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江斌专利>正文

伞用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2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用手电筒,尤其是一种伞用手电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连接件、灯头;其中: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的伞尾连接部件对应的连接件;壳体内部设置有灯头。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转向件,灯头与转向件活动接触。采用了连接件可以与伞杆尾端自由拆卸。当与伞杆尾端脱离后,可以作为独立的手电筒使用。而且采用了转向件和灯头结构,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随意调整手电筒的角度,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是一种伞用手电筒
技术介绍
晚上,或能见度低的场合,需要照明时,如果分别撑开伞和打开手电筒非常不方便。伞杆尾端与伞柄通常是通过连接件相连的。如果将伞和手电筒进行简单的固定组合,照明角度也就固定了,这样不方便需要根据路况的不同,使用人的身高的不同,使用习惯的不同来调整照射角度,使用依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用手电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伞用手电筒,该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连接件、灯头;其中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的伞尾连接部件对应的连接件;壳体内部设置有灯头。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转向件,灯头与转向件活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伞用手电筒可以替换原有的伞柄,作为普通伞柄使用。伞用手电筒采用了连接件可以与伞杆尾端自由拆卸。当与伞杆尾端脱离后,可以作为独立的手电筒使用。而且采用了转向件和灯头结构,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随意调整手电筒的角度,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均为本专利技术伞用手电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壳体1、连接件2、转向件3、灯头4、钮扣电池5、控制钮6、驱动件7、伞杆尾端8、伞尾连接部件9、挂绳10、电源开关11、电池储槽12。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伞用手电筒,该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1、连接件2、灯头4;其中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8的伞尾连接部件9对应的连接件2;壳体1内部设置有灯头4。实施例2、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转向件3。其余同实施例1。晚上,或能见度低的场合,需要照明时,如果分别撑开伞和打开手电筒非常不方便,如果能将伞和手电筒合二为一,可以更方便的使用。如果将伞和手电筒固定组合使用属于简单的组合,并没有考虑到同时使用伞和手电筒的特殊性,使用伞通常需要将伞柄直立或接近直立。而位于伞杆尾端8的照明装置又需要根据路况的不同,使用人的身高的不同,使用习惯的不同来随时调整照射角度。如果手电筒与伞杆尾端8按常规固定后,照明角度也就固定了,使用时仍然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随意调整角度。在使用时将连接件2与设置在伞杆尾端8的伞尾连接部件9对接,就可以在伞杆尾端8上增加照明装置。实施例3、伞用手电筒,其中转向件3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壳体1内部。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1外表面上设置有可以露出灯头4的窗口;灯头4通过转向件3与壳体1内表面滑动接触。灯头4与转向件3活动接触可以保证灯头4能根据需要随意调整转向角度。方便使用。灯头4与转向件3活动接触是实现随意调整转向角度的核心技术,但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1为滑动件;壳体1通过灯头4与转向件3活动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因灯头4与转向件3活动接触,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壳体1摩擦驱动灯头4绕转向件3随意旋转调整转向角度。实施例5、伞用手电筒,其中灯头4与转向件3活动接触是实现随意调整转向角度的核心技术,但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伞用手电筒,其中控制钮6设置在壳体1上;控制钮6通过驱动件7与转向件3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或2。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钮6驱动驱动件7来控制转向件3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灯头4的转动方向。实施例6、伞用手电筒,其中灯头4的一端通过轴与转向件3旋转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或2。实施例7、伞用手电筒,其中控制钮6设置在壳体1上;控制钮6通过驱动件7与转向件3。其余同实施例1或2。实施例8、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1上设置有挂绳10,其余同实施例1或2。实施例9、伞用手电筒,其中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开关11、电池储槽12。其余同实施例1或2。实施例10、伞用手电筒,其中电源开关11安装在转向件3的底部,电源开关11与壳体1内壁触点式活动接触。其余同实施例9。电源开关11与壳体1内壁触点式接触的设置方式,非常方便使用者开启开关,使用者将灯头4向内按,电源开关11与壳体1内壁接触可以开灯。使用者继续将灯头4向内用力按,电源开关11可以弹起复位,与壳体1内壁脱离接触可以关灯。电源开关11与壳体1内壁触点式接触的设置方式既简单,又节约空间,有利于将伞用手电筒设计得更精巧。实施例11、伞用手电筒,其中灯头4与转向件3转动的角度为0-90度。这样一来伞用手电筒的光线与地面垂直或零角度至90度的范围内。其余同实施例4或5。权利要求1.伞用手电筒,该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1)、连接件(2)、灯头(4);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8)的伞尾连接部件(9)对应的连接件(2);壳体(1)内部设置有灯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转向件(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转向件(3)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壳体(1)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壳体(1)外表面上设置有可以露出灯头(4)的窗口;灯头(4)通过转向件(3)与壳体(1)内表面滑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灯头(4)的一端通过轴与转向件(3)旋转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控制钮(6)设置在壳体(1)上;控制钮(6)通过驱动件(7)与转向件(3)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钮扣电池(5)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上设置有挂绳(10)。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开关(11)、电池储槽(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电源开关(11)安装在转向件(3)的底部,电源开关(11)与壳体(1)内壁触点式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用手电筒,其特征在于灯头(4)与转向件(3)转动的角度为0-90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用手电筒,尤其是一种伞用手电筒。本专利技术的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连接件、灯头;其中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的伞尾连接部件对应的连接件;壳体内部设置有灯头。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转向件,灯头与转向件活动接触。采用了连接件可以与伞杆尾端自由拆卸。当与伞杆尾端脱离后,可以作为独立的手电筒使用。而且采用了转向件和灯头结构,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随意调整手电筒的角度,方便使用。文档编号A45B3/04GK1959198SQ20061012509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姚江斌 申请人:姚江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伞用手电筒,该伞用手电筒包括壳体(1)、连接件(2)、灯头(4);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与伞杆尾端(8)的伞尾连接部件(9)对应的连接件(2);壳体(1)内部设置有灯头(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江斌
申请(专利权)人:姚江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