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集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260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集成设备,包括外壳、车载充电机和DC/DC变换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水冷层,所述水冷层分隔所述外壳内部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水冷层抵接;所述DC/DC变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水冷层抵接;由于此时车载充电机与DC/DC变换器已经集成为一体,免去了单体车载充电机与单体DC/DC变换器之间原来连接所需的插接件和高压线缆,并且通过一个水冷层便同时实现了车载充电机和DC/DC变换器的散热,即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也大幅减少了产品的占用空间、重量和投入成本。

Charging integrate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集成设备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充电集成设备。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大核心部件,分别为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包含单体DC/DC变换器、单体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盒等几个主要单元;但是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中,这些电控的各个单元在结构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导致电控出现集成度低、线束多、水冷系统复杂、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集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必须独立设置单体车载充电机和单体DC/DC变换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水冷层,所述水冷层分隔所述外壳内部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水冷层抵接;以及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水冷层抵接。其中,所述外壳上设有高压直流输出接插件,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DC/DC变换器共用所述高压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水冷层,所述水冷层分隔所述外壳内部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n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水冷层抵接;/n以及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水冷层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水冷层,所述水冷层分隔所述外壳内部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水冷层抵接;
以及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水冷层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高压直流输出接插件,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DC/DC变换器共用所述高压直流输出接插件与外部的电池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直流输出插接件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正极端子电性连接有第一正极导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正极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电性连接有正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电性连接有第二正极导线,所述第二正极导线与所述DC/DC变换器的正极连接端电性连接;
所述负极端子电性连接有第一负极导线,所述第一负极导线与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负极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电性连接有负极导电件,所述负极导电件电性连接有第二负极导线,所述第二负极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汉宁程静江宝迪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