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495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42
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器、好氧池、沉淀池、MBR膜生物反应器和产水池,水解酸化池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排放区、污泥床区、配水区、悬浮泥层区、填料区和清水区,污泥排放区和污泥床区通过若干并排连接且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板隔离,第一弧形板上方设有与其一一对应且向上突出的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顶部设有开口,第一弧形板底部设有与第一弧形板配合且可上下移动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尺寸大于开口的口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弹性件反复上下移动实现污泥上下循环流动,解决了现有水解酸化池内污泥无法与废水充分接触的问题,废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医药废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四大类,其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很差,且间歇排放,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水解酸化池在医药废水处理系统中应用广泛,水解酸化池利用池底污泥中的高浓度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但是,目前的水解酸化池结构简单,仅通过鼓风机向池内通入空气来对废水和污泥进行搅动,搅动程度有限,池内污泥仍无法与废水充分接触,以至于去除率低及菌种因无法获取有机物而自我消化,解絮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水解酸化池内污泥无法与废水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反应器、好氧池、沉淀池、MBR膜生物反应器和产水池,所述水解酸化池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1)、水解酸化池(2)、UASB厌氧反应器(3)、好氧池(4)、沉淀池(5)、MBR膜生物反应器(6)和产水池(7),所述水解酸化池(2)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排放区(14)、污泥床区(13)、配水区(12)、悬浮泥层区(10)、填料区(9)和清水区(8),所述污泥排放区(14)和污泥床区(13)通过若干并排连接且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板(22)隔离,第一弧形板(22)底部设有排泥口(20),第一弧形板(22)上方设有与其一一对应且向上突出的第二弧形板(29),第二弧形板(29)顶部设有开口(28),第一弧形板(22)底部设有与第一弧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1)、水解酸化池(2)、UASB厌氧反应器(3)、好氧池(4)、沉淀池(5)、MBR膜生物反应器(6)和产水池(7),所述水解酸化池(2)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排放区(14)、污泥床区(13)、配水区(12)、悬浮泥层区(10)、填料区(9)和清水区(8),所述污泥排放区(14)和污泥床区(13)通过若干并排连接且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板(22)隔离,第一弧形板(22)底部设有排泥口(20),第一弧形板(22)上方设有与其一一对应且向上突出的第二弧形板(29),第二弧形板(29)顶部设有开口(28),第一弧形板(22)底部设有与第一弧形板(22)配合且可上下移动的弹性件(23),弹性件(23)的尺寸大于开口(28)的口径,以使弹性件(23)带动污泥上升至开口(28)处时,弹性件(23)由向下凹陷变形为向上突出,且突出部穿过开口(28),污泥沿第二弧形板(29)滑落至第一弧形板(22);污泥排放区(14)设有污泥出口(21),清水区(8)设有出水口(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3)底部连接有伸缩杆(15),伸缩杆(15)向下穿过排泥口(20)、污泥排放区(14)后与设置在水解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明刘利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博蓝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