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9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管、握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头、活塞、可视管身和扩阴结构,第一连接头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握柄活动连接,所述握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活塞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吸引管在操作时不能够看清宫腔组织的问题,在可视管身左侧设计了扩阴结构,通过将两片扩阴片置放与宫内侧边缘,通过按压第一支撑脚令下方扩阴片将宫腔缓慢扩大,令使用者能够清楚观看宫腔的内部,令使用者可清楚的将可视管身与孕囊进行触碰,令使用者能够快速观看宫腔内侧,达到吸引管在操作时能够看清宫腔组织的有益效果。

A suit type disposable uterine cavity tissue suc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本技术涉及宫腔吸引管
,具体涉及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技术介绍
宫腔吸引管是一种用于子宫内膜病理取样和人流手术使用的器械,目前市面上的产品采用高分子塑料来制作,目前此类吸引管属于盲抽,医生不能观察到宫腔内部情况,不能抽取理想位置的宫腔组织;需借助另外的可视设备进行观察,然后凭感觉实施抽取宫腔组织,不仅给医生和患者造成极大不便,而且手术效率低,还会影响手术成功率,不能够给医生一个较为清楚的视角,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吸引管在操作时不能够看清宫腔组织,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以解决吸引管在操作时不能够看清宫腔组织,操作不便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吸引管在操作时能够看清宫腔组织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管、握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头、活塞、可视管身和扩阴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头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握柄活动连接,所述握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活塞活动连接,所述活塞左侧通过第二连接头与可视管身固定连接,所述可视管身右侧上方与扩阴结构进行卡扣连接,所述可视管身由管体、聚四氟乙烯层、聚丙烯层和橡胶层组成,所述管体上方与聚四氟乙烯层进行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层上方与聚丙烯层进行粘接,所述聚丙烯层上方与橡胶层进行粘接,所述橡胶层右侧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扩阴结构由扩阴圈体、连接搭扣、扩阴片、连接条、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连接环组成,所述扩阴圈体外侧两端通过连接搭扣与连接条进行卡扣连接,所述扩阴圈体左侧下方与扩阴片进行卡扣连接,所述扩阴片下方与第一支撑脚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下方与第二支撑脚活动连接,所述扩阴圈体内通过连接环与可视管身进行卡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一连接管的内侧均为镂空状,并且第一连接管内侧直径为八毫米,能够用于令气体进入活塞内。进一步的,所述握柄外侧设置有五个凹口,并且凹口从左到右依次变小,能够增加摩擦力方便使用者进行抓取。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长度为四厘米,高度为两厘米,宽度为两厘米,并且内侧为镂空状,能够用于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一连接管配合令气体进入可视管身。进一步的,所述可视管身的直径为八毫米,长度为二十厘米,通过增长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扩阴片均设置有两片,扩阴片上端部与扩阴圈体左侧上方为一体结构,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扩阴片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所述扩阴结构采用光学塑料材质,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观看。进一步的,所述可视管身外侧采用橡胶材质,方便本结构进行弯折。(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吸引管在操作时不能够看清宫腔组织的问题,在可视管身左侧设计了扩阴结构,通过将两片扩阴片置放与宫内侧边缘,通过按压第一支撑脚令下方扩阴片将宫腔缓慢扩大,令使用者能够清楚观看宫腔的内部,令使用者可清楚的将可视管身与孕囊进行触碰,令使用者能够快速观看宫腔内侧,达到吸引管在操作时能够看清宫腔组织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视管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扩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连接头-1、第一连接管-2、握柄-3、第二连接管-4、活塞-5、第二连接头-6、可视管身-7、扩阴结构-8、管体-71、聚四氟乙烯层-72、聚丙烯层-73、橡胶层-74、扩阴圈体-81、连接搭扣-82、扩阴片-83、连接条-84、第一支撑脚-85、第二支撑脚-86、连接环-8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可视管身7、扩阴结构8、管体71、聚四氟乙烯层72、聚丙烯层73、橡胶层74、扩阴圈体81、连接搭扣82、扩阴片83、连接条84、第一支撑脚85、第二支撑脚86、连接环87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第一连接头1、第一连接管2、握柄3、第二连接管4、活塞5、第二连接头6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包括第一连接头1、第一连接管2、握柄3、第二连接管4、第二连接头6、活塞5、可视管身7和扩阴结构8,第一连接头1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握柄3活动连接,握柄3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活塞5活动连接,活塞5左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可视管身7固定连接,可视管身7右侧上方与扩阴结构8进行卡扣连接,可视管身7由管体71、聚四氟乙烯层72、聚丙烯层73和橡胶层74组成,管体71上方与聚四氟乙烯层72进行粘接,聚四氟乙烯层72上方与聚丙烯层73进行粘接,聚丙烯层73上方与橡胶层74进行粘接,橡胶层74右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活塞5固定连接,扩阴结构8由扩阴圈体81、连接搭扣82、扩阴片83、连接条84、第一支撑脚85、第二支撑脚86和连接环87组成,扩阴圈体81外侧两端通过连接搭扣82与连接条84进行卡扣连接,扩阴圈体81左侧下方与扩阴片83进行卡扣连接,扩阴片83下方与第一支撑脚85活动连接,连接条84下方与第二支撑脚86活动连接,扩阴圈体81内通过连接环87与可视管身7进行卡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1和第一连接管2的内侧均为镂空状,并且第一连接管2内侧直径为八毫米。其中,所述握柄3外侧设置有五个凹口,并且凹口从左到右依次变小。其中,所述活塞5的长度为四厘米,高度为两厘米,宽度为两厘米,并且内侧为镂空状。其中,所述可视管身7的直径为八毫米,长度为二十厘米。其中,所述扩阴片83均设置有两片,扩阴片83上端部与扩阴圈体81左侧上方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扩阴结构8采用光学塑料材质,能够方便使用者进行观看。其中,所述可视管身7外侧采用橡胶材质,方便本结构进行弯折。本专利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层72,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聚丙烯层73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丙烯也包括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物在内,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可高达167℃,耐热、耐腐蚀,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密度小,是最轻的通用塑料,扩阴结构8也称为阴道扩张器等,由上下两页以及手柄组成,主要用于妇科常规检查、手术,根据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包括第一连接头(1)、第一连接管(2)、握柄(3)、第二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头(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5)、可视管身(7)和扩阴结构(8),所述第一连接头(1)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握柄(3)活动连接,所述握柄(3)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活塞(5)活动连接,所述活塞(5)左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可视管身(7)固定连接,所述可视管身(7)右侧上方与扩阴结构(8)进行卡扣连接,所述可视管身(7)由管体(71)、聚四氟乙烯层(72)、聚丙烯层(73)和橡胶层(74)组成,所述管体(71)上方与聚四氟乙烯层(72)进行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层(72)上方与聚丙烯层(73)进行粘接,所述聚丙烯层(73)上方与橡胶层(74)进行粘接,所述管体(71)右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活塞(5)固定连接,所述扩阴结构(8)由扩阴圈体(81)、连接搭扣(82)、扩阴片(83)、连接条(84)、第一支撑脚(85)、第二支撑脚(86)和连接环(87)组成,所述扩阴圈体(81)外侧两端通过连接搭扣(82)与连接条(84)进行卡扣连接,所述扩阴圈体(81)左侧下方与扩阴片(83)进行卡扣连接,所述扩阴片(83)下方与第一支撑脚(85)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条(84)下方与第二支撑脚(86)活动连接,所述扩阴圈体(81)内通过连接环(87)与可视管身(7)进行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包括第一连接头(1)、第一连接管(2)、握柄(3)、第二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头(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5)、可视管身(7)和扩阴结构(8),所述第一连接头(1)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握柄(3)活动连接,所述握柄(3)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活塞(5)活动连接,所述活塞(5)左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可视管身(7)固定连接,所述可视管身(7)右侧上方与扩阴结构(8)进行卡扣连接,所述可视管身(7)由管体(71)、聚四氟乙烯层(72)、聚丙烯层(73)和橡胶层(74)组成,所述管体(71)上方与聚四氟乙烯层(72)进行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层(72)上方与聚丙烯层(73)进行粘接,所述聚丙烯层(73)上方与橡胶层(74)进行粘接,所述管体(71)右侧通过第二连接头(6)与活塞(5)固定连接,所述扩阴结构(8)由扩阴圈体(81)、连接搭扣(82)、扩阴片(83)、连接条(84)、第一支撑脚(85)、第二支撑脚(86)和连接环(87)组成,所述扩阴圈体(81)外侧两端通过连接搭扣(82)与连接条(84)进行卡扣连接,所述扩阴圈体(81)左侧下方与扩阴片(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玲娟刘向飞黄木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诺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