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162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软管注肩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设置在其上表面的龙门架、输送台和料箱,龙门架的横梁下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下端共同固定设有倾斜设置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前侧壁开设有弧形孔,龙门架的横梁下侧且位于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横向开设有条形槽,弧形孔的内部横向设有丝杆,固定板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电机,丝杆的右端贯穿条形槽的右侧壁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弧形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右侧壁通过螺纹孔与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将软管自动搬运到输送台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A double station automatic hose shoulder injec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
本技术涉及软管注肩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
技术介绍
中国作为软管制造大国,每年的产量多在数十亿支左右,广泛应用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美术颜料等各个领域的包装上,以其外观漂亮,使用方便,容易储存,无毒无害等优点而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塑料软管的制造工艺一般分为挤出—注肩以及后续的印刷封尾等工序,首先有挤出机将需要的管身部分挤出,切割成需要的长度。在注肩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人工将软管从料箱的内部搬运到输送台上,再通过输送台将软管套在模具上,不仅人工搬运软管的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操作容易出现工伤事故。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注肩过程不仅人工搬运软管的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操作容易出现工伤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设置在其上表面的龙门架、输送台和料箱,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下侧对称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设置在其上表面的龙门架(2)、输送台(3)和料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2)的横梁下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的下端共同固定设有倾斜设置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前侧壁开设有弧形孔(7),所述龙门架(2)的横梁下侧且位于连接杆(5)的前侧固定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下表面横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横向设有丝杆(9),所述固定板(8)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丝杆(9)的右端贯穿条形槽的右侧壁并与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全自动软管注肩机,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设置在其上表面的龙门架(2)、输送台(3)和料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2)的横梁下侧对称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的下端共同固定设有倾斜设置的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的前侧壁开设有弧形孔(7),所述龙门架(2)的横梁下侧且位于连接杆(5)的前侧固定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下表面横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横向设有丝杆(9),所述固定板(8)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丝杆(9)的右端贯穿条形槽的右侧壁并与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右侧壁通过螺纹孔与丝杆(9)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滑块(11)的下侧固定设有套管(12),所述套管(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3),所述移动杆(13)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绳(15),所述第一连接绳(15)的下端固定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绳(1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神汉潘志勇潘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民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