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35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13
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包括竖桶,竖桶的顶面开口,竖桶的内壁固定连接筛板的外周,筛板与竖桶的内壁有夹角α,α=60-80°,竖桶的外周底部开设弧形透槽,弧形透槽的底面与竖桶的内壁底面平齐,弧形透槽内穿过集渣盒,集渣盒的顶面开口,集渣盒位于筛板的下方,竖桶的外周固定安装卸料斗,卸料斗位于筛板的底部外侧,卸料斗的顶面和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且其内侧与竖桶内部相通,卸料斗的内壁底面平齐于筛板的顶面,竖桶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挡板,挡板的下部位于卸料斗内。茶叶沿筛板移动时,茶叶渣会通过筛板表面的过滤孔落入集渣盒内,人们通过弧形透槽能够很方便的取出集渣盒,能够很方便的清理集渣盒内的茶叶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
本技术属于茶叶储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各种饮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咖啡、奶茶、果茶等,茶类饮品也逐步在饮品界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工作人员在制取茶饮时,需要将一定量的茶叶从储放容器中取出并倒入冲泡容器内,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只手协作完成,长此以往,容易耽误制茶效率,且茶饮店内工作人员的手很容易弄湿,取茶过程中又需要保持取茶手干燥,以免水滴入储放容器中导致茶质受损,这就需要手湿的工作人员在取茶之前擦手,也会降低制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包括竖桶,竖桶的顶面开口,竖桶的内壁固定连接筛板的外周,筛板与竖桶的内壁有夹角α,α=60-80°,竖桶的外周底部开设弧形透槽,弧形透槽的底面与竖桶的内壁底面平齐,弧形透槽内穿过集渣盒,集渣盒的顶面开口,集渣盒位于筛板的下方,竖桶的外周固定安装卸料斗,卸料斗位于筛板的底部外侧,卸料斗的顶面和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且其内侧与竖桶内部相通,卸料斗的内壁底面平齐于筛板的顶面,竖桶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挡板,挡板的下部位于卸料斗内,且挡板的下部外周与卸料斗的内壁接触配合,竖桶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拨杆,拨杆为倒L型结构,拨杆的纵向杆外周与挡板的外侧上部接触配合,卸料斗的底面外侧通过轮架安装线轮,线轮的卷线轴固定连接线绳的一端,线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杆的竖杆下端,卸料斗的底面外侧通过扭簧连接压板的顶面,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弧形板的一端,弧形板的顶面与线轮的外周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线轮的外周和弧形板的凹面均开设防滑纹。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压板为弧形结构且其凹面朝外。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竖桶的顶面活动安装顶盖,顶盖为T型结构,顶盖的顶面面积大于其底面面积,顶盖的外周与竖桶的顶面、内壁顶部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竖桶为透明材质。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集渣盒的外周固定安装把手,把手从弧形透槽内穿过。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所述的竖桶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均匀分布的支杆的上端,支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同一个底板的顶面。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适用于茶饮店使用,竖桶内存放大量茶叶,工作人员无需频繁补茶,且竖桶竖向放置占用的空间较小,在重力作用下,竖桶内的茶叶沿着筛板向卸料斗内移动,但由于挡板的存在,茶叶无法通过卸料斗向外界移动,在取茶时,用户单手握住杯子并将其置于卸料斗的下方,使杯口与压板的外侧接触,用户通过杯子将压板向内翻折,或是通过握住杯子的手指背面将压板向内翻折,压板翻折带动弧形板移动,弧形板的凹面始终与线轮的外周接触,且弧形板与线轮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线轮顺时针转动,线轮顺时针转动收拢线绳,线绳拉动拨杆逆时针转动,拨杆与挡板的接触,从而使挡板逆时针翻折,卸料斗内的茶叶即可沿其底面向斜下方移动,最终茶叶落入杯子内。本技术通过单手即可实现取茶的操作,操作方式更为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能够解放茶饮店工作人员的一只手,即可实现在取茶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有利于提高茶饮的制作效率,取茶时,工作人员在取茶时也不必刻意擦干手部,能够简化一步操作步骤,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茶叶沿筛板移动时,茶叶渣会通过筛板表面的过滤孔落入集渣盒内,人们通过弧形透槽能够很方便的取出集渣盒,能够很方便的清理集渣盒内的茶叶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竖桶1,竖桶1的顶面开口,竖桶1的内壁固定连接筛板2的外周,筛板2的顶面均匀设有竖向的过滤孔,过滤孔的直径为3-5MM,筛板2与竖桶1的内壁有夹角α,α=60-80°,竖桶1的外周底部开设弧形透槽3,弧形透槽3的底面与竖桶1的内壁底面平齐,弧形透槽3内穿过集渣盒4,集渣盒4的顶面开口,集渣盒4位于筛板2的下方,竖桶1的外周固定安装卸料斗5,卸料斗5小于茶叶冲泡容器的顶面进口面积,以保证茶叶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沿下料斗5落入冲泡容器内,卸料斗5位于筛板2的底部外侧,卸料斗5的顶面和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且其内侧与竖桶1内部相通,卸料斗5的内壁底面平齐于筛板2的顶面,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挡板6,挡板6的下部位于卸料斗5内,且挡板6的下部外周与卸料斗5的内壁接触配合,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拨杆7,拨杆7为倒L型结构,铰接座和扭簧均位于拨杆7竖杆的中上部,拨杆7的竖杆位于卸料斗5的后方或前方,拨杆7的纵向杆外周与挡板6的外侧上部接触配合,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轮架安装线轮8,线轮8的卷线轴固定连接线绳9的一端,线绳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杆7的竖杆下端,线绳9处于绷紧状态,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扭簧连接压板10的顶面,压板10位于线轮8的外侧,压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弧形板11的一端,弧形板11的凹面朝上,弧形板11的顶面与线轮8的外周接触配合。本技术适用于茶饮店使用,竖桶1内存放大量茶叶,工作人员无需频繁补茶,且竖桶1竖向放置占用的空间较小,在重力作用下,竖桶1内的茶叶沿着筛板2向卸料斗5内移动,但由于挡板6的存在,茶叶无法通过卸料斗5向外界移动,在取茶时,用户单手握住杯子并将其置于卸料斗5的下方,使杯口与压板10的外侧接触,用户通过杯子将压板10向内翻折,或是通过握住杯子的手指背面将压板10向内翻折,压板10翻折带动弧形板11移动,弧形板11的凹面始终与线轮8的外周接触,且弧形板11与线轮8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线轮8顺时针转动,线轮8顺时针转动收拢线绳9,线绳9拉动拨杆7逆时针转动,拨杆7与挡板6的接触,从而使挡板6逆时针翻折,卸料斗5内的茶叶即可沿其底面向斜下方移动,最终茶叶落入杯子内。本技术通过单手即可实现取茶的操作,操作方式更为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能够解放茶饮店工作人员的一只手,即可实现在取茶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有利于提高茶饮的制作效率,取茶时,工作人员在取茶时也不必刻意擦干手部,能够简化一步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桶(1),竖桶(1)的顶面开口,竖桶(1)的内壁固定连接筛板(2)的外周,筛板(2)与竖桶(1)的内壁有夹角α,α=60-80°,竖桶(1)的外周底部开设弧形透槽(3),弧形透槽(3)的底面与竖桶(1)的内壁底面平齐,弧形透槽(3)内穿过集渣盒(4),集渣盒(4)的顶面开口,集渣盒(4)位于筛板(2)的下方,竖桶(1)的外周固定安装卸料斗(5),卸料斗(5)位于筛板(2)的底部外侧,卸料斗(5)的顶面和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且其内侧与竖桶(1)内部相通,卸料斗(5)的内壁底面平齐于筛板(2)的顶面,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挡板(6),挡板(6)的下部位于卸料斗(5)内,且挡板(6)的下部外周与卸料斗(5)的内壁接触配合,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拨杆(7),拨杆(7)为倒L型结构,拨杆(7)的纵向杆外周与挡板(6)的外侧上部接触配合,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轮架安装线轮(8),线轮(8)的卷线轴固定连接线绳(9)的一端,线绳(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杆(7)的竖杆下端,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扭簧连接压板(10)的顶面,压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弧形板(11)的一端,弧形板(11)的顶面与线轮(8)的外周接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茶的茶叶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桶(1),竖桶(1)的顶面开口,竖桶(1)的内壁固定连接筛板(2)的外周,筛板(2)与竖桶(1)的内壁有夹角α,α=60-80°,竖桶(1)的外周底部开设弧形透槽(3),弧形透槽(3)的底面与竖桶(1)的内壁底面平齐,弧形透槽(3)内穿过集渣盒(4),集渣盒(4)的顶面开口,集渣盒(4)位于筛板(2)的下方,竖桶(1)的外周固定安装卸料斗(5),卸料斗(5)位于筛板(2)的底部外侧,卸料斗(5)的顶面和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且其内侧与竖桶(1)内部相通,卸料斗(5)的内壁底面平齐于筛板(2)的顶面,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挡板(6),挡板(6)的下部位于卸料斗(5)内,且挡板(6)的下部外周与卸料斗(5)的内壁接触配合,竖桶(1)的外周通过铰接座和扭簧安装拨杆(7),拨杆(7)为倒L型结构,拨杆(7)的纵向杆外周与挡板(6)的外侧上部接触配合,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轮架安装线轮(8),线轮(8)的卷线轴固定连接线绳(9)的一端,线绳(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拨杆(7)的竖杆下端,卸料斗(5)的底面外侧通过扭簧连接压板(10)的顶面,压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弧形板(11)的一端,弧形板(11)的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春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