板1竖直设置且固定板1呈U型设置,所述升降组件2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2与固定板1滑动配合,移动板3的两端设置在升降组件2上,移动板3与升降组件2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组件4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两个所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升降组件(2)、移动板(3)、移动组件(4)和两个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板(1)竖直设置且固定板(1)呈U型设置,所述升降组件(2)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2)与固定板(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3)的两端设置在升降组件(2)上,所述移动板(3)与升降组件(2)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组件(4)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组件(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侧壁上,所述固定板(1)和移动板(3)上均设有若杆等间距分布的防护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升降组件(2)、移动板(3)、移动组件(4)和两个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板(1)竖直设置且固定板(1)呈U型设置,所述升降组件(2)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2)与固定板(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3)的两端设置在升降组件(2)上,所述移动板(3)与升降组件(2)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组件(4)设置在固定板(1)的底部,两个所述固定组件(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侧侧壁上,所述固定板(1)和移动板(3)上均设有若杆等间距分布的防护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两个升降板(21),所述固定板(1)的两个顶端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升降板(21)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的两个顶端,两个所述升降板(21)均与固定板(1)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板(1)和两个升降板(21)的下半部分均设有若干由上而下等间距分布的圆孔(22),两个所述升降板(21)上均设有插接杆(23),每个所述插接杆(23)与其对应的升降板(21)和固定板(1)插接配合,所述移动板(3)的下半部分和升降板(21)的上半部分上均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圆槽(31),所述移动板(3)上也设有插接杆(23),所述插接杆(23)与升降板(21)和移动板(3)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龙强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轩兴辕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